1991年12月25日晚上七点,苏联人民都聚集在电视机前,期待戈尔巴乔夫的圣诞讲话。此刻,戈尔巴乔夫却在总统办公室里深陷思考,思索着如何向全体国民宣布一个震撼的消息:他将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这一消息,无疑宣告了苏联的历史一章即将翻过,成为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回顾苏联的历史,它曾是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一个超级大国。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清朝手中夺取了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外蒙古就是一部分。苏联的解体将曾经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超级强国变成了散沙一片,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领土和政治问题的困扰。
此时,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面对苏联的解体和领土的松动,中国是否会趁机收回外蒙古这一曾经失去的领土呢?然而,为什么中国没有采取行动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外蒙古是如何从中国领土中丧失的。事实上,沙俄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时期。康熙二十七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沙俄从中获得了约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随着清朝后期的衰弱,沙俄通过一系列条约,从清政府手中接连抢夺土地。
在咸丰八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一次性夺走了超过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涵盖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地区。仅两年后的咸丰十年,清政府又不得不签订了《北京条约》,再失去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些土地包括了混同江和乌苏里江以东的一大片地区。如此短短几年,沙俄就从清廷手中抢夺了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这还远远没有结束。
沙俄对中国的掠夺从未停止,直到沙俄灭亡,整个外蒙古地区共计被沙俄侵占了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含了外蒙古的全部区域。这片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极其重要,清朝对其重视非常高。康熙时期,外蒙古还隶属于清政府,皇帝曾尝试通过“满蒙通婚”等方式来安抚外蒙古,但效果并不理想。沙俄则极力收买外蒙古的贵族和喇嘛活佛,想通过这些手段使外蒙古脱离清政府的控制,成为沙俄的卫星国。
但由于宗教信仰的差异,外蒙古的宗教领袖当时倾向于依赖清政府。然而,随着1911年武昌起义的爆发,清朝灭亡,中国的大地陷入混乱,外蒙古也在沙俄的支持下宣布独立,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当时,蒙古国的王公贵族在沙俄的支持下,驱逐了中国的官员,标志着外蒙古正式脱离了中国的控制。此时的中国政府并未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尽管如此,外蒙古在脱离中国的过程中并未完全安定。虽然清政府和之后的中华民国政府多次尝试将其重新纳入中国版图,但在苏俄的阻挠下,未能成功。袁世凯政府曾就外蒙古问题与沙俄进行过几轮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是同意外蒙古“自治”,表面上维持了统一。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沙俄彻底崩溃,苏联成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此时,外蒙古局势骤变,王公贵族因无法控制局势而向中国求助,愿意放弃自治。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应允,取消了外蒙古的自治地位。然而,随着段祺瑞政府的倒台,外蒙古局势再次动荡,外蒙古当局再次寻求苏联红军的帮助,最终形成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外蒙古独立,并强烈谴责苏联红军的军事干预。然而,由于中国国内缺乏足够的军事力量,不能与苏联公开对抗,这一问题只能暂时搁置。进入二战后,中国受到日本侵略的压力,国民政府不得不向英美苏等国求援,苏联以“外蒙古独立”为条件,帮助中国驱逐日军。最终,在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下,外蒙古获得了“独立”的国际承认。
战后,外蒙古通过全民公投决定支持独立,最终成为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尽管蒋介石在台湾宣布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一切已无法改变外蒙古的独立事实。而早在1945年之前,《雅尔塔条约》已由英美苏三国秘密签订,承认外蒙古独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始终未放弃收回外蒙古的希望。1949年,随着中国内战的结束,毛泽东在与苏联领导人米高扬的谈判中,提出收回外蒙古的请求,然而苏联方面明确拒绝,表示外蒙古已是独立主权国家。后续,毛泽东再次向赫鲁晓夫提出这一问题,然而同样遭遇拒绝。最终,外蒙古的问题被搁置。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人民陷入混乱。然而,中国政府并未在这一时机收回外蒙古。原因有多方面:首先,二战后世界渴望和平,战争不利于国家发展;其次,沙俄和苏联已不复存在,重新谈判变得极为复杂;第三,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国土和资产,军事力量强大;第四,外蒙古逐渐远离中国,国内亲华力量日渐稀少。
因此,尽管外蒙古依然是中国人民心中未曾愈合的痛,但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中国政府选择放弃收回外蒙古的计划。今天,外蒙古的独立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中国的崛起,必将带来未来更强大的国力,捍卫国家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