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蒙古横扫亚欧大陆,所向披靡,南宋为什么能独抗蒙古50年?
创始人
2025-09-02 14:04:45
0

13世纪,蒙古崛起,横扫亚欧大陆,所向披靡。

即便是强大的金,顽强的西夏,也都只坚持了二十二三年。

其他如阿拔斯王朝、西辽、花剌子模,欧洲的基辅罗斯、波兰、匈牙利等自称强大的政权,更是在其打击下迅速灭亡。

然而,看起来文弱的南宋,却抗击了蒙将近50年,成为蒙古最难征服的对手。

以国力论,当时的金、阿拔斯王朝、花剌子模,都盛极一时,而南宋自立国以来一直为金所压制;以军力论,欧洲、西亚的精锐骑兵为南宋所无;以政治论,南宋当时已是奸臣当道;以战争指导论,南宋统治者更是在抗蒙战争中更是昏诏迭出。

为何这样的南宋,居然能抗蒙如此之久呢?

朝廷虽昏庸,但有精兵良将

就在蒙金战争爆发的3年前,南宋刚刚在“开禧北伐”中惨败。

所以,金一直看不起南宋的军力。

在金被蒙古打得节节败退时,金还曾考虑“失之于北,取之于南”,蒙古人给我造成的损失,我找宋人去补偿。

而蒙古也不怎么把南宋放在眼里。

成吉思汗去世前,曾构思“假道于宋”,即经过南宋境内迂回金。结果,南宋不答应,托雷“武装借道”,也毫无压力地通过宋境。

这些说明:南宋统治昏庸,不但缺乏足够的战争指导能力,连基本的国防建设都非常松弛。

然而,这并不代表南宋没有精兵猛将。

南宋自立国以来,朝廷虽常求苟安,但精忠报国的忠勇气质也一直得到了传承。

岳飞部将孟林的儿子孟宗政,孙子孟珙,都是忠勇传承的代表。

除此之外,名将赵葵幕下,余玠也逐渐脱颖而出。

孟珙、余玠为代表的忠勇将士,使南宋没有看起来那么弱。

与北宋末年宋金联合灭辽时宋军糟糕的表现不同,南宋在宋蒙联合对金作战时表现很好。

孟珙等人屡屡击败金人,粉碎了金“取之于宋”的企图。

而在宋蒙联兵围攻蔡州时期,孟珙部表现卓越,更是率先破城者!

显然,宋看起来很弱,但不乏精兵良将!

完善的纵深防御体系,限制了蒙古军传统优势的发挥(1234-1251)

1234年,刚一灭金,南宋统治者即做出不合时宜的决策:端平入洛,收复三京。

结果,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地区,南宋军遭到蒙古军沉重打击,形势大乱。

蒙古趁机发起两道伐宋,并迅速取得进展,襄阳、成都都要点迅速被拿下。

然而,即便蒙古军占领了襄阳、成都等要点,仍受阻于江汉、山脉。

不久,蒙古军不能久持,主力后退,孟珙等人率军收复失地。

这次作战中,由于南宋朝廷的失误,整个大宋陷入混乱,蒙古军得以迅速连克要点。

然而,面对江汉河网、川蜀绵延山脉,蒙古军始终“打不穿”南宋的防御体系。

完善的纵深防御体系,使南宋拥有了相当的“容错率”。

淮河、汉水与长江构成的江北纵深防御体系,西面川蜀绵延的山脉,构成了抵御蒙古骑兵的天然屏障。

南宋以这些天然屏障为依托,构筑了自己的防御体系。

这个防御体系,经过了宋金战争的考验,已经相对成熟。

蒙古横扫亚欧,所依靠的主要是骑兵。在水网、山地地形中难以发挥。

即便蒙古军取得一些胜利,但“打不穿”防线,很快陷入相持。

同时,由于蒙古当时尚未消化原金人统治的中原地区,补给能力有限,而以蒙古人为主的军队耐寒不奈暑,不能持久作战。

因此,蒙古军不但无法一举取得决定性进展,即便是吃掉了一些地方也吐了出来。

其后,尽管蒙古屡屡抄掠,但占地都不多,占据陷入相持局面。

要灭宋,就必须突破南宋由精兵良将和有利地形组成的纵深防御体系。

由于蒙古攻宋不得要领,打不开局面,反而是西亚、东欧利于骑兵驰骋,因此,自1240年后,窝阔台的发展重点放在对西发展,对宋大举用兵暂时搁置下来。

蒙哥的弯路(1251-1259年)

