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星汉灿烂》里的凌不疑,除了是霍无伤,他还有着一段这样的秘闻
创始人
2025-09-05 07:34:42
0

01

前两天,我更新了凌不疑的姑母霍君华的原型故事,在搜集霍君华的素材时,我无意中看到一段这样的视频。

视频中说:

“17岁封侯、19岁拜将,22岁饮马瀚海,封狼居胥,授大司马军阶。他这一生从未有过败绩,六天灭五国,他就是一代战神霍去病。”

看到这里,我心里的那个疑问终于得到了解释。

我一直怀疑:本名为霍无伤的凌不疑,这个本名应该是有来头的。

我一直想是不是霍去病,但是我不了解霍去病,所以只做一猜想,一笑而过。

我看到这个博主的视频时,我真的对霍去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我就去查了下霍去病的资料。

霍去病的舅舅是汉武帝最喜欢的武将卫青,卫青有个儿子叫卫不疑!!!

是以,我有理由相信,作者根据霍去病及其弟霍光、舅舅卫青的历史故事,创作出了一个新的少年将军霍无伤或者说叫凌不疑。

天纵奇才,一代战神,少年将军,他大概是所有古偶小说里少年将军的原型吧。

他是周生辰、是凌不疑、他是毫无私心的名将风度、是以国家为重的爱过情怀的化身。

(周生辰自有属于他的历史原型)

原本我对古偶小说里的少年将军没有多少感觉。

我只觉得是作者为了给人物一个特殊的身份,给人物的刻画,可我看了《史记》中有关霍去病的记载,顿时对少年将军肃然起敬。

02

我想你一定听说过这句话“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句话便出自霍去病之口。

霍去病一生传奇,17岁封“冠军侯”,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

可以说是后世兵家的最高梦想与追求。

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名字,便是他的爷爷为纪念霍去病所取。

辛弃疾有诗云:“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便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故事。

霍去病21岁时,被汉武帝派去漠北攻打匈奴主力。

霍去病一去便与匈奴左贤王交战,歼敌七万、俘虏匈奴的三个王及将军、相国等共计83人,并在匈奴人的狼居胥山祭天封礼。

从此之后,匈奴单于跑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在此之前的两年,霍去病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将军,两次征战河西。曾经六天急行一千多里。

这其中有一件事与霍不疑的父亲霍翀的遭遇颇为相似。

征战河西时,霍去病与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分路进军。公孙敖迷路迟到,未能与霍去病会和。

这与霍翀被困孤城,老迁安王被瘴气所困,救援未到,颇为相似。

然而,我们的少年将军则是神勇果敢,孤军深入,歼敌三万,一举俘获匈奴五王。

他的战绩还有一条就是带着匈奴人打匈奴人。

他曾奉命迎接投降的匈奴浑邪王,结果部分投降的人却又变乱,在紧急关头,霍去病杀伐果敢、率领投降的匈奴人,斩杀变乱者。

自此,匈奴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汉朝真正的控制了河西,为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少年战神的赫赫战绩,换取了大汉朝的安稳。

03

霍去病少时比凌不疑幸运一点点。他没有灭族之仇。

但他的童年经历也并非平凡而快乐。

他的母亲是平阳侯家的女奴卫少儿,父亲是平阳县小吏霍仲孺。

两人并非夫妇,所以霍去病实则是私生子。

他的父亲胆小不敢承认,公务结束后,便匆匆离去,不再与卫少儿联系,也从未承认过霍去病是自己的儿子。

还是等他得到军功的时候,自己主动与父亲相认。

因此,他自出身便背负着私生子的名号,加上母亲的身份,其实过得颇不得意,因此养成了少言寡语的习惯。

即便后来卫子夫入宫封后,他也没有真正进入富家子弟的圈子。

或许是不愿、或许是不自在,或许是不屑。

或许就如同电视剧中的少年将军,自小见过太多的杀伐,对人生、对生死都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解读,也因此,对一切都不那么在意。

这种不在意,在外人看来就是少言而冷漠、高冷而疏离。

他自小跟着舅舅卫青学习骑射,10多岁长得比同龄人高出许多,又善骑射,被汉武帝封为自己的近臣侍卫。

和凌不疑一样,有当皇后卫子夫宠着,有皇帝的宠爱,作为宠臣卫青的外甥,在宫里养大。

汉武帝曾将想亲自教授他《孙子兵法》,但被他怼了回去:“打仗讲究的是随机应变,不必照搬古人的兵法。”

他年少时便已熟读左传、立志像舅舅一样斩杀匈奴。

他得势后于政治有颇多见解,并非是莽夫有勇无谋之人。

他如凌不疑一样,弹得一手好琴。

大多数人都说,他是大汉朝的最强外挂,他是为打击匈奴而生。

他死时只有23岁,对于他的死,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野史中可谓中可谓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是太过操劳,有人说他死于伤病,毕竟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

有人说,因为塞外的饮用水被病死的牛羊污染,导致感染而死。

不管死因为何,因为他得死,汉武帝被迫停止了歼灭匈奴的计划,赐其谥号“景桓侯”,意思是武与广阔的领土,为表彰他克敌制胜、英勇神武、扩充疆土之功劳。

并将其陪葬茂陵,将他的坟墓修建成祁连山的模样。

有人说:他的死,是上天匆匆让战神归位。

有人夸:他是大汉天空最耀眼的那颗星。他用少年的狂,书写了大汉的风华!

