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逐异胡,即位于南京。朱明不数年.奄有汉家故土,传世数百年而皇祀忽衰:洪朝不十余年,及身而亡。无识者,特唱种种谬说,是朱(元璋)非洪(秀全),是盖依成败论豪杰也。”
清军抓获太平军为何全部凌迟处死
太平天国在建都天京以后,为了更强的巩固政权,减轻外部的威协,派遣李凤祥带领两万北伐军北伐,一路上太平军可谓是锐不可当,将清军打的落荒逃窜,最后还打到天津市周边。
那时候让大清直隶为之一惊,紧急调遣勤王之师,征讨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僧格林沁率精兵前往抵御,最后太平军在敌众我寡的状况下全军覆灭。
而林凤祥则被清军生擒,据历史资料记述,最后这两个人被押往京都,被处死刑。只要是太平军的名将,死的都比较惨,如忠王李秀成和翼王石达开,全是被凌迟。
最悲催的是翼王石达开,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为了保住手底下官兵的生命,向四川提督骆秉章缴械,一开始骆秉章抚慰石达开,結果等捉到石达开以后,就马上杀了石达开的属下,而且将石达开凌迟处死。
据史书揭秘,石达开在遭受凌迟时竟然眼神呆滞,一声也没有吭,称得上是真正男子汉大丈夫,或许石达开觉得沒有维护好手底下兄弟的生命,心灰意冷了吧。
清军为何喜欢屠杀降兵
实际上在古代中国,对缴械的敌方兵士,一般来说是不会屠戮的,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秦朝战将白起坑杀40多万元赵国降卒,秦昭襄王为平复世人的怨气,最后赐死了白起。
白起在临终前才搞清楚,在长平之战中坑杀40多万赤手空拳的降卒,理应以死谢罪,换句话说,在白起的心里觉得自己是由于杀了战俘,才遭受老天爷的处罚。
公年1863年,淮军头领李鸿章率精兵强攻苏州,并且使用一计谋使得太平军四王杀掉主帅谭绍光,并且假意对太平军招抚,等得到苏州之后,他竟然将缴械的太平军消失殆尽。
这事让李鸿章颜面扫地,据历史资料记述,那时候给太平军做担保的洋人戈登,气冲冲地寻找李鸿章,李鸿章吓的藏起来,殊不知,大清官吏却都觉得李鸿章做非常好,可以杀鸡给猴看,连被称作圣人的曾国藩也觉得李鸿章这招收的耐人寻味。那么,清军将抓捕的太平军处决,太平军俘虏清军后如何解决?
太平军俘虏清军怎么处理?出身是关键
实际上太平军没有优待俘虏的观念,但是还要分状况。出生地是最重要,对汉族清军兵士,太平军是较为怜悯的,供好吃好喝。
这实际上也有一个显著的效果,当初北伐军才2万人,但半途被俘获的清军竞相加到太平军团队中,并且大部分能够再次被重用。因为这一招优待俘虏的政策,太平军北伐军从2万人拓展到4万人,实际上从这一点上而言,太平军对待俘虏比清军对待俘虏,要更仁义更具人性。
当初洪秀全建都天京以后,竟然只派遣2万人孤军深入去北伐,后无援兵和钱粮,大部分是羊入虎口,但就是那么一支2万人的军队,竟然打到京都周边的天津。
我们可以假设,洪秀全在趁清王朝准备不足时,倾所有大军北伐,清廷很有可能会从此亡国。但是依照洪秀全之后的表现看。假如他创建了一个新的皇朝,对群众而言,也并不是什么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