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北击凶奴,从此“漠南无王庭”,首次把“河西走廊”纳入中华版图,开辟贯通“丝绸之路”,“独尊儒术”,使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达到顶峰,威仪四海,居功甚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帝王,晚年却因听信馋言,背上了杀子杀女杀孙暴君的恶名,成为他历史上挥之不去的最大污点。
而给他这顶帽子的却是一位藉藉无名的“黑道大哥”。
此人叫朱安世,《史记》称他为“阳陵大侠”。据《世说新语》,古代侠同狭,指粗暴以力欺人之人。用今天的话说,朱安世这小子绝不是什么好饼,估计就是欺压百姓的一个“黑道大哥”。
关于这个人,生卒年不祥,史书没有过多记载,但他开启的“巫蛊之祸”却几乎毁掉大汉,也算遗臭万年了。
汉武帝一生与天斗与地斗与命斗与人斗,晚年却没斗过朱安世这黑道小子,真是遗憾的很。
朱安世生平,史书没有过多记述。但汉武帝亲自下令缉捕他,却始终抓不到,想必这小子一定也是罪大恶极,不是省油的灯。
恰逢此时,宰相公孙贺的儿子太仆公孙敬声因为占用1900万军钱被捕入狱。公孙贺救子心切,就向汉武帝献"投名状"说,抓捕朱安世的事包在我身上,以赎我儿的罪过。
公孙贺是谁啊,那是卫子夫的姐夫,太子刘据的姨夫,汉武帝乐得送个顺水人情就答应了。
公孙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朱安世缉捕入狱,也了了汉武帝的心头之愿,可谁曾想熬鹰不成,反被啄眼。
朱安世被捕时大笑着对公孙贺说:“丞相祸及宗矣”,于是在狱中上书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并下蛊诅咒汉武帝。病中的汉武帝大怒,公孙父子因此冤死狱中,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也受株连死于非命。太子刘据在朝中支持他的外戚势力被剪除。
这就是“巫蛊之祸”之始。如果到此结束,倒也没什么。朱安世这小子似乎能预测未来,接下来发生的更大范围的祸乱似乎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正是巫蛊之祸直接导致太子刘据败亡身死,这可是汉武帝宠信的嫡长子,未来可期的皇位继承人啊,却因为汉武帝听信馋言身死,难道还有比这更杀人诛心的吗?
所以说,一生善于权谋的汉武帝终没有斗过名不见经传的朱安世,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其心十分歹毒
想想啊,朱安世为什么偏偏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诅咒汉武帝这个罪名呢?因为晚年的汉武帝疾病缠身,身体每况愈下,可是他不甘心啊,他还想着长生不老呢,他可是天选之子,一定是有人诅咒他,这一罪名无疑是最锋利的刀,击在了汉武帝的痛处和底线,可谓十分歹毒。
二、离间汉武帝和太子,算计很深
公孙贺、公孙敬声父子位列公卿,是太子刘据的亲戚,更是支持他的股肱之臣,巫蛊之祸不仅使太子势力遭到重创,更主要是使汉武帝逐渐失去对刘据的信任,为未来祸及太子埋下伏笔。
汉武帝早故,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太子和支持他的公孙父子。毕竟刘据在太子位已近40年,晚年刚愎多疑的汉武帝这样想也在情理之中,而诅咒自己的恰恰是公孙敬声,刘据怎能脱得了干系呢?
三、朱安世早就料到巫蛊之祸扩大化可能波及太子
在公孙贺逮捕朱安世时,他还说到:“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意思是说终南山的竹子写不尽我要告发你们的罪状,斜谷里的树木也不够制作受株连人所用的枷锁。
什么人能让受牵连的人树木都不够制作枷锁,恐怕公孙父子还不够格,或许就只有太子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也验证了朱安世的话。
不久,汉武帝患病修养在甘泉宫。奸臣酷吏江充买通胡医进言说,宫中有巫蛊之气,于是汉武帝大怒下令彻查,并以江充为专案组组长。
江充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因为江充曾因馆陶公主和刘据的属下的马车在驰道上行驶向汉武帝告过状,而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有了矛盾,如今汉武帝身体越来越差,一旦太子继位,自己一族难逃厄运,于是先下手为强,借机诬告太子。
毕竟因巫蛊之祸,汉武帝2个宝贝公主都遇害了,这给了江充扳倒太子的信心。
江充在太子宫挖到了事先埋好的桐木人偶嫁祸太子,官员百姓互相诬告下蛊,冤死者万计。为求自保,刘据起兵诛杀了江充,一时间长安血流成河,又伤亡数万。
刘据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自杀,武帝孙刘进及年幼的曾孙、外孙女均遭杀害。
后汉武帝醒悟,知道错怪了刘据,重新启用废止百年的夷族之刑,诛江充三族,构陷太子的大臣均被灭族。
汉武帝死后,年幼的刘弗陵继位,开启了子弱母壮外戚和太监轮流把持朝政的局面,此后西汉由鼎盛逐渐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