我有点感谢《星汉灿烂》的作者,给了他一个平凡的结局。

《星汉灿烂》的作者是很崇拜三国之前的士族文化,认为自司马懿开始,士族文化才开始没落。所以原著中才有很多世家大族为了大义,几乎满门灭族的故事。

比如老乾安王一族、越氏一族、何昭君的父族、甚至是华阳程老县令一族。

凌不疑的结局是辅佐两代皇帝后辞官与程少商隐入市井。

这一结局,将霍去病英武却伤感的一生,改为了世俗烟火的绚烂。

我们的英雄本该如此!

碎碎念

霍去病将自己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接到京师教导。

这一位更是了不起,辅佐汉朝四位皇帝,权倾朝野,甚至几次换皇帝!陪葬武帝,

当时对他的风评颇好,但是后世的皇帝怕再出一个皇帝,开始负面评论,所以历史也不能当真。

立场不同,感受不同、评价不同。

司马迁因为李广的原因,应该不怎么喜欢霍去病,事实叙述后,有些评价用词比较负面。

因为霍去病曾经因为李广的儿子中伤舅舅霍去病而与李家结仇。而司马迁十分推崇李广。

我曾经看《西南联大文学课》后,写过一篇有关于司马迁和李广、李凌的短文,一直不知道更新到哪里。如今截取其中一部分与大家分享。

以下是我写的读书笔记:

司马迁的好友李凌因5000人被数万匈奴困住,等待救援不到,弹尽粮绝后,投降匈奴,司马迁为之求情,此事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极刑。

在这之前,司马迁一直是汉武帝的宠臣,要不然武将之事也不会问司马迁的看法了。

但汉武帝也没有想到向来耿直的司马迁根本没有曲意逢迎皇帝,而是为李凌说起了公道话:李凌寡不敌众,应是假意投降,伺机报效朝廷。

刚愎自用又一心想要治罪李凌一家的汉武帝自然是大怒,当中驳斥皇帝的言论,只能处罚算是杀鸡给猴看。

后李凌果然投降了匈奴,也不知是汉武帝寒了臣子的忠君爱国之心,也不知是被匈奴诱惑了。

我想前一种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汉朝已经开始尊儒,儒家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也就是纲常有序,而且李凌是汉代名将李广之后,国家、家庭的教育都会将他教育成一个忠君爱国的臣子。

不然也不会以5000人抵挡匈奴几万人的战绩。

李凌经历了沙场的残酷,在极其困顿的条件下,等待的救援不到。

或许一开始他是真的假意投诚的,可后来知道汉武帝杀了他全家的时候后,这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对汉武帝恐怕只有恨。

所以你说我投降,我就真的投降给你看,而且我还要用我这一身的本事打得你不得不服。

或许这才是李凌的真实心理路程。

但不管过程如何,结果就是司马迁被宫刑,在汉朝,这种刑法如果你能交钱便可不再受罚。但司马迁家贫,自然无法交足罚金,更可叹的是居然没有一个好友替他分辨。

可以说李陵之祸是司马迁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

之后司马迁再度被宠,也已经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世道艰险和世态炎凉。于是乎更愤而著书。

而这段经历使得史记变得更有情韵了。

天道无常、世事变幻,引起了他的慨叹、他悲天悯人,诉诸笔端,使得他的文章抑扬顿挫,情韵深厚。

少时,司马迁因为父亲和自己官职的缘故,遍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几乎中国整个境内他都去过。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了,我想这也增加了他文章的磅礴之气。

以上,只是部分笔记选段。其他的主题不太相符,暂不更新。

感谢你的时间。

相关内容

原创 ...
当提到北洋政府,许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诸如军阀混战、缺乏民族...
2025-09-07 23:04:07
耶律楚材:元朝文化与政治的...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许多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贡献闪耀...
2025-09-07 23:04:05
原创 ...
衣赐履按: 上回我们提到,前燕太宰慕容恪准备正式发起对洛阳的进攻。...
2025-09-07 23:03:57
曾经,很多人对西方有着极大...
很多人对美国、对整个西方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误解。 总觉得他们曾经强...
2025-09-07 23:03:39
清朝六部尚书和八大总督相比...
清朝时候,六部的老大分别是吏部的头儿、户部的头儿、礼部的头儿、兵部...
2025-09-07 23:03:36
原创 ...
一、是狡虏,还是刘皇叔? 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可以说是历经艰辛,几...
2025-09-07 23:03:01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 串联“...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一年来,这条铁路线不仅为...
2025-09-07 22:51:36

热门资讯

山东体坛一周回眸|田径世锦赛山... 田径世锦赛 我省8名健儿出征 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将于9月13日至21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田...
F1意大利站落幕!汉密尔顿稳居... 2025赛季的F1意大利大奖赛,将在北京时间9月6日正式开赛。这次比赛的练习赛已经结束了,可以说是迎...
原创 曹... 曹操未能统一天下,部分原因来自他实施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如果运用不当,反而可能成为其失败的导火线。 ...
原创 偌... 如果生活中没有厕所,想必大家都会感到非常不便与困扰。然而,事实上,清朝故宫中,确实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厕...
考古学家在埃及确认一座3000...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开罗消息:当地时间5月22日,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宣布,一支由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
原创 清... 在《神圣家族》中,历史被概括为:“历史不过是追寻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这句话道出了人类的一生常围绕两...
原创 2... 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其经济状况与中国一样,处于一种几乎从零开始的困境。尽管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
原创 日...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点击“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后续讨论与分享,也能让您在下次访问时继续阅读相...
原创 荀... 荀彧与曹操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吸引了无数历史学者的关注。然而,荀彧选择自杀的背后原因,比许多人想象的更...
原创 朱... 朱元璋选择南京作为明朝都城的决策,实际上经历了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与多次尝试。这个过程充满了探索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