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50年,伟人在沈阳罕见动怒,亲令严查后,42人被判刑上万人被捕
创始人
2025-09-01 12:33:28
0

1950年2月,毛主席刚刚结束对苏联的国事访问,正准备坐专列回国。

沿途中,毛主席看着银装素裹的苍茫大地,改变了想法,没有直接回京,而是决定顺道视察一下东北地区。

当时,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最高领袖胡志明同志正好在哈尔滨做客,毛主席想见一见这位老朋友,略尽地主之谊。

毛主席与胡志明

然而,宴会结束后,面对精心设宴的地方领导,毛主席不仅没有赞扬的意思,反而罕见地动怒了,斥责他们的错误做法。之后,他更是亲自发出指示,严令彻查东北地区的乱象。当地的领导干部究竟做了些什么,让毛主席如此生气呢?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1949年12月,毛主席受邀访问苏联,与斯大林协商了诸多事宜。双方就外交、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洽谈,取得了重大成果。

两个月后,访苏圆满结束,毛主席乘坐专列回国。

毛主席与斯大林

当时火车行驶的速度,远没有现在快。笨重的火车机头冒着浓浓的白烟,如同上了年纪的老黄牛,哼哧哼哧地在轨道上迈动着脚步。

毛主席工作之余,看着窗外银砌玉塑般的冬景,不由心旷神怡。遥想当年,国家内忧外患,内有军阀割据,外有敌国侵犯,他率领着势单力薄的红军队伍,艰难地辗转于各方势力的夹缝之中。

即便前途未卜,命运难以揣度,毛主席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充满豪情地写下了《沁园春·雪》,展示出自己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也透露出革命必将成功,胜利终究属于人民的信心。

时光荏苒,转眼间十余年过去,国家果真如他所料,修复了累累伤痕,重新站了起来,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想到这里,毛主席心中升起了兴致,决定暂不回京,先到东北地区走一走,看一看,实地观察一下当地的发展状况,了解干部和群众的日常生活。

翻阅文件时,他看到了不久前传来的消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领袖胡志明同志正在哈尔滨。于是毛主席便吩咐了下去,让随行的秘书人员做好准备,回国的第一站先停在哈尔滨,在视察东北的同时,见一见这位老朋友。

胡志明

中国和越南同为社会主义阵营,两国的领袖自然也是志同道合,结下深厚的情谊。毛主席与胡志明见面后,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代表新中国,向他表示热烈的欢迎。

两人在会议室里洽谈良久,不知不觉便到了傍晚。毛主席看了看表,笑着对胡志明说,要让他好好尝一尝东北的地方菜,暖暖身子。

然而,当毛主席走近餐桌时,心里却生出了一阵怒火。

客人在侧,毛主席不好发作,神情如常地与远道而来的国外宾客聊着天。等到酒宴结束,回到办公室里,毛主席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气,命令秘书找来负责晚宴的地方领导同志,狠狠地斥责了他们一顿。

原来,毛主席早就三令五申,要求诸事从俭,哪怕是国宴,也严禁铺张浪费充门面。

但这一次,哈尔滨的地方领导却无视了这项指示,宴会上极尽奢华,不仅菜肴数量也超出了标准,就连食材也非常考究,用尽了各种价值连城的珍贵名品,让坐在一旁的毛主席既生气又心痛,甚至不忍下筷。

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摆脱战争的阴影,国内百废待兴,人民迫切希望发展起来,各个地方都需要用钱。因此,毛主席多次告诫领导干部,无论是日常吃喝还是办公用度,都要一切从俭,千万不能奢靡浪费。

为了践行这一规定,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节衣缩食,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带头作出了表率。

据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回忆,毛主席在生活中极为节俭,一件麻布睡衣穿了几十年也不肯换,上面打满了各种补丁;每次用餐不得超过三个菜,一旦多了,他就要发脾气。

勤俭节约,意义不止于省出钱来发展经济。

毛主席熟读史书,非常了解各朝各代兴衰成败的关键之所在。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一旦奢靡享受的作风盛行,将会逐渐腐蚀领导干部的人性,失去民心,乃至动摇国本。

早在西柏坡,毛主席就提出了“两个务必”,要求解放全国后,党和政府的领导同志一定不能骄傲自满放松警惕,而是要继续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工作和生活当中。

可是,哈尔滨的地方领导,居然不顾他的告诫,当着他的面,堂而皇之地摆出了如此名贵的菜品。这只能说明,这些地方领导干部平时奢靡惯了,以至于一时间没有转变思维,将山珍海味视作为寻常之物。

要知道,各级政府领导的工资都是有限的,他们从哪弄来的钱,支持这种毫无节制的消费呢?

