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汉奸汪精卫以及他的夫人陈璧君。
提到汪精卫,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会知道他是抗日时期的头号大汉奸。
他担任日本人的伪国民政府主席。
他帮助日本人,奴化自己的同胞。
他帮助日本人,组织伪军来屠杀自己的同胞。
他帮助日本人,镇压地下抗日武装。
他是民族的罪人,将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那么,汪精卫和陈璧君是怎么走到一起的,上演了怎么样的爱情故事?
汪精卫1944年病逝之后,陈璧君做了哪些手段来防止他的遗体被破坏,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
在汪精卫死后,陈璧君的结局又如何呢?
出身贫寒的汪精卫
1883年,汪精卫出生在广东三水,本名汪兆铭,精卫是他因为佩服“精卫填海”的精神而取的笔名。
汪精卫的父亲是一个不得志的文人,在广东的县里做过幕僚,薪俸不高。
对外却要保持着仕宦人家的体面,所以,汪精卫一家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汪精卫十三四岁的时候,父母相继离世,汪精卫只能跟着兄嫂一起生活,幸好他的兄嫂对他不错。
不仅让他衣食无忧,而且还支持他读书考取功名。
汪精卫也很争气,1902年3月汪精卫参加广州府试,夺得第一名秀才。
1904年,又考上了留日官费生,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光耀门楣、令人兴奋的事。
1905年7月,汪精卫认识了孙中山,8月,孙中山和黄兴创建了同盟会,汪精卫加入同盟会,并参与起草了同盟会章程。此时的汪精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热血青年和文艺青年。
从1905年到1908年,同盟会一共在国内发动了6次的武装起义,但是都失败了,大批的革命青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孙中山面临来自同盟会内部以及外部的压力,认为他根本就是让别人去送死,他自己倒是在外国乐得逍遥。
1910年2月,孙中山在美国洛杉矶召开长堤会议,决定暂时中止起义运动。
但是,汪精卫却不认同孙中山的这个决定,并且对同盟会产生了怀疑。
1910年3月,汪精卫干了他这辈子最硬气的一件事情,刺杀清政府的摄政王载沣,但是刺杀没有成功,汪精卫被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著名诗句。
被捕入狱的汪精卫,在肃亲王善耆的循循善诱下,他的思想开始发生改变。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汪精卫被释放出狱,在这时他认识了袁世凯,并与杨度组织“国事共济会”,呼吁停战议和,就跟他后面主张跟日本议和一样,理由无非是敌人太强大,打下去对国家和民族都不好之类的借口,可见,此时他的思想已经开始偏向投降主义了。
12月,充当南方议和参赞,参与南北和谈,主张孙中山让权,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汪精卫直接把孙中山给卖了,就跟他后来把整个国家给卖了一样。
白富美的陈璧君
与出身贫寒的汪精卫相比,陈璧君那就是妥妥的白富美了。
陈璧君原名陈冰如,1891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她的父亲是南洋巨富陈耕基。
1906年,孙中山到马来西亚槟城,建立同盟会分会,当时,就读于璧如女校的陈璧君,通过老会员的推荐,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最小的会员。
陈璧君,从小就喜欢阅读进步书刊,加入同盟会以后,经常会在同盟会机关报上看到笔名叫“精卫”的人写的文章,如《民族的国民》《驳革命可以瓜分说》等。
她觉得这些文章,说理透彻,文笔犀利,写得特别好,心中不禁对作者充满好奇与好感。
白富美钟情于穷小子
1910年,同盟会在北京琉璃厂马神庙胡同内成立了一家照相馆,作为秘密的联络点。
陈璧君和汪精卫都被调到这个秘密联络点工作,在这里,陈璧君见到了她心中的偶像,汪精卫。
汪精卫,年轻的时候长得气质不凡,高大帅气,又有文采,陈璧君直接就沦陷了,深深地爱上了汪精卫。
很快,陈璧君就跟汪精卫表白了,但是汪精卫却果断地拒绝了,但是陈璧君并没有放弃。
在汪精卫去日本的时候,他也跟着去了,当时,同盟会正为活动经费发愁。
陈璧君发挥自己白富美的钞能力,将自己所有的钱都拿出来给同盟会做经费。
1910年3月,汪精卫刺杀清廷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入狱。
汪精卫被捕以后,陈璧君对其不离不弃,到处找人设法营救。
有一次买通了狱卒,给汪精卫送去了十来个鸡蛋,并且带去了一封长信。
在信中,陈璧君表达了她对汪精卫的思念、关心之情。
汪精卫的心被融化了,他咬破手指在信纸背面写道:“信到平安”,并且满怀深情地回了一首题为《金缕曲》的词。
汪精卫害怕牵连到陈璧君,想撕毁,却又不忍心,就把信吞了下去。
汪精卫出狱后,跟陈璧君喜结连理,汪精卫吞信的事情,也成为一时佳话。
背叛祖国与民族,结局悲凉
汪精卫与陈璧君两人的爱情故事,让人动容,陈璧君对汪精卫也的确是真爱。
哪怕后面,汪精卫成为了汉奸,她也跟他一起沦落,真是夫唱妇随。
1938年10月,汪精卫在接见海通社和路透社记者时都表示“未关闭停战之门”,置轰轰烈烈的抗战于不顾,醉心主和。
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离渝出走,12月29日发表艳电响应近卫第三次声明,在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39年5月,汪精卫等赴日,与日本当权者直接进行卖国交易。
