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杨慎,写下一首千古绝唱,开篇两句就惊艳了岁月
创始人
2025-09-07 22:04:19
0

新都的冬天晚上,又安静又冷飕飕的。

院子里的松树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音,风吹过屋顶,好像在低声叹息。

在那个特别的晚上,杨慎来到了这个世界。

杨家在明代可是四川的一个大家族,家里读书人多,名气响亮得很。

他老爹杨廷和,那时候已经是朝廷里的大管家,地位仅次于皇上,手握大权。

妈妈虽然没参与过国家大事,但从小就读了很多诗书,性格温柔又懂礼貌。这样一个有名的家庭,肯定会培养出一个特别出色的才子。

就是这位有才华的人,后来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好歌——《临江仙·滚滚长江向东流》。

一、登上月宫摘桂花,名声传遍四方

杨慎从小就特别聪明。

他三岁那会儿,就能认出《千字文》里的一大半字。到了五岁,已经可以把《论语》背得滚瓜烂熟。七岁那年,他更是做了件大事,让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他。

那是一个秋天,老爸杨廷和正埋头忙着看文件、写批语。

他突然有了个念头,想给儿子来个小测试,便对在一旁安静看书的小杨慎说:“慎儿啊,你平时书不离手,今天老爸给你出个题,瞧瞧你的学问咋样了。”

“爸爸,您说。”杨慎把书放到一边,抬起一张虽显年轻但充满自信的脸庞。

“换个简单点的题目吧,比如‘古老战场’怎么样?给你十五分钟,写一篇小短文。”杨廷和本来只是想随口提个要求,没想到这小子二话不说,立马坐正拿起笔,写得飞快。

没一会儿,一篇描写古战场的文章就很快写好了。

杨廷和接过来仔细阅读,发现每句话都十分精彩,气势宏大。他又惊又喜,不由自主地拍桌子赞叹:“看来我们杨家,又有出类拔萃的人才了!”

那天,杨慎才七岁,就在村里出了大名。

杨慎小时候有不少玩伴,但要说关系最好的,那得数张含。张含是云南永昌那边的一个富家子弟,他们俩挺有缘分的,一碰上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张含性格直爽大方,杨慎呢,从小就带着一股子稳重劲儿。他俩老爱凑一块儿聊诗词说历史,有时候还会因为一句诗争得不可开交,脸红脖子粗的。

张含摇摇头说:“慎兄,你那句‘风儿呼呼吹,白骨冷冰冰’的,感觉太冷清了,怎么能让人心里起波澜呢?”

杨慎摇了摇头,认真地说:“不对,其实‘白骨寒’正是反映了战争的悲惨。如果不描述这些痛苦,又怎么能提醒后来的人呢?”

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决定把这句诗拿去让杨廷和给评评理。

杨廷和笑着摆摆手说:“‘白骨寒’这句话说得真好,慎儿真是别出心裁。这世上的诗文啊,关键还是得有真感情,光靠华丽辞藻可不行。”

张含佩服地抱拳说道:“慎兄真是太强了,这回我是甘拜下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和交流,杨慎的文采变得越来越出众。他在四川已经小有名气,就连京城也开始流传起这位才子的大名。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507年的正德二年,杨慎已经十九岁了,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他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考试。

考试教室里,杨慎稳稳地坐在座位上,心里非常有底。

这回,他用一篇写得十分痛快过瘾的政策论述文章,让考官大吃一惊。

结果公布了,杨慎的大名一下子排在了最前面。他成功拔得头筹,考上了举人。这一年,四川到处都在谈论着他的名字。

不过,这才仅仅是个开端呢。

过了四年,也就是1511年的正德六年,杨慎参加了皇宫里的殿试。那天清晨,北京紫禁城里阳光淡淡,金銮殿上汇聚了一百多位才华横溢的读书人。杨慎穿着学者的衣裳,脸上挺平静,好像对这场重要的考试一点也不紧张。

当考官把题目给他时,他只是匆匆一瞥,心里就已经有了主意。他拿起笔,在宣纸上飞快地书写,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圆润,每句话都如同织锦般华丽。

没过多久,他就很快地写完了。

过了几天,成绩公布:杨慎考了第一名,成了新科状元!

那一刻,他站在皇宫的大殿里,心里五味杂陈。

他回想起了爸爸小时候对他的叮嘱,还有自己年少时那些勤奋读书的时光。打这以后,他就算正式走上当官的路了。

夕阳西下,杨廷和站在紫禁城的宫门边,满心高兴地瞅着自己的孩儿。

他轻轻搭着杨慎的肩,小声对他说:“慎儿啊,今天你给咱杨家争光了,不过记住,做个有才华的人,不光要写得好诗文,还得心里装着国家和百姓。”

杨慎认真地点头回答:“爸的话,我记住了。”

这一天,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聊着这位新科状元的事儿。

他的写诗才华、文字魅力,以及他那种洒脱的气质,都成了大家经常谈论的热点。还有人不禁赞叹:“这小子真不是一般人,将来肯定能有大出息!”

