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之前,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轻松获取更多类似的文章,随时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Karma
——编辑|t
1940年春天的卡廷森林依旧美丽如昔。尽管那时整个欧洲的战火四起,卡廷的树木依然郁郁葱葱,春花刚刚吐露芬芳,仿佛战争的阴霾无法侵染这片宁静的土地。
然而,这片平静的森林很快被一声刺耳的枪响打破。鸟群惊慌失措地从树梢飞起,紧接着是一连串的枪声和哀嚎声回荡在森林中…
仅仅数周的时间,2.2万无辜的生命倒在了这片森林中。他们曾是律师、医生、军官、知识分子,是国家的栋梁,但最终他们被粗暴地埋葬,连一座墓碑都没有留下。
这些死者全部来自波兰,而执行这一暴行的,却是曾自诩为“正义”的苏联。那段历史一直被深深掩埋,直到1992年,真相才终于浮出水面。
为什么苏联要对波兰的高级官员展开如此残忍的屠杀?又为何要隐藏这一罪行长达几十年之久?
在苏联中央政治局的档案馆里,藏有大量机密文件,其中不乏一战和二战时期的重要资料。这些文件的内容几乎仅限苏联的极少数高层知晓,甚至连戈尔巴乔夫也不曾知晓其内容。
这些档案袋上,很多都贴着“永不开启”的禁令,连苏联高层也没有权限随意查阅。直到苏联解体前夕,内政混乱,档案管理松懈,才有机会触及这些禁忌。
在苏联解体前的最后几天,戈尔巴乔夫终于获得了阅读这些秘密档案的机会。
当时,戈尔巴乔夫决定将权力交给叶利钦,这一决定让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感到不妥,于是决定让戈尔巴乔夫先了解档案的内容和价值,之后再做最后的决策。
戈尔巴乔夫并没有瞒着叶利钦,反而邀请他一同在办公室阅读这些文件。当时,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雅科夫列夫三人一起翻阅这些资料,虽然他们都曾是经验丰富、深谙权谋的政治人物,但这份文件却令他们三人都大吃一惊。
戈尔巴乔夫回忆称,“我们三个人当时甚至毛发倒竖。”
这份震撼人心的文件,记载了卡廷大屠杀的真相——这段历史曾被苏联政府掩盖了整整50年,直到苏联解体时,才有人得知…
1940年春,卡廷森林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苏联在经历了十月革命后正式建国,尽管后来逐渐成为了世界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但初建时其军事实力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都极为薄弱。
由于前身沙俄参与了一战,苏联决定退出战争,放弃了沙俄曾争取到的欧洲众多利益。
其中之一便是1795年沙俄与普鲁士、奥地利签订的瓜分波兰条约。尽管苏联表面上放弃了波兰,但对于波兰的野心并未消退。
一战后,已灭亡的波兰重新复国。苏联趁机与波兰就边界问题展开了争论,并通过军事手段把部分波兰土地并入苏联版图。
波兰自然不甘示弱,随即与苏联爆发了战争。战后,双方意识到彼此都无力取胜,于是达成了停战协议并签署了条约。
但历史上所谓的“互不侵犯条约”往往无法信任。即使双方签订了条约,也无法消除深层的敌意,尤其是波兰占据了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土,这使得苏联始终心怀不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国力不断强大,而波兰的进展相对缓慢,军事实力差距逐渐拉大。苏联对波兰的威胁不断加剧,却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借口发动进攻。
苏联当时面临一个困境:他们确实有能力从波兰手中夺回失去的土地,但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犹如一块大肉摆在面前,却无法下口。
长时间的等待后,一位名叫希特勒的人最终为苏联解决了这个困局。
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开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逐步侵略欧洲。苏联意识到希特勒是个巨大的威胁,但最初却并未立即开战,而是选择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的战略目的是希望借此将自己排除在欧洲战场之外,默默坐享其成,让德国与英法等国互相厮杀,自己待价而沽。
这一策略初见成效。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闪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波兰奋起反抗,组成了200万人的军队,但面对德国强大的进攻,他们只能节节败退。
在德国西边如火如荼地作战时,苏联悄然发动了军事行动。
苏联迅速集结大军,向波兰东部进发,并在波兰政府逃离华沙之际,下达了进攻命令。
苏联以“波兰政府已崩溃,苏联不能让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陷入危险”为由发动了攻击,但显然,这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实际上,他们的目标是瓜分波兰,并与德国达成某种默契。
随着波兰的灭国,希特勒提出保留一个残破的波兰政权,以此巩固东欧的霸权,但这一提议遭到了苏联的强烈反对。
苏联深知,这个波兰政权对他们的威胁过大,因此最终同意彻底摧毁波兰。
此后,希特勒在波兰境内建立了多个集中营,进行恐怖统治,并大肆杀害波兰人民。
苏联亦效仿德国,建起了战俘营,关押了约2万名波兰战俘。
然而,苏联不希望留下任何隐患,决定彻底消除这些战俘,实施残酷的屠杀。
1940年4月初,苏联开始行动,将被俘的波兰军官送往卡廷森林,实施杀害。
苏联人草草地将这些尸体掩埋在森林中,又继续将其他波兰人送往此地。
一个月的时间内,2.2万波兰人惨死在这片森林中。
这些死者中,除了约1.5万名战俘外,还有大量波兰的官员、知识分子、律师等,他们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显然,苏联的目的是切断波兰复国的希望,消灭其未来可能的复兴力量。
这一屠杀几乎没有任何痕迹,尸体被迅速掩埋,甚至在尸坑上方种上了树木,试图彻底抹去罪行的痕迹。
这些生命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逝,仿佛从未存在过。
1941年,德国把目光转向苏联。
两国的虚伪和平关系终于崩溃,苏德战争爆发。
德国的闪电战迅速侵占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其中也包括卡廷森林所在的地区。
在1943年,苏联军队逐步反攻。
德国人在卡廷等地挖掘战壕时,意外发现大量尸骨。经过分析,他们确认这些尸骨是波兰人的。
尽管德国也对波兰人进行了残酷屠杀,但他们从未在卡廷森林杀害过任何波兰人,显然,这些波兰人是苏联所杀。
德国公开了这一发现,波兰流亡政府也向苏联发出质疑。
斯大林的回应是强烈否认,并指责德国为挑起舆论,试图嫁祸苏联。
然而,纳粹提供的证据确凿,苏联的嫌疑非常大。
但由于二战期间的国际政治需要,其他大国选择对这一问题视而不见。
战后,苏联始终没有承认卡廷事件。
直到1991年,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才看到档案,才得知这一罪行的真相。
叶利钦决定将档案交给波兰政府,让他们了解这段历史。
1992年10月14日,俄波两国举行了档案转交仪式,波兰总统接过这份揭开真相的档案,撕开了几十年被掩盖的谎言。
2010年2月4日,普京邀请波兰总理图斯克一同前往卡廷公墓悼念无辜死者。
尽管两国的和解之路依然漫长,但最终,俄罗斯向波兰道歉,承认了历史的错误。
然而,所有的道歉都无法复生那些已经死去的灵魂。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战争,少一些像卡廷惨案那样的悲剧。
(参考文献)
石晓燕.卡廷事件与苏波关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0(4):3.
徐焰.波兰历史几个瞬间:卡廷事件、流亡政府和华沙起义种种情由[J].世界知识,2010(9):3.
谷月.波兰之殇:魂断卡廷[J].社会观察,2010(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