回国后于8月在上海秘密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宣布“反共睦邻”的基本政策。
12月,与日本特务机关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纲要》,以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其成立伪政权的支持。
汪精卫彻底沦为了一个汉奸卖国贼,在面对外来的侵略者时,他选择卑躬屈膝,跟侵略者媾和,就像当初,他选择放弃孙中山,支持袁世凯一样,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再次选择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1943年年底,汪精卫健康状况恶化,1944年3月赴日治疗。
最后医治无效,于11月10日病死于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
11月23日,遵照他生前的意愿,日本人把他的尸体运到了南京。
并在日本军警的监护下,葬在了他生前就已选好的梅花山麓墓地,在中山陵的西南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死后也想继续陪在孙中山身边。
但是,我认为,他不过是看在梅花山的风水好而已。
梅花山位于中山陵左侧,是紫金山的一部分,因梅花多而得名。
此处环境清幽,鸟语花香,是块风水宝地。
汪精卫的坟墓内窑为圆形,直径一丈四,墓壁上镶嵌着大理石。
陈璧君自知他们夫妇二人作恶多端,卖国求荣,为世人所不齿。
为免遭不测,陈璧君亲自布置汪精卫的坟墓,在棺木下葬之后,将五吨坚硬的碎钢块掺在混凝土内,然后浇灌成厚厚的墓壳。
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当蒋介石听闻汪精卫葬在梅花山上时,大为恼火,直接命令何应钦,马上平坟。
何应钦接到命令后,马上派出工兵营秘密开展平坟工作。
1946年1月21日夜,随着一声巨响,汪精卫“铜墙铁壁”般的坟墓被炸个稀巴烂。
坟墓炸开之后,人们发现汪精卫的尸体由于做了防腐处理,依然保存完好。
但是,其尸体不久便被送往清凉山焚尸扬灰。
一代大汉奸,最后被挫骨扬灰,这真是大快人心。
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背叛自己的祖国,背叛自己的民族,背叛自己的祖先,背叛同胞兄弟,就应该让其死无葬身之地,他没有资格在中国人的领土上再有一席之地。
陈璧君在处理完汪精卫的丧事后,回到了广东。
她依靠自己的妹夫广东省省长褚民谊,继续把持广东的事务。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开始对陈璧君和褚民谊等汪精卫的羽翼进行抓捕。
不久,陈璧君和褚民谊在广州被国民党军统诱捕,随即被押往南京,关进了宁海路二十五号看守所,开始了铁窗生活。
1946年2月,陈璧君等人被押往苏州,关进了著名的狮子口监狱。
经江苏省高等法院数次提审后,宣判“陈璧君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无期徒刑,褫夺公权终生。全部财产,除酌留家属必须生活费外,全部没收”。
法庭宣判以后,陈璧君却不服判决,但是又不上诉,做出一副敢于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死的样子。
真是可笑,直到此时还在惺惺作态,不上诉,无非是因为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即使上诉也不可能成功罢了。
1949年4月,我百万雄狮过大江,一举解放了苏州。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接管苏州,陈璧君被从狮子口监狱被押解到公安局看守所。
上海解放以后,陈璧君又被押解到上海提篮桥监狱。
1959年6月17日,陈璧君因大叶性肺炎引起心力衰竭,死于上海提篮桥监狱医院,享年68岁。
由于陈璧君的子女在解放前都已亡命海外,她在上海没有直系亲属,尸体由儿媳的弟弟代为收敛火化,骨灰送至广东。
翌年,陈璧君在香港的子女派人到广州认领骨灰。
同年秋天,陈璧君的子女将其骨灰撒入香港附近的大海。
纵观汪精卫和陈璧君的一生,有着华丽的开始,却是悲惨的落幕。
汪精卫虽然有刺杀摄政王载沣的壮举,但这却可能只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
后来,出狱之后,就跟袁世凯勾搭在一起,甚至在民国大总统这件事关革命成败的问题上,背叛孙中山,支持袁世凯。
在孙中山死后,汪精卫跟蒋介石斗得不亦乐乎,早已将民族大义,救国救民的理想抛到脑后。
而陈璧君,虽然其对汪精卫危难时候的不离不弃,让人动容。但是,在大是大非上却跟汪精卫是一丘之貉。
当国家被侵略,人民被屠戮,中华民族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历史关头。
他们却选择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地坚持着所谓的“曲线救国”,成为日本人奴役和残杀自己同胞的工具。
当发现已经冒天下之大不韪时,仍不思悔改,不肯浪子回头。
最后汪精卫被挫骨扬灰,陈璧君骨灰被撒入香港附近的大海。
两人从此被钉在了出卖民族利益的耻辱柱上,永远遭到世人的唾弃。
今日之中国,依然有很多自以为清醒的人,老是在发声,中国不应该对美国强硬,中国不应该在国际上太过强势,我们是打不过那些西方国家的,我们不应该去招惹他们,应该跟他们“好好相处”。
到处在宣扬,中国人在某些领域,没有西方人是不行的,中国人自己搞不定那些领域的。
细细品来,这些人的声音跟汪精卫与陈璧君的“曲线救国”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