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代末代皇帝,绝大多数都以悲剧收场,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成为一个例外。关于溥仪的评价,历来说法不一,去世半个多世纪依旧未能盖棺定论。作为皇帝,溥仪不太像封建王朝的皇帝;作为平民,溥仪不愿意真正接受另一个朝代的来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溥仪是被历史抛弃的人。在溥仪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两个时代的融合和碰撞,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1950年8月,在苏联关押5年的溥仪被送上回国的火车,开始了长达10年的改造生涯。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特赦。
多年后,溥仪回忆自己被特赦时说:“任何人都会特赦,就是自己不可能!”溥仪被特赦后很快就回到北京,起初在北京植物园工作,之后被安排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成为一名文史专员。
溥仪被特赦后,全国人民都在谈论这件事。之所以要特赦溥仪,有慎重考虑的结果。溥仪特赦回到北京后,周总理很快接见了他,但是毛主席一直没有和溥仪见面,直到1961年。毛主席接见溥仪成为当时舆论热议的重点,就连很多反观、敌视的人,也对此非常佩服。
关于毛主席在1961年接见溥仪的细节,颐年堂当年的厨师张宝昌正好值班,他全程见证了两人交谈的全过程。那天溥仪很早就来到颐年堂,从进门的神态来看,仿佛有几分自责,但还是带着几分企望来颐年堂的。
张宝昌负责上茶,这时溥仪情绪颇为激动地说::“我是一个对国家、对人民犯过死罪的人。今天有幸能得到毛主席的接见,是我溥仪一生中最大的荣幸,我要……”毛主席直接打断了溥仪的话,随即关心起溥仪的工作生活来。
毛主席说:“我们欢迎你回到北京来。听说你在北京植物园劳动,休息得还不错,很好嘛。现在做清史资料研究工作还行吗?不要急,慢慢来。第一要保重身体,50多岁也算是上了年纪的人了。第二要继续学习,学什么?学工作,学生活。当然你也一直在努力学习,而且进步不小。”
主席对自己如此关心自己生活方方面面,溥仪非常感动。两人谈话一直持续了5个多小时,期间张宝昌多次看到溥仪泪流满面。眼见天色已晚,双方谈话终于结束。溥仪离开时,毛主席再次提醒溥仪:“抓紧时间找一位合适的女人结婚成家,不要再拖了。这样生活上有人照顾,也方便,对工作、对你的身心健康都有益处。”
这一次会面,让溥仪坚定了要为国家做贡献的决心。次年春节,毛主席还专门设了家宴宴请溥仪,这让溥仪大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