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河长明》中,如果说樊太宰是个奸臣,那么界监正就勉强可以被称为忠良之士。然而,当老樊获得升迁时,界监正却遭到了杀害。此外,界监正的儿子褚英可谓是彧修明的左右手,他的举动难道不会让众多官员感到寒心吗?实际上,他似乎毫不在意这一点,心中自有一番算计!
尽管界监正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晁,出于忠诚于彧修明,但是他的过于刚直使得情况变得复杂。表面上看,他是监正,同时也是彧修明曾经的监国,但归根到底,他仍然只是一个臣子,身份的高低并未改变。尤其是当君主对星命并无信仰时,身为钦天监的监正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然而他对此却视而不见,几乎让人难以置信他的作为。
彧修明前往夜北,试图借助联姻来缓和战局,尽管敌方依旧虎视眈眈,他却并不打算采取主动的攻势,实际上,他真心希望七海蕊能够成为自己的君后。然而,彧修明刚刚离开夜北,界监正就迅速派遣人手点燃了战争的火焰,庞大的军队压迫着夜北的七部,使得他们不得不联合起来抵抗。
战事过后,大晁面临着严峻的粮食危机,界监正却在暗中指示处决那些无用的俘虏,这显然违背了人道主义的原则,加剧了夜北俘虏与旧部对彧修明的憎恨,纷纷妄图以死相拼对抗他。这样看来,界监正似乎把自己当成了彧修明的父辈,尤其他在彧修明筹备开国大典时,竟然不顾君主意愿,拒绝提供选址,生怕动摇民众安稳,真是自作聪明。
假如主上年幼,或许界监正能够被视为稳固江山的贤能重臣,尽管他心狠手辣,却也颇有手腕。不过,彧修明作为新国的君主,不仅具备才能和理想,如何会容许这样一个人继续在身边执掌大权,一次次替自己做决策、指手画脚呢?可以说,界监正不过是在假传皇命。
对于一位屡次触犯自己底线的大臣,无论他多么忠诚,彧修明都不得不除之而后快。如果朝中人人效仿界监正的做法,那国家恐怕会面临严重的危机,因此彧修明不得不杀掉界监正,以此作为警戒。
此外,彧修明还需要给樊太宰留出一个犯错的机会。身处高位的人更容易铸成大错,只有界监正被清除,樊太宰才会有机会犯错。彧修明心里清楚樊太宰的野心,因此他已经布局,要在樊太宰的背后设下陷阱。
当然,即使没有樊太宰,界监正也难逃落职的命运。他的自以为是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替一位开国皇帝来做决策,彧修明自幼是在樊家长大的,又怎会甘心在这样一个人手下被牵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