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 年 1 月 13 日,北京城被寒冬紧紧裹挟,冷风如刀般割着人们的脸。” 养心殿内,雍正皇帝形单影只地伫立在窗边,周遭静谧得有些压抑。这时,太监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声音微微颤抖地汇报:“皇上,罪人年羹尧已死。” 本以为雍正皇帝会流露出一丝快意,可出乎意料,他只是幽幽地长叹一口气,缓缓问道:“他走得可安稳?”
太监犹豫了一瞬,小心翼翼地回禀:“年羹尧起初不肯就死,嚷嚷着非要再见皇上您一面。好在负责此事的蔡珽大人厉声呵斥,他才肯自行了断。” 雍正皇帝沉默不语,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许久,太监才战战兢兢地继续发问:“罪臣年羹尧的家眷该如何处置?还望皇上明示。” 雍正皇帝抬眼望向天际,目光深邃,似在思索往昔种种,良久,才艰难地做出了最后的决断。宝子们,看到这儿,你们猜猜雍正皇帝会怎么处置年羹尧的家眷呢?快来评论区大胆预测一下。
一、崭露头角:追随明主开启飞黄腾达路
“年羹尧是如何凭借自身努力与抉择踏上仕途巅峰的?”
“嘿,说起年羹尧,那可出身官宦世家,家世相当显赫。” 他的先祖年富在明朝时就担任过户部尚书。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年家对子孙教育极为上心。年羹尧自小就机灵聪慧,脑袋瓜转得比谁都快,刚二十出头,就成功考中进士,这在当时可是相当了不起的事儿。
“和一门心思扑在科学研究上的哥哥年希尧不同,年羹尧骨子里就是个对权力极度渴望的主儿。” 从踏入仕途的那一刻起,他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一门心思办事,满心满眼都是往上爬。康熙皇帝那可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瞧中了这个踏实肯干的年轻人,大手一挥,破格钦点他为庶吉士,还让他进了翰林院。“要知道,自明朝起就流传着‘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康熙皇帝肯让年羹尧进翰林院,那对他的看重简直溢于言表。” 宝子们,你们要是能穿越回古代,得到皇帝这样的赏识,会怎么把握机会呢?快来评论区分享你们的 “穿越官场” 计划。
“年羹尧进了翰林苑后,身边那可都是厉害角色,像张庭玉等人,这些可都是在康熙、雍正两朝稳稳站住脚跟的名臣。” 和这些人共事的那几年,年羹尧就跟开了挂似的,不管是才华还是心眼儿,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要知道,在进翰林院之前,年羹尧年少得志,整个人飘得找不着北,行事相当不检点。” 在京城年轻一代里,得了个 “儇佻恶少” 的臭名,说白了,就是这老兄老爱往青楼跑,跟青楼女子混在一起。后来,在身边好友的苦劝下,年羹尧才收敛了些,低调了起来。
“从翰林院出来后,年羹尧就开启了‘忙碌模式’,马不停蹄地到处为官。” 今天可能在朝鲜国当使臣,明天就跑到四川当县官,简直比陀螺转得还快,一刻都不得闲。更难能可贵的是,年羹尧不仅能干,还清正廉洁得很。“哪怕有人给他送礼,那也是直接被他扔出大门,根本不稀罕。” 就凭这股子清廉劲儿,很快就入了康熙皇帝的眼,把他调回京城,封了侍读学士。这可是个美差,天天能在皇帝跟前晃悠,刷存在感。年羹尧在皇帝面前露面多了,自然也见识到了康熙皇帝那些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的儿子们。
“那时候康熙皇帝年事已高,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年羹尧天天在他身边伺候,对他的身体状况门儿清。” 于是,他就开始打起了皇子们的主意,琢磨着谁才是值得自己投靠的明主。“后世都知道年羹尧跟了四阿哥胤禛,可实际上,他一开始看上的是康熙皇帝的三阿哥诚亲王胤祉。” 这其实也不奇怪,古代王朝大多遵循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的规矩,当时康熙皇帝的大阿哥和二阿哥都已经被废,按照继承顺序,皇位还真有可能落到三阿哥头上,所以年羹尧选三阿哥,还真不是脑子糊涂。
