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比诸葛亮差远了……诸葛亮完胜郭奉孝!诸葛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天下局势一眼看透,知天文,晓地理,通人合,顺势而动,动则成事!——没有诸葛亮刘备就不会取得荆州川蜀,不会三分天下。不会形成三足鼎立!
诸葛亮改变了群雄征战的局势,为刘备力揽狂澜,是三国关键人物。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如古之管仲乐毅!
远见
再看郭嘉,首选主公就不对,选择了袁绍,后投靠曹操,从开始的眼光就不是特别清晰。
见到袁绍才知袁绍中看不中用。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於是遂去之。——《三国志·郭嘉传》
其二,再看格局。
这次说的是刘备投靠曹操,有人劝曹操杀掉刘备,因刘备为枭雄,不可久留。
而郭嘉则劝说曹操不要杀刘备。
《魏书》嘉曰:“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
简单的说就是郭嘉认为杀了刘备不容易再招揽人才。可是郭嘉没想想刘备岂是池中物,那是龙,化于无形,不是普通大将。怎么能屈人篱下呢?
于是曹操才有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有了刘备龙遁云霄,成就大事!
再看诸葛亮,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后,用计谋让不服气他的关羽去守华容道,为何?大局是既要留曹操一条性命,牵制东吴,成立三国鼎力大格局。
又让关羽报恩于曹操,送赤兔马封侯等知遇之恩,两不相欠。再次相遇也就放下了心理包袱。
还让立下军令状的关羽,彻底服气诸葛亮,军事料事如神,料你关羽一定会放走曹操你还嘴硬?还立下军令状,看人准不?
所以诸葛亮看人看事透彻犀利,不服高人有罪!
这等对比郭嘉怎能比诸葛亮?
计谋
在看郭嘉对于老东家袁绍儿子北逃,给曹操出的计谋如何呢?
曹操想要征讨袁绍儿子袁尚,众臣反对,认为关外不足为虑,反而北征时刘备会偷袭后方。
郭嘉说:“此次征讨肯定是出其不意,必胜。且袁氏与乌丸交好,不除必为大患。主公放心,刘表无能,不会任用刘备”。
郭嘉说的都是曹操愿意听的话,曹操就想去讨伐,偏偏大家反对,只有郭嘉支持,能不喜欢?
可当行军到易城时,郭嘉提议兵贵神速,出了个馊主意:不如扔掉辎重,轻兵前进,曹操言听计从。
但是不会看天气的郭嘉,没想到7月发大水,大军受阻,浇了个落汤鸡不说,差点没走出去,幸好有当地人田畴帮助,当才得意脱险。
作为谋士,不知天文,多么危险!而诸葛亮巧借东风,对天文了如指掌。只能说老天确实爱曹操,命大。
郭嘉没料到还在后边,行进到离柳城还有约200里的时候,就被对方知道了,人家派出几万骑兵迎击。
“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馀里......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三国志·武帝纪》
郭嘉出主意轻装上阵,使得曹操穿战甲的兵将很少,多么危险,要不是先锋张辽和张郃奋力杀敌,曹操也就归西了。
就这样的郭嘉还和诸葛亮比,哎,散了吧!
那有人说,为什么曹操赤壁之战后哭郭嘉呢?
你以为郭嘉在曹操就不失败了,一样的。因为郭嘉每次都顺着曹操说,让曹操爽,赤壁之战就是曹操一意孤行而已。
曹操失败哭郭奉孝是为了发泄,是为了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群臣而已。
郭嘉比诸葛孔明,差远了……
喜欢可以关注,评论
@傲然晴天
,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