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的一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专程前往广西进行视察。这次访问由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开国上将韦国清全程陪同。作为主管全国农业生产的领导,谭震林此行主要是考察广西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而此时,广西刚刚从一场严重的旱灾中恢复过来,过去一年多来,广西的部分地区遭遇了旱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许多农民面临着粮食匮乏的困境。
首先,韦国清陪同谭震林参观了西津水电站,之后开始详细汇报当地的工作。报告中,韦国清特别提到了旱灾的严重性,指出由于粮食减产,许多老百姓面临饥饿,生活困难。粮食不足使得农民没有精力投入生产,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生产力下降,经济发展受到拖累。
谭震林静静地听着,期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韦国清继续汇报,强调自治区党委决定大力发展机电灌溉事业,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水利挑战。然而,韦国清又提出,实施机电灌溉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设备,而广西的财政状况无法支持如此庞大的投入。他希望谭震林能够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到一定的资金支持。
谭震林放下手中的文件,若有所思地抬起头,看向韦国清,轻描淡写地说:“你们现在确实面临很大的困难,天灾人祸,难以避免。你们的请求我已经记下。但在提钱的问题之前,我先要打你一下板子。”
在场的韦国清以及其他区领导都愣住了,不明白谭震林的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谭震林还要“打”韦国清的板子?从之前的汇报来看,谭震林对广西的工作还是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谭震林接着开始了他的长篇讲话。他提到,近年来广西遭遇了多次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台风、冰雹和旱灾。特别是去年的旱灾,灾情十分严重,总受灾面积达到155公顷,数百个水库干涸,广西近一半的人口遭受了灾害,可以说是极端困难的时刻。
谭震林又看向了韦国清,提到当时韦国清刚刚上任自治区主席时,便意识到广西农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开始积极推动水利设施建设。但他也指出,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韦国清在推进水利工程时,仍存在规划不够周全、资金统筹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在粮食调拨方面的处理不够及时。
谭震林表示,虽然成绩应该得到肯定,但这些问题不能回避,依然需要提醒广西自治区党委保持清醒头脑,不可自满,必须继续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实际上,谭震林的言辞是在婉转地批评韦国清,韦国清心里十分明白。他深感谭震林的批评是出于对工作的高度关注,并且能够从中获得宝贵的指导。于是,他当场向谭震林表态,表示会认真反思,确保广西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几天后,谭震林回到北京后,特意召集国务院相关部门,协调给予广西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相关设备。不久,国务院便再次派人前来广西,进一步调研当地实际情况,最终决定下拨专款,支持广西的机电灌溉工程。为了表示感谢,韦国清特意打电话给谭震林,向这位老首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有人会好奇,为什么韦国清会称谭震林为“老首长”呢?这源于他们长久以来深厚的革命情谊。谭震林曾在华东野战军担任副政委,实际上也主抓政治工作,而韦国清则是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二人有着上下级的关系。正是在那个特殊时期,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1969年,谭震林被下放至桂林,得知这一消息的韦国清立刻指示相关部门确保谭震林在桂林的生活和安全,特别是确保他的人身安全。同时,他还强调,谭震林在桂林期间遇到的困难和要求,必须及时报告并解决。当时,谭震林的身份非常敏感,他深知韦国清的关心,但依然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韦国清,要求他不要亲自前来桂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到了1973年,在毛主席等领导的关怀下,谭震林即将返回北京。此时广西的政治环境依然复杂,韦国清专门派人护送谭震林一路平安到达北京。两人的战友情谊可见一斑。之后,随着韦国清担任总政治部主任,更多机会让他与谭震林相见,他们几乎每周都会见面。
晚年时,谭震林身体欠佳,每次住院时,韦国清都会亲自到医院探望,并陪伴他交谈。两人一生的战友情谊不仅深厚,甚至可以说是肝胆相照,成为了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