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尤其是自曾国藩组建湘军之后,湖南逐渐被誉为“将帅的摇篮”。然而,若从历史的长河来看,直到清朝咸丰年间之前,湖南在全国的地位并不显赫。
根据史料记载,清代湖南共产生了715名进士,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14位,仅比云南、贵州和广西略多。与江苏、山东、浙江等省相比,差距明显。
同样,湖南在清代大学士的数量上也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尤其在同治年间之前,只有刘权一人担任过大学士,位高权重的协办大学士、尚书、侍郎等职务也寥寥无几。
湖南真正崭露头角的时期是在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崛起之后,从咸丰年间一直延续到现代,湖南一跃成为全国人才的重镇。短短百年之间,湖南成功弥补了之前几百年的不足。
然而,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一代名臣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背后始终有一位关键人物,他才是湖南人才兴起的真正奠基者——陶澍。
陶澍,湖南安化人,且是安化县首位考中进士的士子。他从政四十余年,虽然在京中的任职时间不算长,但曾在翰林院担任散馆后,出任过编修和御史等职务。
在嘉庆二十四年,陶澍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被任命为川东兵备道,后又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担任布政使和巡抚。道光十年,陶澍晋升为两江总督。
陶澍不仅官声卓著,人品端正,而且深得嘉庆、道光两位帝王的宠爱。在两江总督任上,陶澍在改革盐务、疏浚水道和治理地方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朝廷因此将他立为疆臣的榜样。
陶澍学识渊博,精通经史考据、诗文赋作以及音韵学等各个领域,被誉为嘉道两朝经世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陶澍独到的眼光和卓越的识才能力,成就了许多后来成为大清朝栋梁之才的人物,如胡林翼、左宗棠等,均是在陶澍的栽培下成长起来的。
胡林翼出身书香门第,父亲胡达源为一甲三名的探花。然而,胡林翼早年的行事风格却显得放荡不羁,极不成器。
胡林翼八岁时,便随祖父在益阳参与编修地方志,这也正是陶澍和胡林翼第一次相遇的契机。陶澍在偶然的一面后,便认定了这个八岁孩子日后必定前途无量,甚至立即决定将自己的五岁女儿与胡林翼定下娃娃亲。
尽管胡林翼的早年行为难以令人称道,甚至有传闻称他婚礼当天还去青楼寻乐,岳母为此痛苦万分,然而陶澍的坚持却最终改变了胡林翼的人生轨迹。胡林翼中进士后,立刻发生了转变,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官运亨通,最终成为湖北巡抚。而若非陶澍的提携,胡林翼恐怕难有此成就,正如曾国藩的例子所示,清朝皇帝在任命官员时,若没有陶澍这样的背后支持,胡林翼是难以获得如此高位的。
左宗棠的出身则较为贫寒,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多次尝试却止步于举人。
道光十三年,左宗棠与胡林翼在京城相识,结下深厚友谊,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三年后,左宗棠在醴陵的渌江书院任教时,与陶澍建立了联系。陶澍对左宗棠一见如故,颇感投缘,认为左宗棠是不可多得的才俊。
两年后,左宗棠赴京参加会试,途中拜访陶澍。陶澍慧眼识才,认为左宗棠必成大器,便提议两家联姻,将自己的独子陶桄与左宗棠的长女定下婚约。这一举措为左宗棠的后续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除了左宗棠的个人才华外,他与陶澍的亲戚关系也为他的官场之路开辟了有利条件。
虽然陶澍与曾国藩的交情较少,唯一可以考证的联系是曾国藩在进士之前曾在岳麓书院求学,而陶澍也曾应邀前往讲学。但这种师生关系并非严格的师门传授,更多的是一种学术和风格的相互影响。
尽管如此,陶澍对曾国藩的影响依然巨大,曾国藩对陶澍的评价极高,并对其极为尊敬。在官场上,陶澍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他不仅为湖南培养了如胡林翼、左宗棠等重要人物,还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将湖南的政治、军事人才推向了全国舞台。
综上所述,湖南人才的兴起,实为陶澍的奠基之功,而湖南的辉煌则由曾国藩等人接续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