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慈禧,一般人会想到两个字——专权,这个紧紧抓住权利不放的晚清皇太后,压制两位儿子皇帝——同治和光绪,实际控制晚清权利长达半个多世纪,是真正的无冕女皇。
她共有两个儿子——同治和光绪。亲生儿子同治19岁死去,又过继了醇亲王儿子四岁的载湉(后来的光绪帝)为养子,再一次开启了自己的垂帘听政大权独握的政治生涯。
人们都说她对养子光绪阴狠无情,导致后来的“戊戌变法”中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十年,直到光绪暴亡于瀛台,结束了自己悲惨窝囊的一生,慈禧对光绪可谓一个字——狠。
那么抛开无血缘的养子光绪不说,单单就自己的亲生儿子同治来说,冷酷凛冽、杀伐果断的女政客慈禧究竟爱不爱这个亲生儿子呢?是众多人心中的谜团。揭开这个谜底之前,举三个例子:
一例:同治三年,小皇帝同治出阁读书——礼部尚书祁寯藻、翰林编修李鸿均、李鸿藻教授汉文,礼部尚书倭拾珲部、兵部尚书爱仁均教授满文。
第二年十一月,咸丰朝的状元、同治朝担任詹事府右中允的翁同龢受命尚书房教小皇帝读书。
这样的配置可是全天下最好的教育团队,大清的顶级人才——文韬武略的头等人物都在这个团队里,可见真的是冲着培养一代明君的架势构建的御用师傅团。
二例:
同治十一年,17岁的同治亲政前大婚选后,热门人选有两个:一个是侍郎凤秀的女儿姿容秀美、聪慧伶俐,一个是大学士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端庄娴淑、稳重含蓄。作为同治亲妈的慈禧本就看中了性格十分像自己的凤秀女儿,但是向来和自己叛逆的儿子同治偏偏选了阿鲁特氏,让强势的慈禧也无语了,只好任由儿子把象征着皇后的玉如意递到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手中,应了那句:“有了媳妇忘了娘”。
三例:
同治八年七月,慈禧最宠爱的太监安德海受慈禧委托出京去南方采办同治大婚用的龙衣,正招摇得意之时,被一向痛恨小安子的同治得知后立刻告诉了慈安太后,两人压根没知会慈禧一声,悄悄拟旨密令山东巡抚丁宝桢法办违背祖制的安德海,结果安德海一到德州,即刻被绳之以法,几天后人头搬了家,并且暴尸三日验明正身。消息传到京城,震惊之余的慈禧竟大度地没和自己唱对台戏的儿子计较,竟然下旨大大地表扬了公正不阿的丁宝桢,并且还给丁宝桢升了官职。
给儿子找最好的老师希望他成为明君,让儿子娶自己满意的媳妇做正宫皇后,杀了自己的宠宦也没计较,种种迹象表明:慈禧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真是有几分宠溺,几分真爱,几分谦让。
当然儿子和权利面前,她就如很多当今家长一样,在看着自己孩子不成才之前,不放心把决定权交给他,想护持他走一段再放手,可惜盼子成龙、高压管教下的同治很不成器,亲政后还看不懂完整奏章,执政水平宛如幼子,只擅长声色犬马,结果染了不该染的脏病,19岁早亡,让十分要强的慈禧伤透了心,悔透了肠,这是后话不必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