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朝之后,游牧民族为什么越来越难打了?说出来有点不相信
创始人
2025-09-04 00:03:06
0

在历史上,游牧民族一直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在历朝历代,为了对抗草原的游牧民族中原王朝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比如汉朝和匈奴之间,汉朝为了打垮匈奴,整整一百年都在和匈奴大战,而汉武帝也因此差点亡国,汉武帝后期之穷兵黩武比之秦朝末年都不遑多让;而同样的,在晋朝也是一样,公元269年至280年,强大的鲜卑族肆虐河西,直接影响了伐吴大业,为了平息“秦凉之变”,晋武帝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换了四任都督才算彻底平息;隋唐时期也是,为了对抗强大的突厥,李世民不得不和突厥可汗签订“渭水之盟”,直到李靖平灭突厥。

这些王朝在对付匈奴都有不错的战绩,可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朝之后,你发现游牧民族是越来越难打了,宋朝和辽国对峙百年,宋朝两次北伐全数战败,宋太宗还得了一个“高梁河车神”的赫赫威名,澶渊之盟更是让宋成为其“大送”的代名词,而明朝虽然没有和亲赔款,可是土木堡之变让明朝元气大伤,而且直到明朝灭亡,其始终不能解决蒙古。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自宋朝之后,游牧民族越来越难打了:

中原王朝一直在变,游牧民族也一直在变

其实在中国古代,很多人提及漠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直认为他们是“落后”、“蛮夷”的代名词,在中原王朝他们讲究的是礼乐文化,而游牧民族因为气候的恶劣,讲究的是弱肉强食,所以中原看起来“父死子继,兄死娶嫂”等等让人有伤风化的习俗,在游牧民族看起来确实习以为常。

不过游牧民族虽然看起来野蛮,但是这不代表他们不向往中原文化,在很多时候,中原王朝一直是先进的代名词,这个时候游牧民族很多人都在学习中原王朝的体制和文化,并付诸于实践之中。

比如契丹耶律阿保机学习中原王朝的制度,并在之后建立辽国的过程之中直接活学活用,所以在辽国是两套制度双轨并行的,既有游牧民族的勇猛彪悍,也有中原王朝的世俗礼仪,可以说是知己知彼。

而中原王朝可以说也一直在变,可是中原王朝不是每个人都有当年赵武灵王的雄心壮志可以学习胡人的骑射和文化,相反他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做到中央集权。

因为在宋朝以前,皇帝虽然是共主,可是权力有时候不一定掌握在皇帝手中,比如唐朝的藩镇之乱,晋朝的世家坐大,都是地方势力尾大不掉威胁中央。

如何改变这种困局,也一直是中原王朝考虑的事,所以后来赵匡胤鉴于武人专权的历史教训将其改为“士大夫共治天下”,从根上来说是解决了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问题,从宋朝之后的历朝历代也的确没有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可以说宋朝之后才算是真正的中央集权。

然而这种方式虽然保障了统一性,可是却也让中原王朝失去了部分血性,所以对阵游牧民族这种“阉割”般的中央集权方式对阵游牧民族是不可取的,因为游牧民族已经学习到了一部分中原王朝的文化,对此可谓是知己知彼。

而中原王朝只顾头不顾腚的方式让对阵游牧民族落了下风,他们看到了藩镇割据的教训,却没有看到当年晋朝“五胡乱华”的教训,以及当年“契丹南下”的教训。

殊不知对手也会成长,所以当兼具草原文化和中原特性的游牧民族对阵不知彼的中原王朝哪方会胜利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中原王朝在变化,游牧民族也一直在变化。

科学技术流失

其实中原王朝在很多时候之所以能够碾压游牧民族,那就是因为当年中原王朝在科学技术上一直是呈碾压状态的,在汉朝时候汉朝已经大举开发铁制武器,而此时的匈奴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武器,而且那个时候的骑兵都是轻骑兵,面对那漫天弓弩根本就是克星,所以当时“一汉敌五胡”并非一句空话,核心问题就在于没有同等条件。

然而自“五胡乱华”之后开始,中原王朝开始一步步流失这些科学技术了,当时鲜卑族入主中原也学习了中原王朝的技术,一部分鲜卑族人留在中原,一部分则继续称霸草原将这些技术带到了草原。

这个时候的“铠马”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随着游牧民族学习到了中原王朝的甲胄技术装备,将他们运用到了骑兵上那么面对步兵就更加呈碾压态势了,所以这就说明从晋朝开始游牧民族就已经开始学习中原王朝的技术了,所以这就说明这个时候开始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差距逐渐在减小。

而到了五代十国,随着幽云十六州的丢失,此时中原王朝面对游牧民族真的已经不再具备技术上的优势了,因为此时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已经交手了几百年,对他们可谓是了如指掌。

而且不知道各位注意到了没有,当时为什么游牧民族专门放过工匠呢?因为这些工匠身上蕴藏着无限的价值,比如可以帮助他们打造铠甲什么的,因为铠甲这些东西在古代本身就是不传之秘,而这些工匠长年累月的打造已经熟悉了这一整套流程,所以可以将其让自己所用。

而当游牧民族掌握了中原王朝的先进技术和文化,那么对阵中原王朝自然是碾压状态了。

所以中原王朝失去了一些优势之后,游牧民族自然不再怕他们了,这也是为什么宋朝之后面对游牧民族他们一直被动挨打。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青铜之光——古蜀文明特展”在... 据新华社雅典5月14日电 (记者周玥、陈刚)“青铜之光——古蜀文明特展”13日在希腊雅典新斯米尔尼市...
原创 日... 文|阿明 编辑|青史 在阅读本文之前,请点击“关注”,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你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带给...
原创 东... “西园八校尉”是东汉末年,由汉灵帝刘宏设立的一个军事组织。刘宏是东汉的倒数第三位皇帝,亦是汉少帝刘辩...
原创 历... 曾经,我深陷于影视作品和街头小说的世界,常常沉浸在那些英勇无畏的英雄故事中。我幻想着自己也能像他们一...
普京谈列宁:一生最大的错误,就... 文|小玉 编辑|小玉 前言 普京对列宁的评价:地缘政治博弈与历史遗产的反思 2016年1月,俄罗斯...
原创 没... 在中国历史的众多王朝更迭中,国家的灭亡通常由农民起义引发,这类起义往往以民众的不满和反抗为背景,逐渐...
原创 苏... 小时候,我看《隋唐演义》时,十分崇拜其中的英雄豪杰,特别是那些英勇的将领。而对于剧中一些反派角色,我...
原创 卢... 我国有着众多的桥梁,其中不乏著名的古桥,但在北京却有一座独特的桥,历史悠久,至今已有833年之久。桥...
原创 姜... 《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
原创 后... 在后梁时期,君王为了保证自身安全,建立了侍卫亲军,作为其亲兵力量。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提到,侍卫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