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里,孔子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咱们常见的孔子形象,一般都是温文尔雅、和颜悦色,一看就是个充满智慧的长者。但你知道吗,现实中的孔子可不只是靠讲道理说服人,他还挺有“武力值”的。
《吕氏春秋》里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意思就是说孔子力气大得很,能一个人把古代城门上那又大又沉的木头抬起来。他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不光是因为他有啥特别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他身体结实、体魄强健。《史记》还提到,孔子身高九尺六寸。要是按照汉尺来算,他的身高差不多有2.2米,和姚明差不多高。就算按照当时鲁国的标准算,孔子的身高也轻松超过了1.9米。
对于咱们现代人来说,孔子的身高简直不敢想象。那要是看看古代普通人的身高,又是啥情况呢?
要是你去过西安参观兵马俑,肯定会被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的威风震撼到。秦军靠着这支强大的军队,横扫天下,统一了六国。兵马俑就是照着秦军的将士们做的,每个俑的身高大概在1.7米左右,有些武士俑甚至达到了1.8米以上,这样的身高放到现在也算是高个子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些兵马俑的高度是工匠们为了美化秦军形象故意夸大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就拿长平之战来说,秦国名将白起曾经坑杀了赵国40万投降的士兵,这个事儿到现在还能从考古遗址里找到好多尸骨坑。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些遗骨,特别是保存得比较好的肱骨进行测量,发现当时赵国士兵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7米。那时候赵国和秦国是一个时代的,人种差不多,吃的也差不多,所以这也能说明秦国士兵的身高并没有夸大。
有意思的是,古代不同地方的人身高差别还挺明显。北方人普遍长得高,这和当时经济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方有关系。而南方很多地方相对落后,生产力不行,人们自然就长得矮一些。
要是把秦朝士兵的身高当参考,那汉朝的情况咋样呢?虽然汉朝没有像秦朝那样的兵马俑或者战场遗骨能直接对比,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彭卫研究员通过史料和汉代墓葬的考古发现,推算出汉代男性的平均身高大概还是1.7米左右。这个身高和秦朝差不多,说明这两者挺像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符合这个“平均水平”。比如说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虽然他是南方人,但身高达到了八尺二寸,差不多1.9米,在当时绝对算是个巨人。项羽身高的特殊性说明,就算在南方,也有个别长得特别高大的人。
很多人可能会想,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天天吃肉,蛋白质摄入多,他们的身高是不是应该比农耕民族高呢?其实这是个常见的误解。现代牧民能经常吃肉,是因为科技进步和畜牧技术发展,让肉类供应充足了。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产力可远远比不上农耕社会,他们主要吃乳制品,一年能吃到的肉也有限,大多都是老弱的牲畜,一年下来吃的肉量可能还比不上农耕民族。
秦朝统一六国后,就开始北击匈奴,还贯彻了“亡秦者,胡也”的说法,这说明秦人的身体素质很强。秦朝的军队不仅是最强大的,战斗力也是最高的,秦人自己的身高和力量在当时也是最厉害的。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强大武力,在很多方面都继续发展。特别是在和匈奴的冲突中,汉朝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汉武帝请了卫青和霍去病等军事将领,最后打击了匈奴的威胁,霍去病更是以“突袭千里、孤军深入”而闻名。
虽然汉朝没有像秦朝那样的大型兵马俑给我们提供具体的身高数据,但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研究,我们还是可以推测出当时汉军士兵的平均身高。
另外,汉朝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兵的,士兵一般得来自富裕家庭,从事受社会认可的职业。只有这些家境好、素质高的“良家子”才有机会去当兵。所以汉朝军队的战斗力常常被认为比匈奴强多了。
不过,到了清朝末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鸦片战争后,清朝一直被列强欺负,台湾被割让给日本,香港岛和外东北也相继被割让,还得不停地赔款。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身高也明显下降了,平均身高降到了1.6米左右。
身高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王朝在清朝时期集权严重,拼命压榨老百姓,导致社会贫困,老百姓营养不良,身高自然就受影响了。这也是清朝军队战斗力不强的原因之一。
和清朝比起来,秦汉时期那可真是强盛。秦朝不仅征服了北方的匈奴,还打击了南方的百越。汉朝也继承并发扬了这种强盛,在外敌面前毫不畏惧,也展示了自己内部的强大。
到现在,咱们已经走出了屈辱的阴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2023年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达到了1.73米,和古代比起来进步可大了。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未来,就像古代“汉”字的含义一样,注定会像天上的银河一样璀璨夺目,那遥远的星辰大海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