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皇朝史上诞生了400多位皇帝,从夏朝开始算起的话总共有24个朝代,这其中还没有算五胡乱华与五代十国中的小朝代,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使得中华大地动荡不安,每个朝代的开启都绽放着开国皇帝英明神武的荣光,而每个朝代的灭亡则是洒满了末代君主的血泪。
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灭亡与末代皇帝溥仪的结局却是一个例外。清王朝由于是迫于压力主动逊位,同时清朝灭亡迎来的是几千年来中国都不曾有过的民主共和制度,在革命党与权臣袁世凯之间的博弈中,清室赚了点渔翁之利,不仅没有遭到清算,反而还有不错的优待条件,比如溥仪保留皇帝尊号仍在紫禁城居住,民国政府每年要给清室提供400万银元的费用等,可以说在历代王朝中,清朝的结局是最温和美满的。
但后来清廷又因复辟事件,被冯玉祥废除了原有的优待条件,溥仪也被民国军队赶出了紫禁城。走出紫禁城的溥仪已经刚满18岁了,这是溥仪自3岁被慈禧下旨接进宫登基以来第一次走出紫禁城,可以说是既喜且悲,喜的是他从此自由了,悲的是他彻底沦为民国普通公民了,但溥仪毕竟是中国最后一位当过正统皇帝的人,时间久了他自然不会甘心弃祖宗大业而不顾,在军阀孙殿英公开盗了慈禧乾隆的陵墓后,溥仪要求民国政府严惩盗贼,但民国政府置若罔闻,这件事深深的刺激了溥仪,也为溥仪日后投靠日本到满洲国当皇帝埋下了心引。
溥仪一生三次当皇帝,周恩来总理曾指出溥仪前两次都是被迫当的皇帝,他不负有责任,但最后一次跑到东北当日本的傀儡皇帝,溥仪是有责任的,于是新中国成立后次年溥仪被遣返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接到了毛泽东主席的特赦令并成为了全国政协委员,特赦之后的溥仪过上了普通公民的生活,并在1962年与一名离异的护士李淑贤结了婚。1967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去世,时年61岁。溥仪死后他的骨灰先是葬到八宝山,后来又迁到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至于溥仪的骨灰为什么会迁移,原因着实让人哭笑不得,同时又感到些许唏嘘。
按照封建王朝的惯例,一个皇帝自登基之日起就要开始选址建陵了,因为帝王的陵寝一般都十分的浩大,一般要建几十年,如果等到大限将至的时候再建的话,时间根本来不及。溥仪也不例外,毕竟他3岁登基的时候谁也没料到清朝会在短短几年内灭亡,后来溥仪的“万年吉壤”还没有选定时,只做了3年皇帝的溥仪就退位了,但是由于各方促成了满清优待条件,溥仪仍然是皇帝,只不过他的小朝廷只能待在紫禁城里面,这个小朝廷在溥仪10岁的时候为他选择了清西陵的泰东陵(乾隆母亲陵墓)附近的“狐仙楼”作为死后安葬之所。
民国时期军阀纷争,政变频出,在此期间深处紫禁城的溥仪也没能幸免于波折,他先是糊里糊涂的被张勋扶持着复辟,后来复辟失败后又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接下来国民党北伐,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随着日本侵华,溥仪又被日本人利诱到东北做起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新中国成立后溥仪就变成了战犯。此时的溥仪人生已经过去大半了,也是饱受沧桑巨变之人,但是他已经没有希望葬到皇陵了。
1967年溥仪去世时,考虑到溥仪特殊的身份和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周总理最终做出指示,第一溥仪的身后事由爱新觉罗家族自行决定,第二就骨灰安葬之地由家属讨论决定。既然溥仪已经是普通新中国公民了,他的遗孀李淑贤决定把溥仪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人民公墓里。但是1995年的时候,时隔28年李淑贤又突然把溥仪的骨灰迁到清西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1994年,旅居海外的商人张世义生在清西陵崇陵西北处兴建了一座华龙皇家陵园。这个陵园虽然名为“华龙皇家陵园”,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商业民用公墓,为了提高陵园知名度,张世义经过不懈努力,劝动了李淑贤,将溥仪的骨灰迁葬此陵。骨灰安葬仪式上,只有李淑贤一个人在场,其他的亲属与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没有一人出席,他们均反对李淑贤所为,但李淑贤毕竟是溥仪的遗孀,她有权决定溥仪的骨灰安葬地点。就这样溥仪死后最后一点作用被一个开发商利用了,有网友说溥仪生前死后都成了傀儡,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