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于谦的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则代表了清官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今天来盘点一下人们相传的著名三大清官。
第三名,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他一生历经唐高宗、武则天两个时代。狄仁杰为官时经常体恤百姓,不畏强权。在担任大理寺丞期间,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并且处理完后再没有一个人喊冤,可见狄仁杰公正办案能力之强。晚年时期,狄仁杰多次谏言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最终使唐朝设计得以延续。
第二名,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男,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他从一名知县做起,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开封府尹等职。他一生公正廉洁,执法如山,就算是皇亲国戚、土豪权贵的不法行为,包拯也一律铁面无私,坚决惩处。在端州担任知州期间,包拯打击贪官污吏、惩治豪强等行为深受百姓爱戴。誉为包青天,后世逐渐成为清廉的象征。
第一名,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海瑞年轻时就对明朝出现了社会问题十分关注,在户部任职时,他以六品小官的身份冒死上书嘉靖皇帝,结果被下狱。好在这之后不久,嘉靖皇帝就去世了。在丞相徐阶的帮助下,海瑞最终官复原职。海瑞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并多次冒死直谏。他生活青林,严于执法,除暴安良,同情百姓,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得到了大量百姓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