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突然有人问我:你幸福吗?
看着这个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啊,我究竟幸福吗,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是我却根本无法回答。
或许在很多年前,我确实是幸福的,那时候虽然没有住上宽阔的房子,虽然没有吃上山珍海味,虽然穿着粗布甚至有些硬的衣服,但至少没有生存上的压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热闹的农村开始冷清,知足常乐的人们开始攀比,原本纯洁无暇的友谊开始复杂,金钱的铜臭味,充斥着巷里巷外、人前人后。
开豪车、住豪宅似乎成为了幸福的标配,而这两个“豪”字又有多少普通人能摸得着,至少我离这种标配还差得很远。
人永远看不破镜花雪月,明明知道有时候无法达到目标,却还是拼了命地去追,最终步履维艰,人累心累。
就拿贷款买房子这件事来说,就成为了压垮不少年轻人的最后稻草,尤其是还有些年轻人,他们辛辛苦苦耗费了几个家庭的财富付了首付背上了房贷,结果房子却成为烂尾楼,这份无奈与愤怒又有多少人真正地体会到。
不过最近楼市出现了不小的波动,甚至一些地方的房价呈现出了断崖式下滑,隐隐约约有崩盘的迹象,而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来稳定楼市,毕竟楼市牵扯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在很多人的眼中,楼市崩盘是现在社会才出现的现象,其实不然,早在唐朝时期的敦煌,就出现了最早的楼市崩盘的记录,房价房价每平从2000元跌到50元。
那么唐朝朝廷又是如何救市的呢,我们一起来看。
唐宣宗时期敦煌的房价
公元856年,当时是唐宣宗大中十年。
唐宣宗是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在位期间,从谏如流、恭谨节俭,对内勤于政事,整顿吏治,对外击败了吐蕃,安定了塞北,平定了安南,国家相对安定,创造了唐朝历史上的“大中之治”,而他也因此被称之为“小太宗”。
而这时期的唐朝,即便是在边远地区的民众也能感受到丝丝温暖,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衣食无忧。
当时的敦煌一位叫沈都和农民就陷入到了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为了生存下去,总会想尽一切办法。
沈都和想到的办法是卖掉自己家的房子,毕竟房屋等到有钱了可以再建,如果因为守着房屋而被饿死,那么一切都没了。
当时要卖掉房屋自然也要白纸黑字签字画押,以保证交易的有效,为此他和卖方签订了一份“买卖协议”,上面写着:
慈惠乡百姓沈都和,断作舍物,每尺两硕五升,准地皮尺算,算着舍椟物二十九硕五斗陆升九合五圭干湿谷米,其舍及地当日交相吩咐论。
我们乍一看这份协议很简单,其实囊括了买卖合同应该包含的主要要素,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沈都和的这套房子,每尺价值小麦两硕五升,在加上房屋里面的家具陈设,一共价值小麦二十九硕五斗六升有余。
所谓的“尺”,是指一平方尺,也就是现在的0.09平方米,所谓的“硕”,是指容量单位,和“石”通用,而两硕五升的小麦大概重180斤。
按照现在的小麦价格来算,180斤小麦至少是180元,这也就是说当时的房子0.09平方米能卖180元,也就意味着每平米能卖近2000元。
唐绍宗时期敦煌的房价
很显然,唐宣宗时期敦煌的房价并不低,很多人对此也是表示怀疑,觉得这价格离谱了,其实还真不算离谱。
唐僖宗时期,敦煌还有位叫陈都知的农民,卖掉了大约203平方米的宅基地,换来了小麦“八百五硕五斗”,这也就意味着当时这块宅基地的价格高达600多块一平米,这也就意味着房价在2000左右是很合理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的房价当时的民众能买得起吗,根据《敦煌资料》记载,当时普通民众一个月的工钱大概两石,也就是差不多300多元。
这就意味着要买个像样的房子,没有个几十年的忙活恐怕是不行的,这与我们现在的普通人是何其相似,几十年的忙活就为了换套像样的房子,多么可悲!
不过敦煌的这种情况很快就有了好转,到了公元897年唐昭宗时期,敦煌的房价就崩盘了。
当时有个叫张义全的农民走投无路之下,也走上了卖房子的道路,他的房屋大小为:
东西一丈三尺五寸,南北二丈二尺五寸。
他只买了小麦小麦“五十硕”,换算下来每平米300元还不到。
而仅仅几年之后,敦煌居民曹大行出售自己东西三丈五尺,南北一丈二尺的房子,仅仅得到了九石,换算下来,每平米还不到50元。
房价崩盘和朝廷的无动于衷
敦煌房价从唐宣宗时期的钻石价到唐昭宗的白菜价,中间仅仅只隔了50年左右的时间。
那么为何会出现房价暴跌的情况呢,关于这点,历史上并没有多少文献记载,有人推测是由于遭受了天灾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进而使得经济崩溃,高房价自然无法维持。
在我们现在人看来,楼市关乎国民经济,楼市崩盘意味着经济会遭受重创,这种情况下,政府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要积极出面救市才行。
可是唐朝朝廷和敦煌当地的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救市,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有三点原因:
其一是当时朝廷税负主要来自田赋和人头税,卖地生财他们没有想过,而房价上涨和暴跌,都不会影响朝廷收到的税负。
其二是当时房屋买卖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占比非常小,无论这个行业走势如何,朝廷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其三是当时没有专门的开发商,房屋买卖只在买方和卖方中直接进行,他们也没有能力呼吁朝廷救市。
所以正是由于这三点原因,导致朝廷也根本没有想过要去干预房价,自然不会出面救市。
而现在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楼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都很高,一旦楼市崩盘,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所影响。
或许很多人会说,房价降了对于百姓来说是好事,这固然不错,但是房价降价和楼市崩盘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如果放任楼盘崩盘而不问,最终百姓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很多人会失去生活来源,别说买低价房子了,或许连生存都会是问题……
参考文献:《敦煌资料》、《旧唐书》、《新唐书》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