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道速滑队第二阶段队内选拔赛近日在北京结束。本次比赛是确定新赛季国际滑联世界巡回赛参赛阵容的关键环节。队内选拔成绩占综合评分的30%,影响运动员能否参与后续资格赛。
孙龙表现突出,包揽男子500米和1500米两项冠军。李文龙在500米项目中获得第三名。林孝埈与刘少昂在1500米决赛中发生碰撞,双双摔出赛道无缘奖牌。女子组竞争同样激烈,张楚桐、臧一泽和杨婧茹在1000米项目中排名前三。
队内选拔采用多维评分体系。
运动员的最终排名由四部分构成。上赛季世锦赛和亚冬会成绩占30%,世界巡回赛成绩占30%,队内选拔赛成绩占30%,备战训练及思想表现占10%。这种综合评定方式旨在全面衡量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稳定性。
根据积分结果,男女前六名运动员将获得世巡赛参赛资格,第七至十名作为替补。国家队领队刘浩表示,队伍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赛人员。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力阵容基本稳定。
男队以林孝埈、刘少昂、孙龙为核心,女队由范可新、公俐、王晔等领衔。林孝埈在2024年世锦赛表现卓越,包揽男子500米和1500米金牌,并助力混合接力和男子接力夺冠。孙龙延续上升势头,不仅是世锦赛男子1500米冠军,近期选拔赛也展示良好状态。范可新作为老将,在接力项目中发挥稳定作用。
国际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2024-2025赛季,中国队整体成绩出现下滑。2025年北京世锦赛上,林孝埈因伤缺席,中国队仅由刘少昂获得1500米铜牌,并由男队收获5000米接力银牌。加拿大队豪取6金4银成为最大赢家。亚冬会中韩交锋,中国队未能占据上风。女子项目在国际大赛中奖牌稀缺,男子多项退出争冠行列。
伤病问题困扰队伍发展。
林孝埈在亚冬会后因肩部伤势推迟手术,影响参赛计划。刘少昂带伤作战的情况也偶有发生。这削弱了队伍整体实力,尤其在高水平对决中。医疗康复和伤病预防成为备战环节的重要部分。
接力项目仍是冲金重点。
男子5000米接力、女子3000米接力和混合2000米接力被列为重点。这些项目体现整体实力和团队默契。队伍在交接棒技术和后期体能分配上投入更多训练。主教练张晶指出,团队协作和战术执行是接力项目成败的关键。
年轻选手逐步崭露头角。
女子组中,公俐、王晔、王欣然等年轻运动员展现出冲击力。男子组李文龙、朱祎玎等也在国际赛事中积累经验。他们需要更多比赛磨练技术稳定性。队伍年龄结构呈现新老结合的特点,16岁的邝俊雨成为最年轻的国家集训队成员。
米兰冬奥资格赛赛程紧密。
四站世界巡回赛将于10月至11月进行。首两站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第三站在波兰格但斯克,第四站在荷兰多德雷赫特。这些比赛成绩直接决定冬奥参赛名额。各队将取三站最高积分统计排名。满额参赛名额为男女各5人。
队伍计划10月初出征资格赛。
全队将于12月初返回国内。期间将完成四站世巡赛角逐。目标明确即争取满额参赛资格。接力项目需进入积分前八,个人项目需达到相应排名要求。队伍面临加拿大、荷兰和韩国等队的强劲挑战。
中国短道速滑队正以系统训练和科学选拔应对挑战。每一个运动员都在为冬奥梦想全力以赴。他们的努力将在国际赛场上接受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