蒙哥吸取教训,调整了方略。

在蒙金战争中,金人也曾以为黄河-潼关构成防御体系,阻击蒙古人。

当时,托雷以“大迂回”之法,取道于宋,绕过潼关,在三峰山歼灭金军主力,打破了金人的防御体系。

因此,蒙哥试图再次采取“大迂回”。

他企图绕过宋军防御体系,先攻灭大理,再从云南出发,或东进鄂州,或回击四川,打破宋军防御体系。

1257年,在蒙古灭大理后,蒙哥发起了三道攻宋。

即:东路,忽必烈进攻襄阳等汉水防线;西路,蒙哥自率军攻四川宋军;南路,兀良合率军自云南策应作战。

然而,忽必烈、蒙哥,相继受阻于鄂州、钓鱼城;云南出发的兀良哈虽纵横西南、湖南,但毕竟兵力只有万人,难以独自动摇宋军防御体系。

最后,蒙哥死于钓鱼城下,伐宋失败。

蒙哥的“大迂回”设想是好的,但已经超出了当时迂回的极限。

由于云南远离蒙古所在的北方,从云南出发的蒙古军规模有限。

而且,从云南出发,需要经过广西大山,转战千里,才能进入攻入南宋腹心。

显然,这次迂回的规模、距离与其目标是不可能匹配的。

因此,想象灭金时一样靠作战方向上的迂回,就想一举打破南宋的防御体系是不可能的。

宋或许不如金强,但宋地缘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金。以至于你仅靠迂回绕过其防御体系就想灭之是不可能的。

要想灭宋,需在政治、经济、军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蒙古耗费时日的内部调整(1259-1273)

1259年,蒙哥去世,旋即,忽必烈开始了费时却踏实的调整。

他击败了坚守旧俗的内部反对势力阿里不哥,将蒙古国变成了又一个中原王朝——元,从而开始消化中原,并使中原真正成为元统一战争的大后方。

然而,元毕竟统治区域广大,也并不能照搬宋金政体,仍然保留了相当程度的特色。

因此,这一过程非常漫长,直到1271年元朝建立才告一段落。

其后,忽必烈从中原通过民屯等方式获取粮草,通过签军等方式获取兵源,元才真正获取了中原的人力、物力。

而要打破南宋的防御体系,就要渡江涉河,要攻坚取城,水军、炮军等建设必不可少。

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除了降将刘整等部外,元水军基本上是在襄樊之战中边打边练起来的。

经过七年的襄阳围攻战,元军不仅有了强大水军,也有了相当强大的炮军,这才具备了渡江灭宋的实力。

忽必烈的调整虽然看起来很慢,但却稳健。

蒙古人此前企图取巧,一举灭宋,结果反而屡屡受挫,忽必烈稳步改革,稳步推进,却稳稳当当平宋。

1273年襄樊之战后,蒙古仅3年,就于1276年灭南宋。

欲速则不达,大约就是如此吧!

南宋虽早已偏安一隅,但仍被多数人视为正统。

因此,尽管朝廷昏庸,但忠勇节义之人仍誓死保卫,无论是孟珙这样的将门子弟,还是文天祥这样的文人,抑或是张顺、张贵这样的民间英雄,都愿誓死保卫南宋。

南宋虽丢失中原故土,但南方的水网、山地,自古就是抵抗游牧民族的最后一道防线。

反观蒙古,虽善于骑战,但原本没有水军,也缺乏足够的山地作战经验,面对南宋的防御体系,其军事优势无法施展。

同时,蒙古军力虽强,但政治落后,尤其对统治农耕地区缺乏经验,中原的人力、物力不能充分为之所用,自然使蒙古缺乏持续作战能力。

这种情况下,南宋能支撑50年,根本不是什么奇迹!

