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丘吉尔是以贵族出身的优势和过人的才能在英国政坛脱颖而出;那么,可以说,他是靠
坚定的信念
和
强大的信心
奠定历史伟人地位的。
二战初期,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法国与希特勒作战不利后投降,成为了德国的傀儡;在德军不断胜利中,拥有强大军队的意大利向英国宣战;西班牙占领丹吉尔国际共管区后,准备随时与英国为敌……
在种种不利,处处有敌,逐渐被围的情况下,丘吉尔坚信,英国人民有一种乐观而沉着的气质,有了这种气质就可以挽回任何不利局面。
实践表明,丘吉尔对英国人民的信心来源于他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强大的信心。
1940年5月15日,德军突破法国防线,法军节节败退。5月25日,德军进入阿运河地区,库尔特雷被突破,英军司令部惶恐不安。丘吉尔向政府官员发布通令指出,在黑暗的日子里,英国将坚定不移的继续作战,直至把敌人统治整个欧洲的野心彻底粉碎。
5月26日,英国海军就实施了“发电机”作战计划,于6月4日宣布胜利完成。“发电机”作战计划,累计在敦刻尔克救援撤退33万人,使希特勒在敦刻尔克围歼英国远征军的希望破灭。
在救援敦刻尔克的过程中,丘吉尔在下议院、内阁会议上,反复表达了自己坚定的决心。他表示,
无论敦刻尔克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战斗下去。
同时,确信每一个人都已下定决心,宁愿马上牺牲生命、家庭和财产,也不愿屈膝投降。
这表明,在丘吉尔的字典里,没有投降、妥协这两个词语。
事后分析,如果在英军司令部惶恐不安的情况下,没有丘吉尔的坚定信心和果断决定,德军成功围歼了英军,势必会影响英国人民的士气和粉碎纳粹德国的决心,丘吉尔坚信的英国人民乐观而沉着的气质就
可能变成一个稻草人,经不起任何风吹浪打。
后来,丘吉尔回忆到,在那几天和以后的几个月里,每遇适当的场合,就表述这种坚定的决心。
这种信心在相互传递中,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熊熊烈火,燃遍了岛屿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丘吉尔用事实向英国人民和全世界阐明,
英国继续战斗的决心是有可靠依据的,而不是一种绝望的挣扎。
丘吉尔在苦战德军、与意大利作战以及整个政治生涯中,类似这种
靠坚定信念和强大信心形成的力量,扭转被动局面,获的最终胜利
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追击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中,即便是英军的主力舰“胡德”号被炸沉,“俾斯麦”号一度从雷达上消失,英国追击战舰燃料告急,
丘吉尔从未动摇信念,
依然相信,英国舰队一定能击沉“俾斯麦”号。
最终,德军“俾斯麦”号被成功击沉。
“俾斯麦”号的覆灭,正如丘吉尔给罗斯福的电报中所说,对英国海军和世界政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丘吉尔在政治上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
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
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法宝。但凡他的字典有一点放弃或妥协的意思,丘吉尔充其量是在
战争中沉浮的历史角色,而不是伟大的历史人物。
拿破仑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强大的力量,
一种是利剑,一种是思想。
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的手下。丘吉尔以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信心证明了,这句话的真理性。
成就事业,能力是基础,信念信心是保证。
能力强而玻璃心,可能就会未遇风浪,而自我摇摆;能力强而信念弱,走着走着就会迷失方向,驻足不前;能力强而信心不足,可能会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见不到胜利的曙光。
真正的成功者,一定是有着孤独前行的毅力、度过黑暗的决心、追寻曙光的信念的人。
否则,除了沉浮,就是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