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军开始大举进攻中国东北,国民政府在面对外敌时未作出积极反应,导致这一地区迅速陷落。日军占领东北后并未满足,而是继续扩张,实施所谓的“国策”,其中重要内容便是“向南发展”,即向中国南部进军,将东部沿海的各省作为重点目标。接下来的历史大家耳熟能详:日军占领南京后,开始实施极为残酷的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百姓在血腥屠戮中丧命。
然而,流传中有一种说法称,日军在占领华北后,并没有特别攻击福建和陕西,理由是日军认为这两个地方并不值得关注。这个说法究竟有无依据呢?福建和陕西是否也曾遭受日军的侵略呢?
日本,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瘠的国家,自明治维新之后逐步从封建社会转型为资本主义社会,并且由于其军国主义的统治,逐渐对外扩张,抢占殖民地以促进其经济发展。于是,日本将目光投向了资源丰富且疆域广阔的中国。日本的首个侵略目标是台湾。早在1871年,日本便以一些借口对台湾发动了攻击,结果清政府败北,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尽管日本并未立即占领台湾,但其对这一地区始终心怀觊觎之心。
进入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朝再度失败,日本趁机通过谈判,强迫清政府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身为岛国的日本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块“肥肉”,他们的侵略意图显而易见。1938年5月,日军占领厦门,1941年4月发动第一次福州战役,凭借强大的空中和海上优势,成功攻占福州。
事实上,日军在第一次福州战役前就开始了轰炸,福州及周边的防空力量几乎为零,日军的飞机在空中肆意横行,无论是民用设施还是军事设施,几乎没有一个能逃脱炮火的洗礼。自1940年8月起,日军加强了对闽清等地的轰炸,盐仓道被彻底摧毁,51艘民船被炸沉,42人死亡,甚至有些人的尸体被炸成两截,目击者至今心有余悸。
1941年7月3日,日军出动19艘舰艇和7架飞机轰炸连江县黄岐半岛的苔菉村,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536户居民的房屋被摧毁,1641人无家可归。自1937年至1944年,日军共对福州及周围7个县市进行了211次空袭,投弹1330枚,造成1563人伤亡。日军在福建的暴行令人发指,他们不仅残害民众,还对妇女实施暴行。1941年7月,日军在东刘村实施大规模屠杀,并绑架四名女童作为“靶子”,进行射击比赛,四人惨死。
这种暴行仍未停止,紧接着,日本兵又来到福清海口村前村,进行屠杀并将40多名村民押至海滩,进行机枪扫射。惨无人道的日军在扫射后又对幸存者进行刀枪刺杀。日本兵不仅屠杀,还对妇女进行性暴力,甚至连尼姑也未能幸免。福州被占领期间,许多妇女选择自尽来逃避羞辱。最为悲惨的是,一名刚刚成年的女学生被18名日本兵轮奸致死。
更令人发指的是,日本军队不仅如此暴力,他们还强行掠夺当地资源。日军占领福州时,强行掠夺当地的茶叶、木材和家禽,运往厦门出售。在占领期间,日军会贴上字条命令住户搬迁,且无论房屋里的物品如何珍贵,统统不能带走。许多住户因此失去家园,最终选择自尽。
此外,日本兵还通过“查户口”名义闯入民宅进行抢掠,若家中有值钱的物品,便立即予以没收。日军的暴行不仅体现在掠夺财富上,还在于他们肆意从事毒品交易,开设赌场,贩卖鸦片、吗啡等毒品,甚至将烟馆开遍了街头,许多人因染上毒瘾家庭破碎,生活陷入困境。
接着我们来谈谈陕西。尽管日军多次进攻陕西,但最终并未能占领这一重要的战略区域。陕西在中国地理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中西部的“门户”,一旦日军攻占,内陆地区如重庆和武汉将面临极大威胁。陕西的战略意义为双方所重视,中国在此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共同抵抗外敌。日军虽然进行了长达七年的轰炸,西安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几乎被摧毁,但陕西依然未被占领。
日军的轻敌和战力分散是未能占领陕西的根本原因。虽然日军装备精良,但中国人民顽强抵抗,尤其是八路军凭借地形优势,在陕西及黄河一带阻挡了日军的进攻。特别是在1938年3月,日军对府谷地区进行轰炸,八路军与当地百姓携手合作,成功保卫了这一地区。即便日军不断发动攻击,陕西人民也始终未屈服。
1941年年底,日军在偷袭珍珠港后,日本的太平洋战场逐渐失利,导致日军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推迟对西安和重庆的进攻。至日本投降,陕西始终未被占领,虽然该地区遭受了极其沉重的轰炸和战争摧残。
日本侵华历史是一段无法抹去的屈辱,中华儿女应当铭记这段历史,同时也要纪念那些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先烈。正是他们的牺牲与努力,才让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和平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