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冀州战事的结束,我们将目光转向并州,这片鲜少提及的土地。在曹操与袁尚兄弟在黎阳对峙时,高干并未袖手旁观,他与袁尚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选择在河东郡发动进攻,开辟了第二战场。如果成功占领河东郡,关中与关东之间的联系将被彻底切断。
从实力对比来看,钟繇手下并没有足够的嫡系部队,整个关中的军力仍然掌握在以马腾为首的凉州军阀手中。只要凉州军阀不介入,高干自信能够轻松击败河东的敌军。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高干甚至请求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提供支持。栾提呼厨泉曾与白波军一同洗劫河东,后来又与袁术联合,抵抗曹操。按照草原民族的传统,兄弟继承的原则使得栾提呼厨泉接替其兄于夫罗成为南匈奴单于。
高干的判断得到了验证。曹操在河东的驻军确实不多,而并州和匈奴联军的南下也顺利无阻,所经之地几乎无人能够抵挡。不过,他们在绛邑城下遇到了意外的阻力。绛邑的县令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人物贾逵。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是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的父亲。他不仅是一个有着显赫家族背景的名士,也是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和忠诚心的官员。郭援久攻不下绛邑城,于是决定召集南匈奴军队进行紧急进攻。贾逵孤身奋战,顽强抵挡,但绛邑的百姓为了避免城破后遭受屠杀,最终决定向郭援开城投降,并要求保证贾逵的安全。郭援听闻贾逵的威名后,心生收用之意,欲将其收为己用。然而,贾逵对此毫不动摇,正义凛然地斥责了欲逼他叩头的手下:“怎能让国家官员如盗贼般叩头!”
面对贾逵的刚烈,郭援愤怒至极,决定将他处死。然而,贾逵的气节感动了周围的人,许多将士纷纷向郭援请求宽恕。最终,郭援被迫放过贾逵,但他依然心存怨恨,将贾逵囚禁在壶关,准备日后再找机会除掉他。
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中,贾逵依然保持了高尚的品格,不为威胁所动。在一次守卫失职的情况下,一位看守被贾逵的坚定信念所打动,深感同情,便趁夜将他释放,最终救出贾逵。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贾逵身为曹魏的大忠臣,他的儿子却成为了司马氏推翻魏朝的关键人物。这一历史的变故实在让人唏嘘。
贾逵在绛邑失守之前,还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报。他告诉郡守,必须守住皮氏,因为关中军需要从这里渡河。如果被郭援占领,关中军将难以顺利进军。为了拖延时间,贾逵巧妙地设计了一计,使得郭援的谋士祝奥产生疑虑,延迟了整整七天的时间。正是这些七天的延误,给钟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使得他能够及时赶到汾河前线。
面对敌军的强大压力,钟繇决定坚守平阳,同时派使者向马腾求援,试图说服他出兵相助。张既,冯翊人,曾因出色的政绩被提拔为新丰县令,他被派去说服马腾及其部下。张既的分析使得马腾最终决定派兵支援曹操,展现出对曹操及朝廷的忠诚。
不久后,马超带着一万精兵赶到,并成功打破了郭援的进攻。郭援在北岸轻率地渡河,结果被曹操的骑兵击溃,郭援本人也被马超的部下庞德斩杀。庞德当时并不知道他斩杀的是钟繇的外甥,见到首级后,钟繇痛哭失声。尽管如此,他还是理智地告诫庞德:“郭援虽是我外甥,但他是国贼,不必为此道歉。”
这一战虽然名声不显,但却对河北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匈奴在战后归顺了曹操,而高干则被迫撤回上党,保持中立,最终只为袁尚提供粮草。在袁绍的攻防战最激烈时,曹魏名将牵招前往上党劝高干联合袁尚,共同对抗曹操。但高干却心生歹意,准备加害牵招。牵招察觉到危机后,转而投奔曹操,最终被任命为从事。
高干在投降后不久,北境局势骤然发生剧变。曹操必须亲自出征幽州,以解燃眉之急。高干试图借此机会叛曹,但却未能成功。最终,高干被截杀,壶关的顽抗依然存在。
壶关战役的紧张局势促使曹操重新审视战术,最终曹仁的智慧使得敌军未能大规模抵抗,保证了少损失地成功占领壶关。曹仁凭借自己的才智与勇气,为曹操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之后在诸将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曹操的重要支柱。
最终,曹操顺利平定并州,且进一步稳固了对北方的控制。而高干,尽管初期展现出非凡的才智,但在关键时刻的叛变,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成为了历史的悲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