不过,杨慎这一辈子过得并不平坦。

二、他被发配到了云南,最后心情郁闷地去世了。

1517年,也就是正德十二年,武宗皇帝悄悄地去了居庸关,想亲自瞧瞧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咋样。

这件事在朝廷里闹得沸沸扬扬,特别是翰林院修撰杨慎,他对此感到十分气愤。

皇上如果悄悄出宫,万一被坏人暗算,那可就麻烦大了!朝廷里的事情也会跟着乱套。”杨慎在翰林院里,气得拿起笔来,写了一封很冲的奏章,直接送到了皇上面前。

武宗瞧了奏章,火冒三丈。他觉得杨慎是在成心捣乱,便下令撤了他的职,让他回老家闭门反省去了。

当这消息飘进杨家大门时,杨廷和作为父亲,却显得格外镇定,一点不慌。

他轻轻拍了拍杨慎的肩,对他说:“慎儿啊,敢于说真话是你的责任。但要记住,做官这条路就像海上遇到大风浪,只有心里像石头一样坚硬,才不会被卷走。”

杨慎点了点头,心里一点也不觉得后悔。他明白,自己的学问和抱负,哪里是一封奏章就能困得住的。

要是说给武宗提意见只是杨慎官场上的一次小坎坷,那后面发生的大礼议事件,就完全扭转了他的命运走向。

1524年,也就是嘉靖三年的时候,杨慎因为大礼议那档子事儿,跟其他几位大臣一块儿上书给皇帝提意见。那时候,嘉靖皇上在“议礼”这问题上跟大臣们的看法不一样,杨慎呢,他是站在维护老规矩那一边的。

他和许多大臣一起在左顺门跪地求情,话说得十分真诚动人。

皇上的脾气越来越大,火冒三丈。

有一天,皇上发了道命令:“杨慎被贬到云南永昌卫,这辈子都不能再回京城了!”

这道皇帝下的命令完全改变了杨慎的人生轨迹。

嘉靖三年某天一大早,杨慎背上行囊,开始了被发配到云南的漫漫长路。

他心里五味杂陈,既为官场不顺感到惋惜,也对未知的将来感到一片迷茫。

他出门没带家人,就只有几个书童和仆人跟着。

他们打京城起程,越过中原的平地和高岗,路过好多歇脚的地方,最终一路奔西,抵达了四面都是山的云南。

云南的保山,古时候叫永昌卫,是明朝时候的一个重要边防城市。这里天气又闷又热,跟京城那种繁华地方比起来,生活条件简直是差太多了。

不过,杨慎可不是个轻易会被击垮的人。他跑到大自然里寻求慰藉,慢慢也就接受了命运的摆布。

每天早上,他都会领着书童,爬上一个小山坡,坐在山顶上往远处看。连绵不绝的山峦像层层叠叠的波浪,天空也总是蓝得像刚洗过一样干净。

山风吹在脸上,树木花草都很茂盛,杨慎瞧着这眼前的景色,心里既觉得放下了,又有点儿莫名的哀伤。

就算日子过得紧巴巴,心里头还是装满了诗情画意。

他和当地的居民聊起了天,想知道他们日子是怎么过的。他瞧见了山里头卖力干活的农夫,江边上靠打鱼糊口的渔民,还有边疆那些忙忙碌碌的商队。他把这些场景一一写下来,好让自己的心里得到些安慰。

在云南被流放的那段日子里,杨慎创作了很多诗歌。

最广为人知的,要数那首《临江仙》,唱的是滚滚长江水向东流去。

这首词就像是他人生的一个小总结,同时也让人深深感受到他对过往岁月和人生起伏的沉思。

一个又刮风又下雨的晚上,杨慎呆在屋里,油灯的光线很暗,他听着雨点啪啪打在窗户上的声响,翻来覆去一直睡不着。

他的脑子里老是闪过过去那些事儿——在京城的他多威风,在朝廷上他慷慨发言,包括在左顺门前那次跪着进谏的绝望时刻……这些点点滴滴,一到晚上就像没声音的影子一样,悄悄掠过他的心田。

他拿起笔,写了这样一句话:“长江水不停地向东流去,浪花把英雄们都冲走了。”

