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孤独的身影和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路,那是一曲末代皇帝独有的悲歌,只因他在回家的路上徘徊了一生。
历史的嘱托——初次离家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被推向了历史的大舞台,那时的他走路还踉踉跄跄,所以他不知道当他坐上龙椅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已经彻底改变了。
历史就是这么充满戏剧性,让一个孩子成为了一个偌大帝国的核心。当时的大清国早已锈迹斑驳,腐朽不堪。一个庞大的帝国在风雨中,摇摇欲坠,谁都知道坚持不了多久了,但谁都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他坐在一个王朝的最高处,面对着臣民手足无措。面对着那陌生的一切,他只想回家,他想跟蛐蛐玩,他想见母亲,他想哭,但是他不敢,他什么也做不了,就仿佛在水中窒息一般,想大声呼救,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三载皇帝——昙花一现的荣光
1909年3岁的溥仪走上了皇帝宝座,成为大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走上龙椅的一瞬间,就注定了溥仪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被套上了一个看不见的枷锁,紫禁城很大,大到房屋千万,紫禁城又很小,小到一眼就看完了这四方天地。
小溥仪的皇帝生活,估计他自己也不记得了。王朝的最后三年紫禁城内还是一如既往地平静,但是皇宫外,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在溥仪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革命之火已经烧到了全国各地。这个小皇帝在还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君的时候,就走下了帝位。
紫禁城的生活
退位的溥仪并没有被赶出皇宫,北洋政府还是让他们继续住在了紫禁城内,但是溥仪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真正的快乐。据溥仪晚年自己形容的场景来说,他在紫禁城内当着主子,却也饱受欺负,像一只流浪的猫,在皇宫里害怕地逃。
溥仪有一次吃了六个春饼,结果被领班太监知道了,就赶紧让人把他倒过来砸在地上,足足十几分钟。太监们都还觉得自己有功,救了主子一命。这种匪夷所思的关怀让溥仪的童年生活带着些许凄惨。心情急躁的时候,太监们把他关进小黑屋,直到自己哭累了,喊累了,消停了,才肯放他出来。
溥仪在皇宫内几乎没有玩伴,只有一群太监和宫女,他的生活似乎就那么多事情可做,他见到的天空也只有紫禁城一方那么大。他在皇宫里有五个母亲,但是没有一分母爱。
冷冰冰的皇宫,带着冷冰冰的亲情,造就了溥仪童年的不幸,也让溥仪的一生蒙上了阴影。1917年皇宫内又上演了一出闹剧,前朝遗老张勋展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复辟行动,12岁的溥仪又一次登上龙椅,荒诞的是,12天后又走了下去。无论是当皇帝还是不当皇帝。都不是这个12岁的孩子所能决定的,他可能想,也可能不想,但是不会有人听到他的意见!
1924年,在皇宫生活了16年的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只带着几件随身物品。那是他的家,但以后再也不是了!没有人会在意这是谁的家,总之不能是一个废皇帝的家。
他一转身就是数十载,再见时,年华已不在,物是人非。溥仪走的时候可能有一丝逃离的幸福,但更多的应该还是离家的不舍,但是伴随着城门的打开,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漂泊的一生
溥仪离开皇宫后,像一只迷了方向的鸟,在猎人的糖衣炮弹中迷失过,也在幽暗的角落里堕落过。有人说溥仪的出生就是一个悲剧,他就是为着大清国太后的体面而不得不牺牲的一个不幸儿。
在一众大臣的蛊惑下,他去了日本驻华公使馆,这一举措,让他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大家口诛笔伐的卖国贼。后来溥仪又听到了清陵被炸开的噩耗,这一刻,溥仪可能会觉得真正没了家,之前是身体在流浪,现在的溥仪,可能觉得连心也是在流浪的。他虽有满腔怒火,却无可奈何。
从1925年到1932年,溥仪在天津生活了7年,他在漂泊的7年里,思想改变了许多,这也是他日后身赴东北甘心做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的原因之一。为了复辟,重振爱新觉罗氏的辉煌,他甚至不惜走上了一条卖国的道路。
此时的溥仪,已经不是皇宫里那个贵族少年了,数年的流离生活让他对久违的紫禁城无比怀念,对权力的巅峰无比怀念。所以他走向了偏执,走向了深渊。
一步走错,步步走错,他以为能够借日本人之手完成复辟,找到回家的路,但其实是,他只是换了一个地方,换了一个方向继续流浪,而且更加落魄。他知道自己不是也不可能是伪满洲国的真正主人,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这样一条路。
日本战败后,溥仪本想逃到日本,但是却被苏联抓到了,于是他只能到苏联做个囚犯,这一次他离家更远,回家的希望更加渺茫,也许此时此刻的溥仪有些后悔了,他可能后悔在走出皇宫后,没有选择平凡地走完余生。由于他在苏联的生活还不错,所以他希望能够永久定居苏联。
但命运终究不肯让他如愿以偿,1950年他被转交给中国政府。他回国后,接受改造。终于在1956年获得特赦。在特赦时,溥仪以为自己罪孽深重不可能受到特赦,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真的被赦免了。这一次他似乎真的自由了,他可以真真正正地做一次溥仪了,而不是一个掌中皇帝。
回家的路终于找到了
出狱后的溥仪有了工作,也在两年后重新娶妻组成了家庭。他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安安稳稳地度过了晚年,再也没有政治的刀光剑影,再也没有任人摆布的无可奈何。
他在晚年重回故宫,但是这次回来是作为一个参观者,参观自己曾经的家。站在偌大的皇宫里,溥仪可能会想到很多。他可能会想到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可能会想到一个国家几十年的动荡漂泊,也可能会想到历史无言的厚重。
但是当他从大殿里重新找到当年玩的蛐蛐时,他一定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家。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是一众英雄的离场,见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在最后竟会被一个小小的蛐蛐感动。没有人比他更熟悉故宫,但是也没有人比他对故宫有着更深的隔阂。他熟悉这里的锦衣玉食,也熟悉这里的冷漠绝情。
也许只有真正的离别才能奏响重逢的凯歌,这里早已不是谁的家,但是在他眼里,这里是他曾经的全部。无论是喜是悲,是苦是甜,所有的回忆,只有他一个人捡起来放进口袋,慢慢珍藏。他一生都在寻找回家的路,这一次他终于找到了,虽然收了他40块的门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