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继承父亲李克用事业后,大展宏图,先后夺取幽州、驱逐契丹,扩大了地盘和势力,然后调兵南下,屯兵于黄河北岸,争夺黄河沿岸各处要地,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攻打后梁。这个时候,晋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涨;后梁则实力大减,士气低落,只顾防守。
公元917年,李存勖亲自领兵东进,准备渡河作战。此时正是冬季,天寒地冻,黄河结冰。晋军踏冰过河,连破后梁数座营寨,攻占了杨刘。杨刘,在今山东东阿县境内,是黄河的一个重要渡口。杨刘渡口一失,后梁门户大开,就为晋军攻打后梁创造了有利条件。
后梁皇帝朱友贞,当时正在洛阳举行祭天大典,闻讯大惊,顾不上大典结束,匆忙回到都城开封,立即组织军队反击,企图夺回杨刘渡口。
双方开展激战,梁军多次反攻,都没有夺回杨刘,只得在杨刘以西构筑工事,阻止晋军继续向后梁腹地进兵。晋军牢牢控制了杨刘渡口,处于有利的战略位置。
第二年,李存勖调集十多万军队,齐聚魏州,准备直捣开封,一举灭掉后梁。李存勖出其不意,从濮州境内的麻家渡口过了黄河,遇到梁军阻击,双方对峙百余日。梁军知道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打得十分顽强,晋军不能通过。
李存勖心焦,想绕过当前之敌,从另一条路直扑开封。李存勖令军中老弱全都撤回魏州,只率精锐之士,毁掉营寨,绕道而行。梁军见状,知道晋军企图袭击开封,急忙尾追而来。
晋军行进到胡柳陂,又遇梁军阻击,背后梁军也尾随而至,双方展开大战。胡柳陂之战,打得惊心动魄,双方都很顽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梁军死伤近三万人,晋军也损失惨重,著名大将周德威战死。在危急时刻,李嗣昭率领骑兵来回冲杀,稳住阵脚,大量杀伤敌人。最终,晋军取得胜利,但伤亡过大,已经无力再去攻击开封了,只好暂时撤兵回去。
此后,晋军连续发动同州之战、镇州之战,沉重打击了后梁势力,后梁精锐部队损失严重,灭梁已是指日可待了。
公元923年4月,李存勖接受诸将劝进,在河北邯郸登基称帝,国号仍然为唐。当时,有不少人建议改国号,李存勖却坚持不改,宣称始终忠于唐朝。李存勖祭祀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等唐朝皇帝,表明自己是唐朝的继承人。李存勖被称为唐庄宗。
李存勖虽然打着唐朝的旗号,但他这个沙陀人建立的政权,与汉族人李渊建立的唐朝,没有半点血缘关系,所以史学界并不认为它是唐朝的延续,而称之为后唐。
李存勖打着唐朝的旗号,以唐朝正宗继承人的身份自居,是一个聪明之举,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弘扬正义、凝聚人心的作用。李存勖称帝之后,不少割据势力纷纷归附,称霸西部的李茂贞也归顺了后唐。李存勖拥有了五十个州,实力大大增强。相比之下,后梁更显得是个篡位者,名不正言不顺了。
面对后唐的强盛,后梁感到恐慌。朱友贞异想天开,派使者去见李存勖,承认后唐政权,请求划黄河而治。李存勖心中好笑,他一边虚以周旋,一边集结军队,准备对后梁发起最后的攻击。
公元923年6月,李存勖在登基两个月后,亲自到杨刘渡口视察,并与大臣郭崇韬等人,制定了隐蔽渡河、奇袭开封的计策。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谁都不会想到后唐这个时候出兵。李存勖却善于搞出其不意,他令大将李嗣源为先锋,自己亲率大军,冒雨连夜渡河。渡河后马不停蹄,继续冒雨疾进,直取后梁重镇郓州。郓州守军都在避雨,忽见唐军从天而降,顿时惊慌失措,被唐军一举攻破城池。郓州是开封的东大门,郓州一失,后梁朝廷陷入一片惊慌。
在这危急时刻,朱友贞顾不上亲疏,起用名将王彦章。王彦章不愧是名将,他出征三天,就取得大捷,遏止了唐军进攻的势头,之后与唐军对峙两个多月。但梁军士气低落,兵力单薄,也无法击退唐军。不久,王彦章受到朝中权臣陷害,被免去职务,形势就急转直下了。
公元923年10月,李存勖见时机成熟,决定绕开梁军主力,出奇兵袭击开封。李存勖令李嗣源、李从珂率五千骑兵,丢掉辎重,每人只带七天干粮,疾速西进,直捣开封。李存勖亲自带领一万五千名精锐步兵,也是轻装上阵,随后跟进。
唐军避开城镇,不与敌军纠缠,疾速西进,日夜兼程,只用五天时间,就兵临开封城下。
开封城内,并无重兵,兵力都被调往前线了,此时回援,已经来不及了。朱友贞见大势已去,不愿受辱,自杀殉国。
后梁的文武百官多数投降,李存勖给予优待。那个接替王彦章统兵的段凝,率军向后唐投降,继续得到重用,先后担任滑州、兖州、邓州节度使,并被赐名叫李绍钦。
灭掉后梁之后,李存勖将后唐定都于洛阳。
李存勖用了十几年时间,将父亲的三个遗愿全部完成,后唐势力空前扩大,基本上占有了整个北方。李克用有这样一个能干的儿子,他可以含笑于九泉了。
不过,李存勖仍然没有满足,他在灭掉后梁、统一北方之后,又把目光盯向了南方,随后开始了灭蜀之战,而且打得十分漂亮。请看下一集,李存勖灭前蜀只用七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