“选定主子后,就得想法子投诚啊。可三阿哥身边想投靠的人多了去了,年羹尧虽说出色,但还没到能让皇子们抢破头的地步。” 正当年羹尧为这事儿愁得抓耳挠腮的时候,一个自称是三阿哥属下的孟光祖找上门来,开口就要 “孝敬”。“这可不就是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嘛!年羹尧平常不收贿赂,可他家底厚啊。” 他麻溜地回到自家府库,掏出上万两白银,交给了孟光祖,还一个劲儿地求他在三阿哥面前多美言几句。可谁能想到,这孟光祖居然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打着三阿哥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年羹尧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了受骗者之一。
“没送出去礼也就算了,这事儿还传到了康熙皇帝耳朵里。” 康熙皇帝一听,那叫一个气啊,自己还没死呢,年羹尧这个受自己大恩的大臣,就急着向自己儿子献殷勤,这像什么话!从那以后,年羹尧就被贬职了,后来好不容易才重新赢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回到权力中心。“年羹尧这次回来后,谨慎了不少,不敢再轻易和皇子们接触。但他私底下还是在悄悄观察,哪个皇子有明君之相。” 这一次,他盯上了四阿哥胤禛。胤禛对年羹尧这个能力出众的大臣也颇为赏识,不过在康熙皇帝眼皮子底下,两人也不敢来往太密切,只能偷偷联系。
“不过这种私下交往没持续多久,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的妹妹被康熙皇帝赐给了四阿哥胤禛做侧福晋。” 这下可好,年羹尧和四阿哥实打实成了亲戚,两人来往也光明正大了,关系愈发亲密。“这时候年羹尧已经从文官转成武将,在战场上那叫一个勇猛,立下了不少战功。” 四阿哥对他赞不绝口,常常写信夸他。年羹尧感动得不行,为了让四阿哥彻底放心,还主动把妻子儿女留在京城做人质。事实证明,年羹尧这宝押对了,四阿哥胤禛在九子夺嫡中笑到了最后,康熙皇帝死后,他登基为帝,也就是雍正皇帝。宝子们,你们觉得年羹尧选择四阿哥,是运气成分多,还是眼光独到呢?快来评论区辩一辩。
“可雍正皇帝登基之路并不顺畅,他的几个兄弟在背后没少使绊子。” 好在年羹尧得到消息后,连夜带着几万大军赶回京城,辅佐雍正皇帝稳住了朝中局势。就凭这一功劳,年羹尧成了雍正登基的头号大功臣。
二、权势滔天:荣耀背后的骄横与迷失
“年羹尧在权势鼎盛时的行为为何逐渐走向失控?”
“嘿,自打雍正皇帝登基,年羹尧一家那可真是一步登天,跟坐了火箭似的。” 年羹尧被封为太保、三等公,他妹妹年氏被封为贵妃,就连他那痴迷科学的哥哥也被从家里拉出来,封了广东巡抚,他那早就退休在家多年的老父亲,也得了个公爵,这一家子的荣耀,简直闪瞎人眼。
“年羹尧对雍正皇帝的大方感激得涕泗横流,立马就提出要出京,继续上战场,去收拾隔壁青海那些不安分的叛军。” 雍正皇帝看着这个大舅子,那叫一个顺眼,不仅一口答应,还大手一挥,把兵权都交给了他。临别时,雍正皇帝那叫一个依依不舍,还对他一顿猛夸:“阿弥陀佛四字,但愿年年岁岁书赐你也。” 为了让年羹尧安心打仗,没有后顾之忧,雍正皇帝甚至把原本看守青海的总理大臣,换成了年羹尧的老丈人。这么一来,年羹尧和老丈人到位后,整个青海就成了他的天下,没人能对他指手画脚。
“这下年羹尧可撒开了欢,带着手下士兵到处冲锋陷阵。” 正巧青海叛军前来攻打,叛军一开始瞧年羹尧带的人不多,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可没想到,年羹尧勇猛无比,直接下令放炮,还亲自带头冲锋,把叛军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灰溜溜地逃窜。“这一仗可把清军士气给提起来了,雍正皇帝得到消息后,高兴得不行,大手一挥,派人给大舅子送了一大批物资。” 可这时候,雍正皇帝的另一个重臣隆科多站出来劝他,得防着点年羹尧,毕竟他独自带兵在外,实在有点危险。
“雍正皇帝本就生性多疑,听隆科多这么一说,心里也犯起了嘀咕。” 可他最宠爱的宝贝弟弟怡亲王允祥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允祥觉得,既然已经把兵权交给年羹尧,就该用人不疑,让他放手去干,年羹尧好歹也是一代名将,肯定不会让雍正皇帝失望。“在隆科多和允祥之间,雍正皇帝自然更信自己的亲弟弟。” 于是,他不仅没防备年羹尧,还把剩下的粮草大权也交了出去。年羹尧也没辜负这份信任,没过多久,就把青海叛军打得服服帖帖,彻底平定了西北和青海的乱象。
“这可把雍正皇帝乐坏了,不仅把年羹尧升为一等公,还亲自带人去迎接凯旋的他,拉着他的手,一口一个恩人地叫着。” 在整个雍正一朝,可没人享受过这待遇。年羹尧这下彻底飘了,开始了自己的 “作死之旅”。“平叛归来后,年羹尧不仅大肆发展自己的党羽,还到处跟朝廷文官套近乎,想让他们支持自己,给自己升职加薪。” 可他当时的职位都快到顶了,再升,难道要雍正皇帝把皇位让给他不成?