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贪污。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毛主席没有立即发难,而是乘车离开哈尔滨,来到了工业重镇沈阳市。

让主席愤怒的是,在接待他的宴会上,各种菜肴的珍贵程度,比起哈尔滨有过之而无不及。

饭后,毛主席紧急通知沈阳地区的各级领导同志开会。在会议上,主席语重心长地讲起了明末李自成的故事。李自成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胜利后得意忘形,急于贪图享乐,这才落得了兵败身亡的下场。

主席表示,千万不要以为新中国成立了,就可以肆意挥霍。革命还远未真正胜利,人民群众还在为一日三餐辛苦奔波。如果这时候不加收敛,将会严重阻碍国家发展,也会寒了人民的心,与封建官僚无异。

不过,毛主席也明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仅仅是言语上的教育,很难根除某些领导干部的享乐心理。于是,在视察结束返回北京后,毛主席立即发出指示,要求成立调查小组,彻查东北地区的贪污腐败现象。

调查组的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赶赴东北,收集各级官员的贪污证据。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调查组在东北三省就查出了大量贪腐的官员,其中个别官员的贪污金额极为巨大,赃款赃物触目惊心。

主席看到报告后,眉头紧蹙,长叹了一口气。仅仅东北三省就出了这么多的贪官污吏,全国上下又该有多少猫腻与龌龊呢?

随后,他召集了政治局会议,向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同志讲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经过充分讨论,大家都认为,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清查活动,狠狠惩治那些违法犯罪的贪污分子,扭转这种乱象。

接到命令后,中央调查小组火速赶往各地方,与省委的主要领导干部一起,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

这次反腐行动,如一阵强风,刮走了院子里的垃圾。经过统计,有上万名官员获刑入狱,其中有42人贪污数额巨大,被判死刑。

这42人中,有两个人为世人所熟知,甚至被写进了中学历史教材里,让学生们铭记他们的恶劣行径。

这两人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巨贪:刘青山和张子善。

刘青山

这一消息传出后,人们感到非常震惊,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因为这两人是革命英雄,在敌人的炮火下英勇不屈,顽强作战,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战斗成果。

可是,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两位曾经的无产阶级战士,没有倒在敌军的枪林弹雨之下,反而被胜利后的奢靡享乐所侵蚀,忘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经查,刘青山与张子善总计贪污金额高达155亿元,性质极其恶劣。

当时人们使用的是旧币,155亿元旧币,折合155万元新币。看起来似乎不是特别多,但是,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各种物资都极其珍贵,远不比现在富足。

张子善

如果按照购买力计算,当时的155万元,足以比得上现在的4亿元人民币。其数额之巨大,闻之令人咋舌。

这不禁令人好奇,在那个一清二白的年代,为何刘青山和张子善能够贪污到如此巨额的财产呢?

时任天津专署副专员的李克发表示,刘青山和张子善先后担任过天津地区的主要领导职务,在位期间,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妄为,把天津打造成了铁板一块,针扎不进,水泼不入。

在天津,他们宛如一国之君,把个人权力凌驾在法律之上。为了攫取私利,刘青山与张子善联起手来,侵吞地方粮款,倒卖国家钢材,收取他人贿赂。他们想方设法地压榨公共财产与群众利益,只为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

为了更好地谋求利益,他们甚至还贿赂河北省委的领导同志,从而逃过了组织上的审查。

只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二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席卷全国的反腐行动,让他们露出了马脚。他们的种种恶劣行径,终于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据调查组的工作人员介绍,刘青山的生活奢侈无度,衣食住行都是最顶级的规格。对于组织分给他的房子,刘青山不屑一顾,转头住进了豪华小别墅里,出门则前呼后拥,把市里配的公车挪为私用。

与刘青山狼狈为奸的张子善也是如此。仅仅几年时间,他在日常吃喝用度上,就挥霍了数亿元,比普通人一辈子的支出还要多得多。

按照法律,刘青山和张子善当被判处死刑,并且立即执行。

但是,考虑到两人在革命时期做出的卓越贡献,负责此案的领导同志有些犹豫不决。是严格依照法律,将二人处死,还是将功抵过,饶恕他们一条性命呢?

