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款项叫作“西原借款”,如果你这道这笔贷款的真相,也许你就不会感觉那么香了。
有一阵子网络上对段祺瑞从日本获取1.4亿日元贷款,最终没有还上而赞赏段祺瑞的“老赖”行为,因此在网络上对段祺瑞大家赞赏,甚至说段祺瑞是近代外交以来占得的最大便宜,日本国内因为这次贷款,在最艰难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了。
天上哪会平白无故的掉下馅饼,都是有条件的,打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如果跟银行贷款,如果没有抵押物,银行会贷给我们吗?实际上,我们的房子如果价值一百万的话,能够贷出的金额最多也就六七十万,我想大多数人搞过抵押贷款的人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假如到期后,还不上了怎么办?其实特别好办,你当初抵押的什么,银行就直接扣留什么!
从西原借款的超低实惠利率来说,的确是近代以来少有的一笔借款,但是日本人又不是傻子,利率低的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足够的抵押物。
也就是说,日本人可能一开始就不是奔着让你还款才贷给你的,而是想让你还不起,这样日本就可以获得是1.4亿元多少倍的在华权益。
不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去妄下结论,往往是最大的悲哀,前一阵子看近代史,讲清政府与英法使者签订《北京条约》的时候,故意让英法使者走偏门,英法使者当时只想签条约,因此就走了偏门,清朝统治者不在乎签约里面割地赔款的东西,却为占了英法的“便宜”而弹冠相庆,在他们看来,英法使者走偏门实则是朝贡时才走的。
这种自我精神胜利法,也当真是可笑,然而对历史的无知,却轮番上演这样的笑话。
在这里要讲讲段祺瑞这个人,再不批几下子,估计要上天了,段祺瑞为何要跟日本人借这笔款项呢?是为了建立工业基础?为了兴修铁路?为了创办新式学校?
都不是!段祺瑞借款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打内战!
袁世凯死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得以掌控北洋政府,相比于直系,皖系枪杆子不硬,而段祺瑞政治威望也不够,事实上不得不与直系合作来执政。
为了加强皖系的影响力,段祺瑞必须干几件大事,才能彻底镇得住皖系外的军阀,皖系研究的套路是,只要北洋政府能够武力统一不受管辖的南方革命军,一来可以消灭反北洋政府武装,二来可以削弱直系的武装力量(他希望直系去打南方革命军)。
但是,谁都不是傻子,你想直系军队南下,想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因此西原借款应运而生。
当然,这个钱其实很可能都没到皖系手里,直接就从日本那里买了军火,比如当时影响力巨大的秦皇岛劫械案,应该就是皖系用西原借款支付的军火费,结果被奉系给抢了去。
当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几十年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产能过剩,向中国出口军火,能够极大的刺激日本军工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说,这笔借款其实就是皖系和日本勾结的纽带,皖系通过这笔借款强大了自己的实力,而日本则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侵略。
虽然段祺瑞在各种场合一再表示:“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只要咱们国家强大起来,直接一瞪眼全拉倒。”
暗地里却不断对北洋政府的官员表示“应该将中国关于农工商矿有价值的开列出来,同日本商量,何者中国自办,何者中日合办,何者让日本人办。一方面日本帮助中国,一方面日本亦获得利益,不必支支节节,遇事麻烦,以达到中日亲善之目的。”
能够将卖国说得这么清新脱俗,我也是挺佩服老段的。
在段祺瑞登台之前,日本政府曾逼迫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经过讨价还价,其实日本的目的并未完全实现,反而是中国上下已经掀起反日浪潮。
袁世凯临死之时喊出“为日本去一大敌”,可见其对日本人的反感。
但是老段就不一样了,老段是典型倒向日本的政府,希望与日本人建立合作后,使自己变得强大。
为了这1.45亿日元的贷款,段祺瑞将东北和山东的铁路、矿产、森林等大量权益直接出卖给日本。
由于跟人借了钱,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不得不向日本妥协,在日本人的授意下,段祺瑞政府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加入一战中,但是日本几乎同时侵占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而段祺瑞却没有向日本提出归还山东权益的要求,等到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想要收回日本从德国手里抢到的山东权益,日本就以“西原借款”中的条件,让中国代表团“无话可说”。
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曾得意地说,西原借款得到中国的政治、经济特权“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可以说,日本政府通过“二十一条”想要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东西,通过“西原借款”都得以加倍的得到。
这就好比现在的校园套路贷,专门挑漂亮女生贷款,研究透了女生爱虚荣的心理,并且一开始就计划好了让女生还不上款的套路,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说有谁能白嫖到放高利贷的钱,那我不得不说,大哥你是真牛!
尽管国民政府在1928年完成全国形式上的统一好,表示对北洋政府欠下的外债不再偿还,但是老蒋也没有将那些抵押的权益收回,实则还是默许了西原借款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