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韦列夏金(1842-1904)主要以其作为战役画家而闻名,是著名画作《战争颂歌》(1871 年)的作者。这幅画属于《野蛮人》系列,是在受到对土耳其斯坦军事行动的残酷性所震撼后创作的。
1871年
布面油画
莫斯科,国家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突厥斯坦Туркестанский край的并入俄罗斯持续了三个漫长的十年。对于韦列夏金来说,中亚史诗开始于1867年。他从自己的老师和朋友А.Г. Бейдеман那里听说,刚刚被任命为突厥斯坦军区总司令的К.П. Кауфман将军正在寻找一位可以与他一同前往中亚的画家。这位年轻画家的高加索画作得到了Кауфман的赏识,于是在8月22日,韦列夏金被任命为总督麾下的少尉,并获准穿着便服。
1872. 儿童奴隶贩卖。布面油画。国家特列恰科夫画廊,莫斯科
中亚的征服在公众中激发了对这一地区进行科学研究的强烈需求。俄罗斯地理学会编制并提交了一份关于在该地区组织科学工作的特别指令给现役部队。这份指令除了地理和民族学问题外,还包括了对东方文化遗产的研究问题。
自身的志向和兴趣与帝国地理学会对艺术家、考古学家、植物学家和民族学家提出的任务相吻合。他在土耳其斯坦所做的现场建筑遗迹、当地居民、器物、动物的素描,从艺术和科学的角度来看都极具兴趣。
趁此机会,韦列夏金前往中亚的另一个动力是想要了解真正的战争是什么样子……他写道。
从圣彼得堡到塔什干——俄罗斯军队的主要支撑点——经过奥伦堡、奥尔斯克、俄罗斯要塞卡拉林斯克、佩罗夫斯基、朱列克、切克缅,这段漫长的旅程是在马和骆驼上完成的。大部分素描都是由韦列夏金在塔什干和撒马尔罕的街道上完成的。
艺术家仔细研究了当地多民族人口的风俗习惯:波斯人、阿富汗人、犹太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塔吉克人。韦列夏金对东方生活方式的一些方面感到震惊。例如,鸦片消费、奴隶市场。在边疆并入俄罗斯之前,塔什干、霍贾特、撒马尔罕等地盛行奴隶贸易。
1868. Холст, масло. 鸦片。1868 年。布面油画。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艺术博物馆
艺术家的画册中出现了草图:“街头奴隶”,“贩卖奴隶儿童”。后来这个草图成为同名画作的基础。这一时期的许多画作都是为以下著名作品所做的草图,如“胜利”,“苏菲派舞者合唱团”,“致命受伤者”,“窥视者”,“鸦片馆中的政治家”等等。
1868 年 3 月,艺术家接到考夫曼的命令,前往锡尔河和七河流域进行民族学观察。由于当地居民对艺术家工作的警惕和不信任,与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和乌兹别克人一起做草图异常困难。然而,韦列夏金还是完成了一系列出色的肖像草图。不久,关于即将发生军事行动的消息迫使韦列夏金返回撒马尔罕。1869 年第二次前往 Семиречье至中国边境的旅行。在边境地带,维尔查金参观了几个俄国要塞和若干中国城市。画家的旅行画册中出现了大量描绘自然、建筑和中国西部人民的素描和速写。盐民和索伯(满洲移民)、中国人、突厥人、城市和村庄的景象——这是维尔查金旅行归来后所绘作品的远非详尽的清单。
1869. 中国移民站-纸张,石墨铅笔。基辅国立俄罗斯博物馆
例如,在一幅画中,描绘了制作鸦片的物品。这种有害的习惯是西方列强在所谓的“鸦片战争”中强加给中国的。中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数千万人口,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然而,尽管中国居民对俄罗斯毛皮和意大利玻璃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但对英国商品却保持冷漠。于是,英国人开始向中国销售鸦片,引发了鸦片吸食的急剧增加。
在沿着中国边界旅行期间创作的系列作品中,特别有趣的是描绘 1865 年因东干人起义(清朝所谓回乱)而遭到破坏和荒废的古城库尔勒的素描和速写。
制作和吸食鸦片的各类物品。1868-1869 年。纸张,石墨铅笔。肯亚斯克国立俄罗斯艺术博物馆
库古恰克之门,被东干人破坏
1869.围攻期间。纸张,石墨铅笔,水彩。国家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莫斯科