这个问题十分棘手,当地领导难以做出决断,只好将此事上报中央,让毛主席拿主意。

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的情绪很复杂。刘青山和张子善这两人他是熟悉的,并且曾多次会面,知道他们在抗战时期十分英勇,可谓是战功赫赫。

出于对二人能力的认可,中央和河北省委便决定将天津市交给他们治理,希望他们能够发挥才能,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可是,刘青山和张子善却辜负了重托,甚至知法犯法,做出了这些令人发指的行为。

毛主席思忖片刻后,斩钉截铁地表示,必须判死刑!不判死刑,不足以平民愤!

这一决定发出后,有些领导同志觉得有些不妥,赶忙前来劝告主席,希望能对二人从轻处罚。毕竟,两人曾经为全国的解放立下过汗马功劳。

面对众人的求情,毛主席却摇了摇头,坚持处死刘青山和张子善。

他耐心地解释道,正是因为二人的功劳大,才必须要执行死刑。如果这次饶过了刘青山和张子善,以后就会有人效仿,认为只要有功劳,便可以胡作非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无数人为革命事业做了突出贡献。如果人人都以此为“榜样”,国家岂不是乱了套?所谓的公平公正,又从何谈起呢?

这次严惩刘和张,将会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各地官员看一看,无论做出多大贡献,都要恪尽职守,勤勉做官,本分做人,千万不能逾越雷池。

听到这番话后,众人明白了主席的良苦用心,顺从地执行了命令,将刘青山与张子善押付刑场,处以枪决。

在行刑后,宣传部门还将二人的事迹撰写成稿,刊登在新闻报纸,并通过广播循环播出。为的就是警醒各地官员,严禁贪腐,拒绝贪图享乐。

多年后,刘青山和张子善作为典型的贪污犯,被编入了中学历史教材,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唾弃,可谓是遗臭万年。

现如今,贪污腐败问题仍屡禁不止,频繁出现。上至省级领导,下至村干部,都出现过大大小小的腐败问题。甚至有某个村支书,芝麻大点的官,居然贪污了两亿多人民币,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或许,只有像毛主席那样,铁面无情,违法必究,才能肃清风气,遏制住贪腐行为的进一步蔓延。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的反腐力度非常大,可以说是有贪必抓,有腐必反。相信在中央的英明决策下,未来的官场会越来越明净,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历史中讲道理的案例比比皆是,但一旦遇到问题却常常感到迷茫,这恐怕是大多数人普遍的心态。我自己就是这样...
原创 民... 天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自古以来,天津因其优越的漕运条件而繁荣发展。隋朝时...
原创 宋... 宋朝打架弱,总打败仗,但越输宋朝反而越有钱了,这是怎么回事? 当时宋朝被边上的辽国西夏,轮番揍大宋,...
原创 大... 话说州吁、石厚得胜而归,但因其“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州吁对石厚说:“老百姓还不服我,怎么办呢...
从码头到硅谷:粤商400年草根... 善思录:(陆天然/文)在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处,一群光着脚的岭南汉子用扁担挑出了中国最早的全球化贸易。从...
原创 清... 历史的编写并非像写小说那样简单,它充满了复杂性。很多人以为历史的难点在于史料的收集,实际上,收集史料...
原创 李... 李宗仁,这位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历史人物,曾被评价为“新中国成立的支柱之一...
原创 李... 朱元璋成功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大将徐达和常遇春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徐达,他屡次南征北...
原创 满... 在帮助雍正登基以后,邬思道果断离开了雍和宫。其实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在雍正...
原创 哈... 最近,哈佛大学的教授提出了一个建议,旨在缓解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教授建议中国借鉴北宋时期的澶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