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描述汉匈和亲的一个故事。主要是为了歌颂王昭君为和平勇于献身匈奴的精神,王昭君虽为女流之辈,但当国家需要她时,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百姓免受战争罹难。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使边塞,与匈奴人和亲。
事实上历史并非如此,我们读到的王昭君出塞是经过了几千年先人改编后的效果。故事主要突出的是匈奴强大,汉朝的软弱,但历史上这个时期的汉朝综合国力却远远强于匈奴,问题是为什么王昭君还是出塞和亲了呢?难道看似强大的汉朝仅仅是中空外强吗?
一昭君出塞背景
自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来,汉匈矛盾一直都没有得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式。被逼无奈之下的汉朝政府只能用女人和亲的方式,换来汉族与匈奴之间的短暂和平。尽管有和亲之约,但边疆并不安稳,生活在边疆的百姓依然受到匈奴人的侵扰。
这一问题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汉武帝刘彻大规模对匈奴用兵,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解决汉匈问题。派大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
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活动给匈奴带来了毁灭性的创伤,基本上解决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汉元帝刘奭(shi)是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是西汉开国后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即位后,在对匈关系上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陈汤平灭北匈奴郅支,第二件是派王昭君出塞和亲。
二匈奴内部矛盾,乞求和亲
汉元帝即位后对内制度改革,此时的汉朝国力相比前几朝都要强盛,但强盛的同时也是汉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这时的综合国力想要攻打匈奴还是轻而易举的,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王昭君出塞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匈奴内部发生可问题。
但是匈奴面临的问题就是内部分裂,由于汉朝军队对北方匈奴的持续打击,匈奴内部就出现了,五单于并立的局面,最终分裂成为了南北二部。南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和北匈奴郅支单于这对兄弟之间展开了一场大战,南匈奴以失败告终,失败之后的南匈奴于是向汉朝称臣归附,从此成为了大汉天子的臣子。
此时汉元帝的父亲汉宣帝将他安置在了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公元前33年正月,作为属国南匈奴的首领呼韩邪来到长安朝觐大汉天子,聊表藩臣之礼,同时还向汉元帝请求为婿。希望大汉天子能派人和亲,后来的昭君出塞的故事中写的是因为王昭君没有给画师毛延寿送礼,这才将她画得十分丑陋。
于是宫女王昭君就被汉元帝赏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因为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外出和亲就相当于判了无期徒刑,一生都被困在荒凉的漠北草原。至于历史上没什么王昭君会被选中和亲,也只有她自己才清楚。王昭君到匈奴后,就被封为“宁胡阏氏”皇后的意思。匈奴人的眼中王昭君象征着和平,安宁和兴旺,在西汉政府的支持下呼韩邪单于打败了哥哥统一了匈奴全境。
三显示大汉国威,天恩浩荡
王昭君出塞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汉朝皇帝为了显示大汉国威,天威浩荡。对于长期以来的汉匈战乱,无论是中原农耕民族还是对匈奴人来说都是一场噩梦。此时匈奴前来求和,对于双方都是一件好事。对于汉朝天子来说既可以稳定边疆又可以显示大汉国威,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而王昭君出塞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是自愿和亲并非被迫与匈奴和亲。
昭君出塞虽然在史书上记录很少,但她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却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为汉匈两族人民带来了和平与安宁,更为北方游牧民族带去了先进的农耕生产技术。
她的勤劳,爱国,勇敢事迹被后人永久流传了下来,在现代社会仍然是对我们的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