就这么简短的两句话,把历史的凄凉和人生的变幻莫测描绘得特别到位。

“这句话真是太绝了!”书童读到这儿,不由得连声叫好。

杨慎微微一笑,说道:“那只是我随便写写而已。”

但他心里清楚,就这两句话,包含了他对过往岁月和人生经历的所有体会。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一直在琢磨这首词,直到把整个作品都修改得满意为止。

这首词的后面部分这样说:“青山还是那座青山,夕阳红了又红。江边有个白头发的渔夫樵夫,常常看着月亮升起秋风又起。从古到今发生了多少事啊,都变成了人们闲聊时的笑料。”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体会到了放下烦恼的轻松与自在,这或许就是他能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内在动力。

《临江仙》这首词是在云南的偏远之地写成的,不过没多久,就因为文人间的相互传看和抄写,迅速火遍了各地。

特别是那首歌的前两句,特别打动人心,大家总是一遍遍哼唱。

长江之水浩荡流向东方,波涛中英雄的身影逐渐消散。这开篇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不管是那些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的文人,还是漂泊四方、怀才不遇的人,看到这样的话语,都会觉得心里头很有感触。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明朝以后,这首词竟然被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挑中,成了小说的开头词。

这让《临江仙》这首歌成为了永远传颂的经典,一直流传到现在。

杨慎在官场上并不算混得风生水起。他因为太过正直,有啥说啥,结果遭到贬官。他这辈子啊,一直都在跟命运的坎坷较劲。

不过,就是这些经历,让他在文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大家都说,杨慎在明朝算是个顶尖聪明的人。

他写的诗、散文还有书,啥都有,从文学讲到历史,从哲学聊到民俗,啥都涉及。他的才情就像一座大山,特别高,让好多后来的人都非常敬仰。

那首《临江仙》让他跨越了时间的阻隔,在历史与文学的广阔天地里,留下了永恒的身影。

这就是杨慎,一个实实在在的才子,一个历经波折却留下传世佳作的人。他的经历,就像他描述的长江水那样,长久地留在人们心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明史》第八十篇人物传记,在卷一百九十二里头。

相关内容

组团去广东潮汕纯玩两天要多...
假期来临,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潮汕地区以其独特的文化、美食和迷人的自...
2025-09-10 09:03:52
耍到不想走的成都千年古镇,...
◀ 公园城市 幸福成都 ▶ 溪水穿镇而过 明清老房尚有人家 烟火气...
2025-09-10 09:03:32
邂逅成都版“小洱海”!红杉...
踏入这片秘境,我才懂得什么是 “人间仙境”。 最近发现了一处藏在成...
2025-09-10 09:03:22
广东潮汕两天一夜旅游人均花...
前段时间,我一直心心念念着去潮汕旅游,那片充满历史韵味与美食诱惑的...
2025-09-10 09:03:04
原创 ...
在三国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里,关羽失荆州无疑是一个极具震撼性的重大事...
2025-09-10 09:02:54
原创 ...
类别:历史,内容:韩信的军事天赋如何卓越?以小胜大,三万汉军克敌二...
2025-09-10 09:02:51
原创 ...
一个人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比命运本身更为重要。——洪保德 我国有...
2025-09-10 09:02:46
原创 ...
《三国》一书中最让人感到激动与快意的,莫过于那面鲜艳的红色旗帜,它...
2025-09-10 09:02:38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在三国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里,关羽失荆州无疑是一个极具震撼性的重大事件,它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蜀汉的...
原创 韩... 类别:历史,内容:韩信的军事天赋如何卓越?以小胜大,三万汉军克敌二十万 在中国历史中,提到优秀的军事...
原创 她... 一个人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比命运本身更为重要。——洪保德 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其中众多...
原创 刘... 《三国》一书中最让人感到激动与快意的,莫过于那面鲜艳的红色旗帜,它随曹操的大军在战场上纵横捭阖。年少...
原创 如... 导读:这一问题颇具趣味,下面我们来展开设想。在这个前提下,满清坚决不入关,因此,我们的结论也必须建立...
原创 只... 魏、蜀、吴三国的国号与历史上其他朝代的名称有所重叠,例如春秋战国时期也有魏国、吴国、蜀国。为了避免混...
原创 张... 张飞的武艺堪比吕布,而赵云的战力甚至超越关羽,按理来说,像他们这样英勇无畏的猛将,理应能够活得安稳、...
原创 清... 自秦始皇推行“废分封,立郡县”政策以来,县制就成为了中国行政体系的基石。清朝时期,县的数量并非一成不...
原创 西...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晋惠帝司马衷继承了皇位。皇后贾南风凭借其高超的权谋手腕,先后除掉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