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南韩平昌冬奥,两韩关系忽然大幅改善,虽然与统一有关的具体建议还是全不可行,但南韩现政府宁取「血浓于水」的北韩、而不愿配合美国的围堵政策,却已清晰不过。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过两韩都相对认同的「爱国者」,但通常都是悲剧收场,而不少这些人都是来自日治时期。
这时代背景近年成了电影常见题材,宋仲基主演的《军舰岛》、孔刘和宋康昊主演的《密探》等都是其中例子。近作《朴烈:逆权年代》[1](AnarchistfromColony)虽然属于低成本电影,在香港亦未必有机会公映(笔者也只是在飞机上观看),在南韩却掀起一定热潮,也许因为这位传奇人物独特而又凄惨的一生,很容易令今人对号入座。
朴烈:三姓家奴还是悲剧英雄?
《朴烈》开忠明义以朝鲜无政府主义者、独立运动家朴烈为主题,他最为人知的事迹,是他的「大逆不道之罪」:1923年,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两天,他以「企图暗杀裕仁皇太子」的罪名,被日本殖民政府逮捕。经过漫长审判,朴烈成了全国知名的英雄人物,1926年被判死刑,后在内外舆论下被改判无期徒刑。1945年日本战败后,朴烈才获释。
获释后的朴烈,依然是朝鲜半岛的民族英雄,不过经过漫长牢狱生涯后,他已经由年轻时的无政府主义者,转变立场为反共人士,同时因为立场不够涵盖政坛光谱,争夺主要领袖位置都失败。韩战爆发后,朴烈加入南韩一方参战,不幸被北韩俘虏,立场随即一百八十度改变,公开成为(或「被成为」)亲共人士,更在北韩主张和平统一的组织担任要职。到了1970年代,金日成大权独揽,准备金正日的接班,大举肃清异己,朴烈又被北韩视为「间谍」,惨被处决,终结了复杂又多变的一生。
说来大多数民族运动抗争者,都以立场鲜明坚定著称,朴烈却是个离奇的反例。终其一生,立场不断改变,可能有人认为他纯粹是机会主义者,但更可能的是,他根本没有什么选择,只是一直被时代洪流,主宰整个人生。今天那些依然有南北韩统一梦的老人,亦何尝不是?
二十世纪的亚洲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在今日而言,自然是过于偏锋的主张,但在二十世纪初的亚洲,却是相对普遍的思想,日本尤其是先行地。中国思想家刘师培、章太炎等人,都是清末民初主张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接触到无政府主义的机缘,都是源于反清失败、流亡日本之后,例如刘师培1907年在东京创办《天义报》,是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运动推手之一。
朴烈的情人金子文子(本书作者),亦是来自日本的无政府主义作家;1926年,台湾最早的无政府主义组织「台湾黑色青年联盟」,也是由持同样立场、位于东京的黑色青年联盟指导下成立。
不少东亚知识分子初次接触西方思想后,曾不约而同提倡无政府主义,但只要接触到现实政治,大都会改变立场。无政府主义虽然是相对左翼的主张,但无政府主义者过渡到左翼、右翼,都大不乏人。除了朴烈,中华民国开国元老之一的吴稚晖,早年于伦敦、巴黎等地生活,于1907年发行报刊《新世纪》,鼓吹无政府主义;然而他深爱中华文化,担心共产主义将彻底破坏之,于是投身国民党,进行积极反共的工作,逐渐变成「大右派」。
关东大地震后的「暗黑兵法」
电影花了不少篇幅聚焦朴烈被捕、被审的经过,其中日本处理关东大地震时,对朝鲜人的不公和暴力,是著墨至深之处。朴烈作为无政府主义组织「不逞社」成员,曾计划暗杀裕仁皇太子,本不足为奇,不过电影倾向将暗杀罪名,视为日本政府对朴烈的「莫须有」之罪。这样的剧情,令人想到争议电影《十年》,而从这角度阅读关东大地震这场天灾,也令人若有所思。
1923年九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在日本造成逾十万人死亡,然而天灾过后的人祸,才是争议所在。地震发生后,日本谣言四起,并传出朝鲜人趁乱杀人放火、在水中下毒以反日。时任内务大臣水野錬太郎主张发布戒严令,并被迅速通过。在政府和警方协助下,关东平民组织了自卫队,由于群众陷入恐慌,把朝鲜人趁乱暴动的消息信以为真,自卫队联同警察、甚至军人四处巡查,不断有组织地杀伤朝鲜人,以至有电影中「将朝鲜人见一个杀一个」的剧情。
根据电影说法,关东大地震后传出朝鲜人趁乱暴动的消息,是日本政府刻意为之的「暗黑兵法」。日本政府借助群众的排外情绪,引发针对朝鲜人、甚至中国工人的排外暴乱,实际上是借此机会,清洗朝鲜的反政府分子:包括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独立运动者,朴烈就是其中之一,从而得以继续实行日本政府的扩张计划。此外,把焦点转向外人,煽动民族主义,也可以掩盖日本政府预警不足、赈灾无能、也未能有效控制群众的责任。
不过这样的政策哪怕奏效于一时,长远而言,却是灾难性的。日本政府吞并朝鲜的计划,本来就有不少争论,明治维新元老伊藤博文等人并不主张即时吞并,原因是顾虑国际反应,和担心不容易完全消化朝鲜,不过在他被安重根暗杀后,即时吞并的主张成为主流,然而也正如他顾虑那样,朝鲜从未被真正消化。
1919年,朝鲜爆发「三一运动」,过百万朝鲜人上街争取独立,虽然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彻底改变了日本对朝鲜的管治手法,由向来对殖民地惯用的武力管治,改为以文治为主,执行怀柔政策。关东大地震后改行「暗黑兵法」,其实是又一次逆转,令日本消化朝鲜的部署落空。
二次大战期间,日本将殖民地民族同化的「皇民化运动」,只是对琉球进行得最彻底,其次到台湾,在朝鲜则成效微乎,结果亦造就了三地今天截然不同的文化面貌。三一运动的失败,令本来正在朝鲜就学的朴烈退学,并于同年前往日本,然后,就是电影讲述的剧情。电影在南韩的受瞩目,是否反映今天两韩人民如何看待朴烈?只是期望看到有国人勇于反抗日本的景象?还是对他的悲剧一生,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