虽然南宋涌现出了孟珙、余玠这样的名将,张顺、张贵这样的义士,文天祥、陆秀夫这样的忠臣,但南宋在总体战争指导、军队建设上乏善可陈。

反倒是“端平入洛”、“打算法”、“贾似道瞒报”等神操作,使他们不断削弱自己。

元人,则表现出了胜过过去鲜卑、氐族等北方统治者的才能。

他们能吸取教训,不断进化。

他们在政治上进化为中原王朝,军事上弥补其水军、炮军,最终灭宋。

因此,南宋能抵抗50年不是奇迹,元能灭南宋才是奇迹!

南宋能抵抗元50年,是天时(蒙古未消化中原)、地利(江河山地防御)、人和(忠勇将士护宋)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而,自古成败,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天时、地利、人和,从来都是动态的。

南宋统治者自毁长城,放弃了优势,元统治者吸取教训,获取了优势。

一胜一败之间的道理,值得后人反思、学习。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深圳,美食的海洋里,每一条街道都蕴藏着独特的风味。今天,就让我们...
2025-09-02 04:47:56
原创 ...
康熙为何将祖母孝庄太后在宫中停尸37年,还不肯下葬? 在清朝初期时...
2025-09-02 04:35:37
原创 ...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若能很好地使用将会飞黄腾达,如果滥用职权则会害人...
2025-09-02 04:34:57
原创 ...
在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从来就不曾缺少神话。神话,顾名思义就是...
2025-09-02 04:34:26
原创 ...
汉高帝刘邦 据荀悦说法,刘邦,讳邦,字季。颜师古认为“邦”这名字...
2025-09-02 04:34:16
原创 ...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成为了中国人值得骄...
2025-09-02 04:34:13
原创 ...
在我祖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令人扼腕的往事,至今依旧充满悲剧色彩。...
2025-09-02 04:33:39
原创 ...
5000多年前,世界上便出现了最早的“书籍”,但那只是一块块泥板。...
2025-09-02 04:33:28
原创 ...
在封神中,商纣阵营曾出现过很多拥有法术、法宝的能人异士,如: 擅长...
2025-09-02 04:33:12

热门资讯

张亮麻辣烫助力2025哈尔滨马... 8月31日的哈尔滨清晨微凉,空气中却早已弥漫着跃动的气息。来自各地的跑者汇聚于此,一场属于毅力与热情...
原创 中... 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的朝代从夏朝开始,经历夏、商、周(西、东)、秦、汉(西、东)、晋、隋、唐、宋、元、...
原创 夷... 公元221年,刘备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终于发动了对东吴大规模的战役—夷陵之战。这次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著...
原创 唐... 是的,唐朝就是李世民打下的江山,李渊先坐,然后屁股还没坐热,就以开国之君身份让给李世民坐,不让还不行...
男子挖出11斤黄金上交博物馆,... 1970年,陕西农民挖出大量文物后上交博物馆,半年后村民去参观时却发现,当初上交的11斤黄金变成了8...
原创 齐... 关睢泽竭自师陉,直到瓜丘炉六经。户外流虫争掩鼻,当年已作鲍鱼腥。——《咏史上·齐桓公》 要说在我国古...
原创 雍... 大清年间,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帝的第四位儿子,在“九子夺嫡”事件中成功获胜的清朝第五位皇帝...
原创 阎... 天为宝盖地为池,人似阳间混水的鱼,混得了一时算一时。阎王爷好比钓鱼的汉,小鬼好比钩鱼的食,钩到老的老...
原创 他... 提及毛主席,谁不耳熟能详?他是我们伟大的国家领袖,是无数人心中的楷模。毛主席的低调朴实,成为了许多人...
原创 一...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