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可以看出,宋朝是让人向往的朝代。
世人如此青睐的宋朝,皆始于一位救世主般的帝王赵匡胤。
赵匡胤,将身处于五代乱世之中的百姓,拽离了水深火热,并将其带入了一个四海升平与内繁荣的幸福时代。
唐朝是公元907年灭亡,往后五代十国,近50年,十几个政权你来我往,社会动荡,民间早已是天怒人怨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个人出来结束这一切。
陈桥驿站,内外驻扎100多个帐篷,士兵们手持火把穿梭于帐篷之间,蠢蠢欲动,此时主丈内一阵骚动,一个衣裳尚未穿好,犹有几分醉意的高壮男子被几人涌出帐外,他尚未站定,周围蓦然抱起士兵阵容呐喊:“诸君无主愿奉为天子”,男子还未来得及反应,已被他手下的几人,将早已准备好的金色龙袍披在肩上,所有的将士兵纷纷跪地直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的赵匡胤慌忙俯身半跪在地,对众将大声说:“这可使不得,我何德何能怎可当皇帝。他嘴上虽然推脱,内心确是高兴的。”众将已不顾他推脱,将他逼上皇位。于是,将士们收拾行囊,调转码头,直逼开封汴梁,江山从此易主,一个王朝从此开始,“陈桥”这个地方由此被载入了史册。
史书上称,赵匡胤得到了民心,才会受众人拥戴。
然而,明末清初的史学家王夫之却说,“宋知君皆天所旦夕,至降于宋祖之心,而启迪之者也,故曰命不义也。”他认为,赵匡胤能做皇帝都是上天赐予他的契机,是不可抗的命运。他之所以能兵不血刃,而三方怡行不顾事,而悍将福完全是上天的护佑。
王夫之的说法,难免加入了一些神秘色彩,容易被人质疑。但在五代的乱世当中,算不上极厉害的赵匡胤能脱颖而出,的确有几分运气的影响,因为越是乱世越需要统一,越需要有作为的英雄。
赵匡胤当将军时,颇有建树,恰巧他也有野心,所以他便成了幸运的真龙天子。
对于赵匡胤来说,他凭此夺得天下,自然便会对拥有带兵打仗的人极为敏感,而山河再易,成了他心中最担心的问题。
对帮自己夺江山的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产生了提防之心。
可是赵匡胤作为圣贤之君,在各代帝王之中,可算是最能说实话的一位,所以他不杀功臣,而是在于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推杯换盏之间,释兵权。而且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把张令铎的女儿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赵匡胤没用一兵一卒,便将亲信手下的兵权收归己有,没有再上演其他王朝开国之初的悲剧,让后世人不得不佩服。比起明朝朱元璋心胸狭窄,杀光明初所有的开国将领,赵匡胤的确是很有人情味。
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所有将领的兵权,制定并实施了一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由朝廷直接控制军队,削弱地方政府的权力,并通过不同行政机构的功能,使之相互牵制,这样互相牵制的结果,把军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基本消除了武将发动兵变的可能性。
武将失势,文臣抬头,杯酒士兵权后不久,谋臣赵普出任枢密使,总揽军国大权,确立了一代文臣政治。
赵匡胤认为,多是兵者负天下,文人大多数为辅佐者,若是将朝政交于文人之礼,便不怕王朝摇摆了。
后人说杯酒释兵权是宋朝文胜武衰的转机,乃文武两市变异的枢纽,颇有几分道理,想来会造成如此的结果,必定是赵匡胤始料未及的。
注: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