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开国少将中,许多人已经离世,然而少数人依旧健在。张力雄便是其中一位,他现已109岁,是红西路军第五军唯一的幸存者,也是高台血战中唯一的生还者。尽管年事已高,头发已变花白,但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目光坚定,思维灵敏。他如今住在南京的一处干休所,享受着晚年的宁静。
在张力雄的住所里,电视机下摆放着一只精美的木雕牛,这件雕刻品引人注目。这位曾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老人,常常自豪地说:“我就是一头革命老黄牛。”他的生活态度和这头木牛极为相似——忠诚、踏实、勤勉。作为一名老兵,张力雄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革命军人的精神。
张力雄1913年11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燕子塔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仅11岁时,他便开始在当地的纸厂做工,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运动。16岁那年,他便毅然决定投身革命。1932年,张力雄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并进入红军学校深造。毕业后,他历任红五军团第34师100团政治指导员、第45团政治委员以及军团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等职务。
1934年10月,张力雄随中央红军从江西兴国的高兴圩起程,开始了漫长的长征。在长征途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1935年中旬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那时,他不仅与毛泽东亲自见面,而且还听到毛主席对家乡才溪乡的称赞。毛主席鼓励张力雄要争做模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征中,张力雄凭借毛主席的指引,坚定不移地跟随党中央走完了这段艰苦的历史之路。
1936年夏,红四方面军和红五方面军三过草地后,开始向甘南进发。在1937年1月,张力雄参与了高台战役。在这场战斗中,红五军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高台城,但很快敌军开始反扑。张力雄在东关一带指挥战斗时,不幸被敌方炮火击中,腿部受伤。幸运的是,他及时得到了藏匿和救治,最终保住了性命。
在随后的岁月中,张力雄继续活跃于抗日战场。他曾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的教学工作,致力于干部的培养,并参与了多次抗日战斗。在1941年和1942年的战斗中,他不仅面对严峻的战斗形势,还经历了“虎口筹粮”等危机,但他凭借机智和勇气帮助部队渡过难关。1943年,他与皮定均等人一同开辟了豫北抗日根据地,在林南战役中,成功打击敌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4年,皮定均调任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队司令,而张力雄则继续承担起豫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两人虽已分开,但彼此间深厚的友谊始终未变。即使在战斗中,他们也始终并肩作战,生死与共。1945年初,他们在河南伏牛山战役中再次并肩作战,取得了三战三捷的伟大胜利。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张力雄曾担任过第13军政委等职务,皮定均也担任了福建军区司令员。尽管两人常常因各自的工作而无法见面,但他们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直至1975年,两人在福州重逢,叙旧话别。然而,不久后,皮定均在一次飞行事故中不幸去世。张力雄深感痛惜,许多年后,每次提到皮定均,眼中总是满含泪水。
张力雄的一生充满了革命激情和无私奉献,他不仅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简朴、豁达的态度。即便在年事已高的晚年,他依然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捐出自己积攒多年的积蓄设立奖学金。他用行动诠释了革命军人和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张力雄已年逾109岁,但他依然健在。愿这位伟大的老将军健康长寿,继续享受岁月带来的宁静与安详。
下一篇:原创 北宋名将—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