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在哈尔滨马拉松比赛夺冠,赛后哭诉“望领导支持调休跑马拉松”的视频引发讨论。
8月31日,被称为“最快女护士”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在2025哈尔滨马拉松比赛中,以2小时35分27秒刷新个人最好成绩,获得国内女子组冠军。
同日,有博主发布了一则张水华女士的赛后采访视频。在采访中,她动情落泪,“我们领导说,你要参加比赛,你自己的事情,是你自己的业余爱好,你自己去跟同事调,同事愿意调你就去,同事不愿意调你就没必要去。所以我这次跑哈尔滨,我一直在心里有一个信念,就是希望我自己能拿国内第一,希望能够证明自己。”
“我这次来参加这场比赛,是特别的不容易,因为大家都知道,医护工作者是特别的忙,特别的累,我通过自己在业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来参加这场比赛。我不需要领导给我特别的假期,我只希望领导能够支持我周末调休,只是调休,不是说给假。”张水华表示。
针对“护士能否调休外出跑马拉松”的问题,福州市卫健委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此类情况需结合护士所在医院及科室的内部工作安排与调整来确定。
跑过马拉松的,都知道业余跑者张水华的成绩有多么亮眼。亮眼的成绩背后,不仅需要天赋,更离不开长期的苦练。这就要求有志于马拉松运动的选手,必须具有充裕的可支配时间。
可矛盾的是,张水华的职业特性恰恰难以满足这一点: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她需要排班轮休;而作为一场动辄数万人参赛的大众运动,马拉松又都选择在大众最空闲的周末或节假日举行。可见,此番哭诉不是她的即兴吐槽,更多是个人“轮班调休”与“周末比赛”之间的冲突。
身为职场人,谁都保不齐有临时调休的时候,偶尔调班,人之常情,一般同事也会理解配合。但作为能冲刺奖金屡有佳绩的准职业选手,如果以赛代练,则调休势必太过密集。医院若人手不充裕,周转起来就会很费劲。
将心比心,一边是极限跑马的明星选手,另一边是身在职场的打工人,网友更支持谁并不难理解。也因此,其哭诉并未获得太多认同,不少网友反而更共情其同事、理解其领导。
她事后补充的说明也主要是想表达,跑马于她不是消遣娱乐,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可能,希望领导正视。张水华自然知道所在行业的特殊性,当这种矛盾不可调和时,其实更大的调整主体,或者最该正视的,恰是她自己。
个人调整心态和行为方式,困局并非无解。比如,学习“女中医调休6天抽空打场UFC,格斗梦想不停歇”“为此上个月多加了几次班,这个月就可以多调休”。再比如,在细节上维护职场人际关系,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也有周末轮休之需,不因个人爱好给同事添太多麻烦,更不必公开喊话哭诉,给领导平添压力。
人情世故,有时是个中性词,却是职场必修课。要想工作关系更融洽、调休更顺利,不妨在非赛季时主动减少同事周末压力,为赛季调休预留足够的人情基础;或如脱口秀兼职演员赵晓卉,利用自身曝光度,反哺其本职工作。
有媒体注意到,2023年8月,张水华以2小时38分12秒的成绩荣获“2023哈尔滨马拉松”比赛女子国内第一,成为又一个跑进2小时40分大关的业余女选手,达标国家马拉松女子运动员健将级别水准,其所在医院官网还发文祝贺。本是一出可传为美谈的良性互动,如今何以非要闹到网上“将军”?如果夺冠感言中致谢领导、同事对其比赛调休的支持,亦可成为赛道上移动的广告牌,利己又利他,自然又是另一番景象。
当对马拉松的追求,成为张水华更优先的价值选择,相信勇敢追梦职业跑马的她,也能闯出一片天。如今哭求调休,或说明她已站在业余到职业抉择的十字路口,如何取舍也需要正视内心。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晓亮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