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来自英国科学博物馆的研究员杰克·凯勒米特的统计数据,从旧石器时代到公元2008年之间,人类共产生了1001项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发明。其中,中国仅有30项重大发明,而所有这些成就都出现在公元1500年之前。最晚的一项发明是1498年明朝时期诞生的牙刷。在随后的几百年里,尽管世界上涌现出许多重大的创新,但没有一项是源自中国。
对持有自由理念的西方学者而言,几千年间中国的封建王朝统治被视为缺乏创造力的原因。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视中国的科学为仅仅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而赫尔德则将汉字的出现当作中国人创新能力不足的证据。此外,国内学者张维迎也明确指出“近代500年来,中国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几乎为零”的观点。
那么,中国人究竟是否真的缺乏创造力呢?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中国人在古代并没有匮乏发明的能力,而是由于传统科技更注重实用,强调对现实需求的服务,同时在技术上缺乏持续性的改进。这种情况与古代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和思想禁锢密不可分。
以火药的发明为例,古代的炼丹家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实验炼制出所谓的长生药,最终却意外地创造了火药。后来的火药在军事上得到应用,诞生了火枪和火炮等武器,然而这些技术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良,导致在技术竞争中被西方国家超越。另一个例子是陀螺仪,早在西汉时期就已被发明,但是仅用于“取暖工具”,而西方则成功地将其应用于航海领域。
关于“近代500年来,中国对人类进步贡献几乎为零”的说法完全是没有根据的。尽管自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的科技水平确实落后于西方,但进入近代,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科技创造力迅速展现出活力,像青蒿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杂交水稻等一系列重要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因此,认为“中国人缺乏创造力”以及“对人类进步毫无贡献”的观点并不成立。实际上,西方许多所谓的创造性革命,均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发明的基础之上,例如“诺贝尔发明火药”、“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与运输”、“机械钟的发明”等,许多技术早在唐宋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水密隔舱”、“钻井技术”、“燃气管道”等,都是中国的原创设计,但这些重要事实似乎被历史所掩盖。放眼今日,全球各国都应当反思,是否应为这些中国的伟大发明支付专利费。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如果中国人真的缺乏创造力,那么美国当初为何会如此努力地阻止钱学森回国?而杨振宁又是如何获得诺贝尔奖的呢?如果中国人真的缺乏创新能力,西方应该暗自庆幸,而无须时常提及这些问题。其实这样的说法无非是出于对中国创造力的打压,试图灌输负面观念。而可笑的是,一些国人对此深信不疑,把这些观点当作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