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秦直道。秦直道顾名思义是秦朝时修建的一条直道,只是这条直道非常的长。
它北起内蒙古包头九原郡,南至陕西林光宫,南北长达700多公里,总体来说南北相直,故称直道。
不仅如此,它还是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高速公路。只不过当时没有汽车罢了,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马车、牛车。
它历时两年半建成,比闻名世界的罗马大道要早上200多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鲁迅先生有言:“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路了。”可是秦直道近两千年基本没人在上面走了,难不成是当初建成的时候走的人太多留下的后遗症?显然不是,那么秦直道为何不长草呢?我们可以从秦直道的路段进行分析:
秦直道有一部分沙漠路段。可能有人会说沙漠也能长草啊。是,确实如此,要不然怎么会出现沙漠绿洲呢。
可你知道沙漠绿洲是如何形成的吗?沙漠绿洲形成的一个条件是要靠近高山。高山上的冰雪到了夏天会融化成水,冰雪融水会形成河水。
河水着高山流入沙漠,渗入地下。地下水流入沙漠低洼地带聚积在一起,各种生物孕育而生,形成绿洲。另一个条件是雨水丰富,由此也可形成绿洲。
可秦直道满足这两个条件吗?当然不,它周围既无高山,又处在常年干旱的地区。再加上其沙漠地段本身土壤不适合植物生长,天时地利一个不占,想长出草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另一段路为黄土路段。位于沙漠路段的不长草可以理解,那么为什么位于黄土路段的秦直道也不长草?
按理来说黄土虽不如红土地、黑土地那样土壤肥沃,却也不至于寸草不生,那么秦朝人究竟是用什么方法使得黄土地也不长草呢?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地利。
植物生长首先需要适宜的气候,然后是肥沃的土壤,气候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土壤。
就例如混凝土,它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所组成,因其改变了土壤组成结构,所以混凝土是无论如何也长不出草的。
可是混凝土直到1875年才被法国园林师约瑟夫·莫尼埃所发明运用。我们的祖先虽不能运用先进的混凝土技术,但他们也有自己过人的方法。
秦朝时,我们的祖先为了防止土壤长草。他们将土壤炒制烧制,将土壤烧熟,使得土壤变成熟土。这样一来土壤便不具备长草的条件了。
不止如此,他们还在烧好的熟土中倒入盐碱,使得土壤更加盐碱化,由此便更加的不可能生长出草木了。
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劳动能力,在长达700公里的秦直道上,有一半多的黄土地。每一段路的黄土都要经过烧制然后再盐碱化这样复杂的工程,在当时那个年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才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我们祖先做到了,而这条直道如今也得以保留下来,作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闻名于世,我们为之骄傲,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骄傲。我们会将这条直道好好地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