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0月,末代皇帝溥仪因病去世。那时的溥仪已经不再是帝王,只是一名普通市民,因此他的死讯未能引起社会太大的关注。然而,曾被誉为“晚清最美格格”的王敏彤,在听闻溥仪去世的消息后,忍不住将自己锁在房内,痛哭流涕。她默默地走了,带着自己未竟的梦想和破碎的心。王敏彤终于放下了曾经的执念,彻底死心,再也不再为了那段不可能的情感,不顾一切地纠缠溥仪了。
-1-
王敏彤,原名完颜童记,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她的父亲立贤是军机大臣崇厚的孙子,母亲则是乾隆皇帝五世孙女的直系后代。作为家中的长女,她从小被称为“王大姑娘”,因其出众的美貌,深受家中宠爱。她的外貌和家世,使得她完全可以选择一位如意郎君,过上平凡却富足的生活。然而,王敏彤性格倔强,崇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对于“爱新觉罗”的执念让她无法放下。她深深地迷恋着这个皇族血脉,即便看似理想的生活就在眼前,她依然无法摆脱这份执着。
17岁那年,家里为王敏彤安排了一场婚事,对方是爱新觉罗的宗室子弟。然而,在婚前,她得知未婚夫有着包养戏子的风流过往,这让她无法忍受,决定悔婚。无论母亲如何劝解,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决定,宁愿不嫁,也不愿接受那个她无法尊重的男子。最终,家人无奈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因为她始终是父母心头的宝贝,他们无法忍心看她嫁入一个不尊重她的家庭。
-2-
正当王敏彤感情失意时,她遇到了京剧名伶孟小冬。那时,孟小冬与梅兰芳的感情纠葛让她心力交瘁,处于失落之中。尽管两人的家世背景截然不同,但她们很快成为了深交的闺蜜。王敏彤毫不顾忌自己贵族的身份,追随着孟小冬进入梨园,沉浸在京剧的世界里。她享受着这种不拘礼节、自由自在的生活,仿佛找到了内心的归属。
然而,王敏彤的母亲始终为女儿的婚事忧虑。特别是王敏彤曾悔婚的事在贵族圈中流传开来,已经影响了她的名声。尽管不乏求亲的门第高贵的年轻男子,但母女二人始终对皇族“爱新觉罗”心存执念,普通贵族的提亲都未曾让她们动心。王敏彤的婚事因此被搁置多年,直到溥仪为弟弟溥杰物色妻子时,母亲看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溥杰是皇帝的亲弟,而王敏彤若嫁过去,便能成为王妃。她认为这是一场理想的婚姻,况且皇后婉容还是王敏彤的表姐,可以说是自己人。
果然,溥仪从一众贵族少女中选中了王敏彤做弟媳,母亲带着女儿去长春准备婚礼。但不料,溥仪早已为溥杰安排了日本妻子,而此时的溥仪已经变成了傀儡皇帝,根本无法抵抗日本人的安排。王敏彤两次接近“爱新觉罗”家族,却两次错失良缘,内心深感失望和伤痛。
当时溥仪接见了她们母女,王敏彤见到溥仪后,心中不禁泛起了波澜。虽然此时的伪满洲国与昔日的紫禁城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溥仪身上依然流露出“爱新觉罗”的威仪与尊贵,那种天生的王者风范让她深深倾心。尽管此时溥仪已有了表姐婉容,但她依然将这份仰慕之情深藏心底。自那一刻起,王敏彤眼中再无其他男人,她的心早已被溥仪占据。
-3-
1959年,溥仪被特赦释放,时光已不再是他曾经的帝王时代。而婉容也早已离世。听闻溥仪获释的消息后,王敏彤的内心再次掀起波澜。她主动邀请溥仪来家中做客,溥仪这时已经不再是那个至尊的皇帝,而是一个普通的市民。在温馨的饭桌上,溥仪和王敏彤有说有笑,他还夸奖她做得一手好菜。这让一直痴心于溥仪的王敏彤误以为溥仪对她有好感,她甚至开始热烈地追求他,仿佛这些年压抑的情感突然爆发,化作了对溥仪的无限倾心。
然而,溥仪的心境已发生了变化。他对于曾经的贵族和皇族生活早已厌倦,现在的他渴望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是继续活在昔日的帝王梦中。最终,溥仪选择娶了有过两段婚姻的李淑贤,而王敏彤因此心碎不已。她不明白,为何溥仪宁可娶一位有过婚史的女子,也不愿意接受自己。她甚至特意去医院做了检查,证明自己仍是处子之身,一直为溥仪守身如玉。她坚信这份忠贞的爱会被溥仪所理解,但却成了世人眼中的笑柄。溥仪对她避之唯恐不及,而她却依然沉浸在自我付出的感动中,期盼着溥仪终会回应她的深情。
溥仪晚年病重时,王敏彤仍然每日去医院照顾他,不愿离开。溥仪忍无可忍,终于在一次怒斥中大声吼道:“我不想见你,你给我滚出去!”那一刻,已经年过半百的王敏彤像个小女孩般哭着跑出医院。自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见过溥仪,直到听闻溥仪去世的消息,她才如梦初醒,心中那份深沉的爱也彻底破碎了。
溥仪去世后,溥仪的亲弟弟向王敏彤求婚,但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曾经倾心于“爱新觉罗”家族的她,终于明白,除溥仪外,世间再无一人能让她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