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天津成功被解放,此时,整个华北地区除了北平,其他地方都被解放军控制。
作为北平城的守将,傅作义惊恐不已。
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傅作义突然发现自己的女儿傅冬菊居然有些陌生,不像以前那样了:好像女儿一直在给共产党说话,劝他投降!
带着质疑,傅作义问自己女儿:“冬菊,你是共产党吗?”
傅冬菊的回答惊到了傅作义。
一、傅作义的质疑
傅作义是革命元老,1911年,16岁的他参加了辛亥革命,追随革命军南征北战,之后在军队内步步高升,一直做到蒋介石倚重的地方将领之一。
然而,前期是为国为民,后期的情况就有些复杂了。他也曾做过一些对不起共产党的事,引起了不少共产党员的不满。
1945年6月,傅作义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同时被升为第12战区司令官。三个月后,日本投降,他开始派兵抢占我军拿下来的解放区。
次年6月,蒋介石下令国军全面对我军发起进攻,内战爆发。傅作义在此时也立下了功劳,深得老蒋的赏识。
傅作义和孙连仲配合,利用我军的错误部署,趁机攻占张北,直逼张家口,不久就夺下张家口,威慑整个华北地区。
蒋介石对此高兴不已。
1947年12月2日,蒋介石对北平的指挥机构进行了调整,将北平行辕撤掉,成立华北“剿匪”总司令部,让傅作义担任总司令,负责华北地区的作战。
但形势很快出现逆转。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军马上集结兵力到华北地区,并以很快的速度攻占了天津等地,让北平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这个敏感的时期,据守北平的傅作义突然发现自己的女儿傅冬菊“很怪”,字里行间都在赞扬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总是尝试说服他开城投降。
于是,他就询问了女儿:“你是共产党吗?”
二、傅冬菊的回答
都说“知女莫若父”,作为父亲,傅作义却并不怎么了解自己的女儿傅冬菊。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艰难阶段,为了没有后顾之忧,傅作义将女儿傅冬菊和妻子等家人送到重庆,并安排傅冬菊进入重庆南开中学学习。
傅作义没有想到的是,南开中学也有共产党员和马克思主义,女儿终究还是受到了影响。
在中学期间,傅冬菊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号角社”,开始参与革命活动。
1942年,她进入西南联大学习,攻读英语专业。这里的天地更加广阔,她接触到了更多的进步思想,开始参加地下组织的活动。
大学毕业后,她来到天津,在《大公报》担任记者,利用手中的笔揭露日军罪行。
她这样的觉悟和勇气,得到了党组织的肯定,不久就同意了她的入党申请。
面对父亲的质疑,傅冬菊最终开诚布公,说:“没错,我就是共产党员!”
听到女儿的这个回答,傅作义惊恐不已。
他怕了。一是因为亲生女儿是共产党,自己居然不知道,那自己的队伍里会不会有更多的共产党?二是如果国民党反攻成功,女儿作为共产党,该怎么保住她?
显然,傅冬菊并没有去考虑这些问题,她有更大的任务,那就是劝父亲投降,让北平这座古老的城市和平解放,不要遭到炮火的破坏。
为了能让父亲投降,傅冬菊转达党中央指示的同时,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傅作义倒有一些欣慰,因为女儿站对了队伍。
从形势上看,就算他傅作义一直坚守北平,终究都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与其那样耗下去,不如投降算了,给城里百姓一条生路,让文物免遭破坏。
从情感上来说,中国人就不应该打中国人,这样坚守下去有什么意义呢?
再说了,继续跟着国民党走下去,还能有什么前途?
综合考虑后,傅作义选择了妥协,同意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要求。
结语:
和平解放北平,是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记录。
其实,说服傅作义放下枪支的不仅傅冬菊一人,还多亏彭泽湘等人的努力和刘亚楼、聂荣臻、罗荣桓等人的谈判,是众人努力的结果。
但如果从戏剧层面上来说,这确实是一出很精彩的父女对戏,女儿赢了父亲。
无论怎样,傅作义放下枪支投降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如若不然,今天的人们可能就很难看到完整的故宫等古代建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