“更要命的是,年羹尧不仅结交不该结交的人,还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 雍正皇帝的心肝宝贝弟弟怡亲王允祥。” 按说允祥之前还帮年羹尧说过不少好话,就算不报答,也不该得罪啊。可年羹尧也不知道咋想的,就是跟允祥对着干。“一边是自己最宠的弟弟,另一边是手下最重要的大将,雍正皇帝夹在中间,那叫一个为难。” 于是,他想尽办法缓和两人关系,在给年羹尧的信里,对允祥一顿猛夸。
“可雍正皇帝费了半天劲,年羹尧还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这可把允祥和雍正皇帝兄弟俩都惹恼了。” 正巧这时候,年羹尧又干出一件举国震惊的事儿 —— 他居然下令让王公大臣都来给他回京撑场面。“那些大臣们大太阳底下给他行礼问安,年羹尧却骑着大马,眼皮都不抬一下,径直朝前走。” 这架势,比皇帝还威风,大臣们心里都恨得牙痒痒,在雍正皇帝面前,纷纷数落年羹尧的傲慢和野心。“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忍耐也到了极限,收买大臣、买卖官职、欺负自己弟弟,现在还折腾自己的大臣,年羹尧干的这些事儿,桩桩件件都在踩雍正皇帝的雷点,这谁能忍?” 宝子们,要是你是雍正皇帝,面对年羹尧这样的臣子,会怎么做呢?快来评论区出出主意。
三、终遭清算:繁华落尽后的凄凉结局
“年羹尧最终被清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家人又受到了怎样的牵连?”
“雍正皇帝看着年羹尧的眼神,渐渐变得冰冷刺骨,朝中大臣们也敏锐察觉到了风向。” 于是,大家纷纷上书,罗列年羹尧的罪状,请求雍正皇帝处置这个 “十恶不赦” 的臣子。雍正皇帝顺势而为,收回年羹尧的军权,让他赶紧回京自辩。“换做正常人,这时候早就吓得屁滚尿流,夹着尾巴做人了。可年羹尧偏不,他非但没收敛脾气,还命令沿途官员,继续按以前的高规格接待他。” 那些官员们怕年羹尧哪天又东山再起,也不敢违抗,只能乖乖跪地迎接。
“这可把雍正皇帝气得够呛,等年羹尧到了京城,他立刻就把年羹尧下了大狱,还吩咐大臣们清查他的罪状。” 这一查,好家伙,年羹尧干的缺德事儿简直多到数都数不过来,把刑部那些经验丰富的官员都惊掉了下巴。“本来雍正皇帝还念着年羹尧平定青海的功劳,没打算弄死他,只是把他贬为杭州将军。” 可年羹尧还是那么 “刚”,经常跟身边人说些怨恨的话。雍正皇帝知道后,一怒之下,把他一贬再贬,最后贬去看大门。
“让雍正皇帝没想到的是,年羹尧居然穿着他赐的黄马褂去看大门,这可让大清百姓看尽了笑话,还让人怀疑雍正皇帝刻薄寡恩。” 这下雍正皇帝彻底忍不了了,又把年羹尧抓回京城下狱,这次铁了心要把他干掉。“可巧了,这时候雍正皇帝最宠爱的年贵妃病重将死,他不想让年贵妃亲眼看到哥哥的死,就又让年羹尧多活了几个月。” 等年贵妃一死,雍正皇帝立刻开始清算年羹尧的罪状,最后决定赐死他。
“年羹尧这下才知道害怕,赶忙找人,想求见雍正皇帝一面。可雍正皇帝对他的容忍早就耗尽了,根本没人搭理他。” 年羹尧只能在狱中孤孤单单地死去。“年羹尧死后,雍正皇帝思索良久,才下达了对他家人的处置命令:年羹尧所有年满 15 岁的儿子全部处死,其他的流放;年羹尧的妻子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宗室女,不受牵连,回娘家再嫁;至于年羹尧的女儿,雍正也没为难她,让她去没受牵连的伯父家生活。” 宝子们,你们觉得雍正皇帝对年羹尧家眷的处置合理吗?快来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
“年羹尧的这个女儿,本来都和山西孔家订了婚约,没错,就是孔子的那个孔家,这也能看出当时年羹尧权势有多大。” 可现在年羹尧倒台了,年小姐从大将军之女变成了罪臣之女,孔家立马就上门退婚。年小姐一个弱女子,又能有什么办法反抗呢,只能无奈答应。可想而知,失去父亲庇护又被退婚的她,后半生日子肯定不好过。
“年羹尧本是雍正皇帝最信任的大臣,立下赫赫战功。要是他能安分守己,雍正皇帝也不会对他下如此狠手。” 可年羹尧早就被权势迷了心智,在君主高度集权的年代,竟敢挑战皇权,最后落得个身死家破的下场,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宝子们,从年羹尧的故事里,你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快来评论区分享分享你们的感悟,咱们一起聊聊这跌宕起伏的历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