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在网上搜索爱国青年的话,肯定会冒出张玉安这个人。张玉安在韩国综艺《非首脑会谈》上的杰出表现,让他收获了“护国狂魔”的美誉。
11个国家的外国人在韩综上讨论时下热议话题,但凡有对中国误解的言论出现的话,张玉安总是怼天怼地,怼得对方无话可说,怼的我方酣畅淋漓。
一次张玉安这样说: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只有受害人们(这里指中国和韩国)在学习历史,加害者(日本)却不学习历史。”
这是因为日本代表表示他们的历史不是必修课,从高中开始就是选修了,所以现在很多的日本人是对二战日本在中国和韩国到底干了什么事是不清楚的。这就是日本最大的问题,同时他们还专门给战犯建了一个鬼屋——靖国神社。
在日本问题上韩国和我国一样都受到了日本的残害,所以这次的发言也让韩国人和中国代表鲜有地站在统一战线。张玉安用他敏锐的反应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在韩国综艺上维护祖国,而20年前也有一个小伙子在用他的实际行动维护着祖国,表明他的态度。
2001年冯锦华直接在靖国神社门口泼了油漆,并用日语写下了该死两个大字,在日本造成了不小的轰动。他被日本警方抓住之后又怎么样了呢?后来冯锦华离开日本回到中国,现在的冯锦华又在干什么呢?
爱国青年冯锦华
冯锦华出生在山西,如果说女生是妈妈的小棉袄,那冯锦华就是妈妈的皮夹克。用冯妈妈的话说就是,冯锦华从小到大都没有让人操过心。懂事听话的冯锦华却对父母要让他去日本留学的事情耿耿于怀,因为他和大部分的爱国青年一样,都对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人没有什么好感。他一开始不想去,但是最后还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去了。
1994年24岁这年冯锦华来到了日本,刚开始学习语言他很刻苦,成绩也还不错。一年之后他考入了日本东洋大学法律系,毕业之后他就留在了日本发展。其实这么多年在日本,也让冯锦华对日本人大有改观。冯锦华看到了日本人的谦逊与认真,他也逐渐适应了在日本的工作和生活。
靖国神社之行
也许是对日本的改观,冯锦华想要重新了解日本。冯锦华听说了靖国神社,他以为这就是一个普通的陵园,于是他也去了。与其说他想要参观靖国神社,不如说他是想知道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大家都反对参观这里,所以此时的冯锦华是很矛盾的。
走进这个神社,冯锦华看到的是枝繁叶茂的树木,景色优美就像是一个平常的公园一样。但是随着他看到周围的展览之后,再也不能让他的心情平复下来。靖国神社里不但供奉着日本的甲级战犯和他们的牌位之外,在外面还有他们自认为是艺术品的浮雕,正是这些浮雕让冯锦华看到了日本人的真面目。
冯锦华说在屋外的围墙上有16幅浮雕,浮雕上雕刻的是二战的中国战场。上面雕刻着日本空袭上海,屠杀平民,占领旅顺这些暴徒行径,然而这一幅幅的浮雕被日本人当做是艺术品拿来供奉。在他们的心底从来都不认为发动侵华战争是错误的,反而他们特别的骄傲与自豪。
这让冯锦华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心中就像是受到了热油的煎烤一样特别难熬。一分钟他都不想再呆在这里,于是他立马离开了这个鬼地方。
看起来谦卑恭顺的日本人只是在小事上道歉谦卑,但是在大事上却从来都没有认过错,这难道是谦逊吗,不!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傲慢!
就在这个时候2001年8月13日下午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去靖国神社拜鬼了,而日本人的这一行为,彻底点燃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愤怒之火。20名韩国青年直接跑到首尔的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面切掉小手指,表示抗议。
本来就热血翻滚的冯锦华正不痛快呢,又听闻这一件事,他觉得我们中国人也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只用文字来表达愤怒。就是因为我们的软弱,才让日本人这么肆无忌惮。于是在8月14日下午打定主意的冯锦华向公司告假,准备干一件大事。
这时冯锦华其实还没有策划好怎么行动,他只是决定应该在今天给日本人一个教训,因为14号就是当年日本投降的前一天。突然他想到了之前看过的电影片段,一个爱国人士用红漆在被日军占领的地方写下了还我河山几个大字。冯锦华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方式让日本人长长记性。
冯锦华来到商店,专门问了店员哪种喷漆是不容易擦掉的,售后员向他推荐了一款。冯锦华专门选择了红黄两种颜色,他说这是国旗的颜色。买完颜料,保险起见冯锦华又买了刷子,准备就绪他就出发了。
冯锦华坐地铁来到了靖国神社,来到这里他就傻眼了,到处都是武装好的警察。因为日本人心中有鬼,他们也知道第二天是什么日子,所以安保人手是平时的2倍还要多。此时的冯锦华有点慌,他开始来回绕着神社的围墙走动,想找到一个好下手的地方。
绕来绕去所有的地方都有警察,为了不引起警方的注意,他把包里的饮料喝完把喷漆倒进去。很可惜的是瓶口太小,伪装失败,但是冯锦华并没有放弃。就这样冯锦华围着这个鬼社绕了一个小时之后,5点靖国神社的游客开始慢慢走了。
就在这时趁着警方的不注意,冯锦华拿着刷子就在大门前那个非狗非狮的大石墩上写下了“该死”两个大字。后来他又给这个奇怪的动物的口里喷上了红色的油漆,看着就像是流血一样。