这座城市由喀什和维吾尔商人始建于 16 世纪。19 世纪,楚古恰克成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重要贸易中心。1864 年,在此签订了关于在中亚划定俄中边界的“楚古恰克协议”。
这是一个商人、农民和手工艺人的城市。19 世纪初,楚古恰克有 600 多座房屋。城市四面环绕着石墙,墙上绘有龙的形象。墙角处有 5 俄丈高的方形堡垒。堡垒内部有入口和向四面八方提供视野的小窗户。每段墙的中部设有城门,门上方也有堡垒,其屋顶为典型的中国建筑风格,向上翘起。
楚古恰克的废墟。1869-1870。布面油画。国家俄罗斯博物馆,圣彼得堡
所有堡垒建筑均由未烧制的砖块砌成,并在外侧用泥土刷白。城墙周围有壕沟,其中注入了从两条河流中引来的水。在城市城墙的外侧和内侧都种植了树木,这些树木生命力极强——柳树。这些树木茂密的树冠在炎热的夏日提供了可靠的阴凉。
19 世纪中叶,该城市出现了俄罗斯商队。从这里开始,与来自西方中国的商人的大规模批发贸易开始了。从塞米帕拉廷斯克运往楚古恰克的俄罗斯商品,反过来,这些商品又从伊尔比特和下诺夫哥罗德的集市运来。
被流放到塞米帕拉廷斯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时在信中向朋友们报告了楚古恰克的情况。从这里运往俄罗斯的是茶叶、皮革、丝绸和羊毛。
中国式园林小径在楚古查克
1869 – 1870. 画布,油画。国家俄罗斯博物馆,圣彼得堡
1855 年,俄罗斯在楚古查克的商站遭到洗劫和焚毁,幸运的是,俄罗斯领事、官员和商人没有受到伤害。但仅仅 10 年后,国家发生的事件悲剧性地影响了这个城市的命运。
19 世纪 50 至 60 年代,清朝的百年根基被中国西部穆斯林民族的强大起义所震撼。起义的主要民族核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东干族——他们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国公民。在 1865 年新年之际,东干族社区领袖在库尔勒提出了一个建议,即召集清朝当局在东干族清真寺集会,并在此处相互宣誓,满族人不会对东干族采取任何敌对行动,反之亦然。
满清官员同意调解关系并到达指定地点。诱使他们进入清真寺后,回族夺取了堡垒中储存的武器和火药,开始消灭满人和汉人。只有那些同意改信伊斯兰教的人才被放过。
城市被洗劫一空并付之一炬。部分古老建筑从此再未重建。它们以废墟的形式出现在维尔查京的画作和素描中:那些商人进出城市的入口大门,剧院的废墟,神庙,花园小门。在废墟中,这里那里可见烧焦的柳树树干。
死城景象,那里的荒凉景象给列宾的震撼不亚于他在土耳其斯坦亲眼目睹和参与的血腥战斗。列宾留下了关于访问曾经繁华城市的回忆,那里曾经有高达一万的居民,几乎被彻底消灭。
中国剧院废墟:楚古查克。1869-1870 年。
画布,油画。国家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莫斯科
荒废的城市呈现出恐怖的景象:到处都是街道被人类的骨骼和头骨堵塞:“四周的田野上,只要眼睛看得见的地方,到处都是头骨,头骨,头骨!…”街道上徘徊着野山羊、野猪和野狗。尸体无人清理,死者的尸体被狼和豺狼吃掉,被猛禽啄食。有时还能看到由头骨堆成的金字塔。
这就是东干人反抗满洲-中国统治者的后果,据韦列夏金说,在欧洲几乎无人知晓。
艺术家在楚古查克看到的由人头组成的金字塔(京观)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成为暴力和死亡的象征。基辅国立俄罗斯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小素描,描绘了在东方城市废墟背景下的颅骨金字塔。这幅画传统上被认为是画作《战争颂歌》的草图。但也许这是韦列夏金在楚古查克现场绘制的草图,后来成为著名画作的基础。
在楚古查克。1869。纸张,石墨铅笔。
基辅国立博物馆
俄罗斯艺术
不是对异域风情的追求驱使画家走向未知的民族,而是求知和科学兴趣。
无疑,维尔查金站在了他那个时代民族学和考古学的知识水平上。他的科学兴趣决定了艺术风格的清晰度,这种风格能够以极高的精确度再现历史遗迹、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独特的民族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