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地位举世瞩目,其背后的成就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考古学家的发现揭示了许多让人惊叹的古代“中国制造”瑰宝,其中之一便是苏州真山古墓群出土的神秘玉器,这一发现令专家们深感震惊,甚至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这些玉器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真山古墓群位于苏州市西部的浒墅关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围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早在先秦时期,这片土地便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熔炉,众多的传说和文明遗迹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上世纪90年代,文物部门对浒墅关区域展开了全面的考古调查与保护工作,意外发掘出大量古墓遗址,其中最早的可追溯到夏商时期。经过专家的细致勘探与发掘,他们初步确认了12座古墓,其中最为庞大的两座为东周时期的古墓,还出土了陶器、青铜器以及玉器等珍贵文物。随着进一步的发掘,专家们陆续发现了更多墓葬,至今已经发现了超过300处墓葬,绝大多数属于汉代之前。
显然,真山古墓群是浒墅关镇内最大的墓葬群,甚至在整个苏州市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这也使得考古学家们对这一遗址的发掘充满了期待。经过数年的发掘,专家们在真山的顶部发现了一座墓葬,虽然该墓并不算最大,但它的规格显然高于其他墓葬。清理墓葬时,专家们发现了通往墓室的墓道,并清理了墓葬的封土。令人遗憾的是,他们还在现场发现了几个盗洞,暗示着这座墓葬在数百年前已被盗墓贼侵扰过。
进入墓室后,专家们发现墓室没有明显的头脚厢分布,而西北侧则设有一座棺床。遗憾的是,棺木已经腐朽,残留的只是一些泛红的漆皮。然而,尽管墓室的许多随葬品遭到盗窃,甚至墓主人的遗骸也被打散,但考古学家们依然从中清理出大量玉器,其中包括玉虎璜、玉瑗、玉牌等300多件玉器。尤其是玉牌的种类丰富,有精美雕刻的纹饰,也有简单的素面散件。这些玉器为专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显示出古代人们在玉器制作上的高超技艺。
在进一步清理过程中,专家们惊讶地发现棺床上的堆积物层层叠叠,竟然达到十多层。此时,大家都直觉地认为这其中一定藏有更多珍贵的文物。果然,在堆积层中,他们再次发现了十多件玉器,进一步证明墓主人对玉器的喜爱,显然这位墓主人的随葬品中,玉器占据了重要位置。除了这些玉器外,专家们还发现了一大堆密密麻麻的黑色和褐色物体,它们形状像油菜籽,但质地异常坚硬。如果不是用手触摸,专家们可能还会误以为它们是某种植物的种子。于是,这些神秘的物体被收集起来,带回实验室进一步研究。
经过清点与清洗,专家们惊奇地发现,这些物体竟然有30000多颗,每颗玉珠都珠圆玉润,且都有一个穿孔。专家们瞬间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种子”并非植物种子,而是古人用来制作饰品的玉珠。专家们对这一发现感到震惊不已,纷纷反问,古人究竟是如何在3000多年前如此精细地制作出这些微型玉珠,甚至在每颗玉珠上打孔。即使是在今天的现代社会,想要制造如此精细的玉珠,也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技术要求极高的过程。
在古代社会,玉器作为饰品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通常呈现出较大体积,如玉佩、玉璧或玉环等,这些玉器的重量较大,佩戴时不免感到不便。因此,古人开始寻找方法来减轻玉器的重量,比如制作得更加细小、薄弱。可是,越小的玉器越难以加工,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矛盾。真山墓葬中微型玉珠的发现,向我们展示了古代玉器制造的极高水平。想象一下,将这些玉珠串联成饰品佩戴在身上,定会显得无比华丽。
微型玉珠的发现无疑是一次孤立的、但极具代表性的考古成果,它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制造的非凡技艺,并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历史悠久且源远流长。尽管至今我们尚不清楚古人如何制造这些微型玉珠,但专家们期待着未来能够有更多文物的出土,从而揭开更多的历史谜团。届时,中国制造的辉煌成就必将继续闪耀。
《古代玉器》作者:张明华,出版社: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