搞定了一个石墩,他又开始喷第二个石墩。这个时候警察过来了,警察和冯锦华都愣住了。冯锦华愣了三秒明白过来,自己现在跑不掉了,干脆甩开了膀子干。于是越喷越起劲,等警察反应过来冯锦华两个“作品”都已经完成了,而冯锦华也不出所料地被日本警方抓了起来。
这件事比冯锦华想象的还要遭,以他对日本法律的了解,他认为这只是一件损坏公物的案件,只要交了罚款就行。谁知道日本警方竟然起诉了他,而冯锦华的事情也迅速发酵,转瞬间大家都认识了这个给靖国神社喷大字的中国人。大使馆迅速出面交涉希望日方考虑历史因素尽快放人,同时给冯锦华指派了一个律师处理相关事宜。后来是冯锦华公司的人凑了200万日元交了保释金,冯锦华才得以假释。
冯锦华最后被判处了10个月的监禁,缓刑3年执行。冯锦华的案子处理完之后,他打算先回国一趟,因为他的女儿刚出生不久。回家看望了亲人之后,冯锦华再次返回日本,那时他在日本的职位还在。
回到日本是因为他还需要赚钱养家。但是真正回来之后他又觉得自己很迷茫。冯锦华无法像以前一样工作了,最后他辞去了日本的高薪工作。在一切收拾停当,冯锦华坐上了返华的航班。
令冯锦华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下了飞机时已经有一大堆人等在机场迎接他回国,这让冯锦华很是温暖。大家也都说冯锦华是“民族的脊梁”“新时代的爱国青年”。但是当大家采访冯锦华的时候,他总是说我不是一个英雄,这是每一个在国外的中国人都会做的事。
后来冯锦华回到老家呆了一段时间,这个时候还有很多人给他捐款捐物,一共大概有2万元。这两万元冯锦华没有再捐出去,而是用在了一件更大的事情上——保钓运动。冯锦华回国后的第二年他认识了童增,那这个童增又是谁呢?
保钓就是保护钓鱼岛的运动,发起是在1996年,而童增就是当时内地的保钓代表人物。冯锦华对童先生一见如故,很快就担任起了内地保钓运动的联络人。后来为了方便工作,冯锦华带着妻女定居在了北京。
冯锦华的主要工作就是联络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为2003年登钓鱼岛行动做准备。这些爱国人士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有开公司的也有到处打工的;有条件好的也有生活差的;但是他们所有的人都带着一样的愿望共同努力。他们一起去日本领馆面前示威,也一起登上钓鱼岛,这也是中国民间团体发出的一声强有力的声音。
20年过去了,当记者再见到冯锦华的时候,他已经褪去了厚重的中长发变成了精干的短碎发。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给人的感觉还是那么的文质彬彬,谁也没有想到他当时是一个愤怒的青年。
说到愤怒青年,记者问冯锦华喜欢大家这样称呼他吗?冯锦华的回答非常好,他说:
“愤怒青年没有什么不好,如果一个国家的青年不会愤怒了,这个国家都没有希望了!”
是啊!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如果他们如一潭死水,那这个国家也就了无生趣,注定要变腐发臭。
现在的冯锦华已经51岁了,但是很可惜的是因为日本事件的影响,比较大的公司不敢雇佣他。而记者问他现在怎么样的时候,他说:“我在瞎忙,过两天要去谈一个项目”。记者问“你后悔自己做的事情吗?”冯锦华说:
“不后悔,当时在日本听说中国发射了火箭心中都很激动,可能是生活在异国他乡的缘故,回来之后反而没有这种感觉了。”
生火大师刘强
因为同饮一江水,我们同根同族所以在外的时候才想要为国家做点什么。无独有偶,前有冯锦华在靖国神社大门前挥毫泼墨;后有上海青年刘强给靖国神社点了一把火。这个刘强更是硬核,除了火烧靖国神社外还向日本驻韩国大使馆投了几个自制燃烧瓶。
而他的这一行动得到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拍手称赞,也得到了大家的热烈的帮助。刘强的爷爷是新四军的一个将领,而他的奶奶则是被日军带到中国的韩国慰安妇。刘强的奶奶一辈子都在等着日本人道歉,但是最后抱憾而终。
后来刘强来到了日本,他只要一空下来就会给日本人普及二战的历史,但是许多日本人反而为这件事自豪。后来韩国人要求日本人为慰安妇时间道歉,但是得到的却是日本右翼的80多人一起去参拜靖国神社。
这让刘强再也忍不了了,于是自己制作了几个燃烧瓶,订好去飞机场的出租车。在他给靖国神社点了一把火之后,迅速撤离坐飞机去了韩国。可是到韩国之后却听说日本人以为火是韩国人放的,本着一人做事一人当的精神,他又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里投了两个燃烧瓶。同时他还宣布这两件事都是自己做的。
这一次刘强没有跑,他在等着韩国警察来抓他。没想到韩国人来了之后,不但没抓他还夸他干得不错。最后还是在日本人的强烈要求下,韩国警方把他当做政治犯关押在外国人监狱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当然日本人不能善罢甘休,攘攘要把刘强引渡到日本,那我国肯定不能干。于是我国外交部和韩国方面交接之后,把刘强带了回来。对于冯锦华和刘强的所作所为,我也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好!”
结语
爱国从来都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这些爱国人士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告诉世界的。历史是不可以被忘记的,也不能被歪曲;作为子孙后代的我们更不应该代替先人去原谅,而是应该用我们今天的努力,强大来让这些加害者们跪在他们面前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