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2月,李秀成返回天京后,给各地的将领写了信,叫他们来帮忙。可驻守在石门的归王邓光明,手里有大批军队,却啥也没做,反而投降了清朝。这样一来,太平天国基本上没救了。
邓光明是个湖南人,是李秀成忠王手下的猛将,特别能打仗。当他投降清朝时,李秀成感到非常吃惊,但这事其实也不全意外。邓光明已经拼尽全力了,他有自己的想法,虽然觉得对不起李秀成,但还是决定向清朝投降。
1856年,天京发生了大乱子,五个最开始的领头王打了起来,石达开带着兵马出去了,太平天国这下子伤得不轻。这时候,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站了出来,他们努力稳住局面,挑起了让太平天国重新振作的大梁,继续和清朝对抗。
比起陈玉成,李秀成更擅长培养人才,也更会提拔底层的将领。邓光明在天京事变前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兵,根本不起眼。但李秀成发现了邓光明的长处,给了他一个可以发光发热的机会。
邓光明和林绍璋一样,算是太平天国里难得的“技术高手”,他特别喜欢西方的技术和枪支大炮,老拿它们来研究。因为邓光明对科技着迷,而李秀成也看重洋枪洋炮,所以他们俩就走到了一起。
1860年,李秀成往东边攻打江浙地区,成立了苏福省和天浙省,还找到了出海的地方。不过,那时候的外国列强都帮着清朝来打太平军,所以李秀成没法直接找他们买枪炮。他只能找商人帮忙,去南洋那边买东西,这事儿是邓光明在管的。
邓光明对西洋事物很了解,也特别喜欢研究兵器,所以李秀成让他来带领太平军的第一支“洋枪队”。这支队伍最强大时有4千人,配备了7千杆洋枪,每人都有一把,还有多余的备用,因此他们的战斗力非常强。
邓光明带着装备最好的洋枪队,专门和西洋人打交道。他守在祁门,手下士兵个个勇猛,打起仗来不含糊。只要江浙那边有紧急情况,李秀成就会马上派他去帮忙。就这样,邓光明先后赶去杭州、湖州、余杭、富阳增援,跟楚军、淮军打了好几仗。
1862年的富阳大战,是邓光明最出彩的一仗。杭州的陈炳文和余杭的汪海洋,联手邓光明想了个法子,骗湘军去攻打河堤。等湘军一上路,他们就在必经之路上悄悄埋伏,打算给左宗棠手下最勇猛的大将蒋益澧来个措手不及。
蒋益澧是个打仗的老手,为了拿下河堤这个攻城的好位置,他亲自带兵去抢。而陈炳文和汪海洋的援军早就摆好阵势,跟湘军打了一仗,但他们是假装输,然后撤退,好让蒋益澧觉得安全了。结果湘军回来时没防备,被邓光明偷袭,一下子死了伤了一千五百多人,蒋益澧也只好灰溜溜地跑回自己的营地。
邓光明和陈炳文、汪海洋一起打败了蒋益澧,这让忠王李秀成非常高兴,他很快就封邓光明为“归王”,还让他一个人管石门的防守,洋枪队也得听他的。邓光明特别感谢李秀成,所以特别卖力,对李秀成的命令言听计从。
李秀成拿下江浙地区后,为了让地方安稳下来,并且收集足够的粮食来打仗,他就尽力去讨好当地的有钱有势的人,邓光明也跟着这么做。邓光明守在石门,跟沈家、周家、朱家打好关系,答应保护他们的家产,但也让他们得帮太平天国办事,不能有二念。
在1860年之前,邓光明只是个普通士兵,但短短两年内,他就一跃成为王爵,镇守祁门,还掌管着太平军里最厉害的洋枪队。由此可见,李秀成是多么器重邓光明。而邓光明也是个懂得回报的人,他一心一意帮李秀成办事,就像他偷袭蒋益澧那件事一样,就能看出他的忠心。
邓光明和蒋益澧都是湖南老乡,从小就是朋友,邓家和蒋家关系亲密,常常互相走动。等到太平军打进湖南,他俩却走了不同的路。蒋益澧决定去投靠罗泽南,加入湘军跟太平军打仗,而邓光明呢,他加入了太平军,归李秀成管。
蒋益澧打仗非常厉害,甚至比李续宾还要更胜一筹,但胡林翼为了掌控大权,故意疏远了蒋益澧。1856年,武昌的战斗还在进行中,蒋益澧却直接回了老家,不再和胡林翼、李续宾一起打仗,因此被冷藏了好几年。后来,是左宗棠出面,才重新启用了他。
邓光明和蒋益澧各为其主,他们都在为太平天国和李秀成出力。邓光明甚至和好友刀兵相见。但没想到,邓光明最后却投降了清朝,而给他担保的竟是蒋益澧。这到底是为啥呢?只能说,太平天国已经不行了,将领们都开始找自己的退路了。
1864年2月份,李秀成给邓光明写了封信,想让他带着洋枪队回来帮忙。但邓光明心里明白,回去也没啥指望了,江浙那边的大本营都差不多没了,再打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所以,邓光明最后决定投降,跟蒋益澧站到了一边。
邓光明举手投降了,他带走了4千人的“洋枪队伍”,外加七千多支洋火枪,这使得太平天国失去了他们最厉害的那支使用火器的军队。原本,李秀成在建立火器部队时,邓光明是出了大力气的,他还领头带着第一支洋枪队。可没想到,他现在却站到了清朝那边。
邓光明选择投降,反映了太平天国已经走到了尽头。那时候,南京城被湘军团团围住,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城里的粮食和草料都用光了。在江浙那边,楚军、淮军还有洋枪队、常捷军以及英法联军,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太平军。在邓光明投降之前,除了湖州、杭州和余杭这几个地方,其他的都已经被攻占了。到了3月份,杭州和余杭的守军也撤走了,就只剩下湖州还在坚守。
天京被敌军团团围住,粮食和草料都用光了,外面的各路诸侯也都没法来帮忙。这样一来,除了李秀成,没人想回去救天京,就连他的堂弟李世贤和辅王杨辅清都不愿意。李世贤都不回去,邓光明就更觉得没必要回去了,他只想找个活路。
有了蒋益澧的担保,清朝非但没怪罪邓光明,反而给了他参将这个实实在在的官职,让他一跃成为三品武将。蒋益澧真是够朋友,但邓光明心里却不痛快,他一直觉得对不起忠王,所以整天借烟酒消愁,甚至还想出海散心,离开湖南这个伤心地。
日意格是左宗棠和蒋益澧的好朋友,跟邓光明也特别合得来,他们几个都喜欢科技。在日意格写的回忆录里,说邓光明身上中了二十多枪伤,可见他打仗时特别勇猛。邓光明是为了报答忠王李秀成的恩情,才在战场上这么拼命。
李秀成给了邓光明成长的机会,让他有地方可以好好发展,建功立业。邓光明呢?他也特别拼命,打仗时总是冲在最前面,毫不畏惧枪林弹雨。但是,每个人想法不同,邓光明见太平天国快要不行了,就选择了投降清朝,可心里还是觉得对不起李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