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的军部经历了重建。在这一过程中,无为游击队、新四军第三纵队、皖南突围部队以及一些地方武装被整编合并,最终组成了新四军第七师。第七师成立后,张鼎丞被任命为师长,曾希圣担任政委。很快,第七师便投入到了抗日的前线,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救而战斗。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人物,曾在新四军第七师战斗,并且还担任过第七师的代理师长。他就是谭希林。谭希林,1908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工人家庭。小时候,他曾在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附设的乙种工业学校就读,但由于家庭贫困,14岁时,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并进入湖南的纱厂当起了工人。
在工人阶段,谭希林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并积极参与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26年1月,谭希林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正值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处于第一次合作阶段,入党后的谭希林报考了黄埔军校,并顺利进入了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营学习。
黄埔军校毕业后,谭希林被分配到叶挺独立团,成为了一名排长,并随团参加了北伐。大革命失败后,谭希林并没有退缩,继续投身湘赣边界的反抗国民党武装斗争,并与部队一同前往井冈山,参与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例如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等。
1929年,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谭希林随部队转战闽西,并在闽西担任了红军学校校长以及红20军代军长等职务。此后,他还参与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并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随部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谭希林担任了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的参谋长,负责边区的防务。1938年年底,他接到上级命令调往华中地区,之后担任了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参谋长等职务。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军部进行了重建,谭希林被任命为第二师第六旅旅长、七师代理师长等职务,参与了巩固与发展津浦路西与皖江根据地的抗战,并与国民党顽固派及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坚决的斗争。
解放战争期间,谭希林被派往山东,担任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师长、胶东军区代理司令员以及32军军长等职务,参与了解放山东半岛的主要战役,为加强山东半岛的防御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9年年底,谭希林接到指示,调往外交部门工作。对于长期从事军事工作的谭希林来说,这一转变让他感到有些茫然。作为一名军人,他从未接触过外交事务,而如今被要求转型,他一时间有些不适应,并表达了自己对此工作的疑虑。不过,在许世友等人的劝说下,谭希林最终决定服从组织安排,放下部队的工作,前往外交部。之后,他被任命为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积极宣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954年,谭希林重新调回部队,1955年,在他被调到外交部门工作后的六年,谭希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授衔仪式,并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了开国中将。此后,他曾担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直至1970年因病去世,享年62岁。
上一篇:喻大华:清朝秘密立储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