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明:“字”在三千年|新华走笔
创始人
2025-08-28 03:03:20
0

来源:3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袁月明

春风习习,已流淌数千年的洹河,漾起阵阵微波。

2月26日,恰逢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一周年,一场别开生面的“探亲展”,吸引着人们的目光——36片来自天津博物馆的珍贵甲骨实物,在离乡百余年后,首次“回乡”展出。

“这些甲骨多为王懿荣、王襄、陈邦怀等名家的旧藏,且都和商王武丁直接相关,弥补了殷墟博物馆无王卜辞展览的遗憾。”天津博物馆策展人张夏说。

“王入大邑商——天津博物馆藏武丁卜辞探亲展”中的刻辞卜骨。袁月明摄

1899年,清朝官员王懿荣偶然发现“龙骨”上的神秘符号,甲骨文由此“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但由于种种原因,流散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甲骨不计其数。

“早在30多年前,我就期盼着有朝一日,出土于安阳殷墟、收藏在各地的甲骨实物能够重新回到故土。”展览现场,甲骨文研究领域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宋镇豪激动不已,眼中尽是光彩,“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

跟随老先生的脚步,在一片片甲骨前细细揣摩,恍然间,那些来自3300年前的神秘卜辞,仿佛正向我低语。

“王的祭祀”“王的战争”“王的臣子”“王的农牧”……商王武丁的形象丰满起来:他心系农事,对于丰收虔诚卜问;他征战四方,旌旗猎猎、车马萧萧;他治国有方,“大邑商”空前繁盛,迎来高光时刻。

“在‘子何人哉’展厅,我们还展出了100余片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的非王卜辞,记录了一位商朝小王子的鲜活日常。”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告诉我,通过两批甲骨的对比,观众将能进一步加深对商文明的认知。

《尚书》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文字,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而从更加悠长的历史视角来看,文字也是中华民族血脉相通的精神纽带和具有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符号系统。

作为透视商文明图景的重要“档案”,甲骨文不仅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然而在甲骨文现世之前,商朝的存在一度受到学界特别是西方学者的质疑。终于,一片甲骨惊天下。

经过几代中国学者焚膏继晷、追根溯源,这些刻在兽骨龟甲上的奇妙字符,为你我勾勒出真实而鲜活的商王朝。

“甲骨文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宋镇豪感叹,“漂泊在外的甲骨,哪怕仅是回来停留一会儿,也足以安抚‘游子’的思乡之心。”

“甲骨文的回乡之愿”,不仅一直压在宋镇豪心头,也是安阳各界长久以来难以抛却的“执念”。

可喜的是,近几年借助数字技术,这一愿望正在逐步变为现实。以宋镇豪为牵头人,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安阳市文物局、腾讯SSV等多方联合,不断探索推动全球甲骨“数字回归”。

“去年8月,我们团队赴韩国完成了7片甲骨实物的高保真数据采集工作。”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告诉我,这次采集,是我国流失海外的甲骨文化遗产首次以数字化形态与故土重逢。

“我们已与法国国家图书馆等4家甲骨收藏机构协商洽谈并签订合作协议,计划今年组团赴法国进行甲骨实物高保真数据采集。”刘永革说。

截至目前,殷墟出土的刻辞甲骨已超过16万片,发现单字约4500个,其中已释读的大概有三分之一。让散落世界各地的甲骨在数字空间重聚,对于甲骨文的保护、传承、利用同样意义重大。

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观看展出的卜甲。新华社记者李安

“甲骨文研究领域如今已经进入全面利用AI数字模型时代。”在宋镇豪看来,人工智能校重、辨伪、文字文例识读、甲骨流散跟踪、甲骨论著精确检索、材料收敛归类等,当是今后甲骨文研究方面的大方向。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科技带给“冷门绝学”的新的生命力,让我久久难忘。

打开甲骨文“全信息数字模型”,轻点鼠标,一片刻字甲骨的三维模型、高清照片、微痕灰度图、数字拓片等,便分层显示出来。得益于“微痕提取”技术,甲骨上的笔画叠压关系、钻凿形态、材质纹理等肉眼难以辨识的精细信息,变得清晰可见。

另一旁的电脑上,甲骨碎片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自动拼合,从零散的字符变为完整或较为完整的文本材料。不远处,还有工作人员正在用先进的扩散模型训练AI写甲骨字,以期通过生成更多甲骨字形,来提升AI的“认字”能力,为后续破译更多甲骨文提供助力。

数字化保护、数字化研究、数字化活化方兴未艾,已经3300多岁的甲骨文正在数字空间焕发新生,等待与更多的人们相遇。

而作为“甲骨文故乡”的河南安阳,近年也围绕“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持续发力:

街头巷尾,甲骨文元素的路牌、景观随处可见;漫步城中,逾百座甲骨文书屋自成一道风景;博物馆里,甲骨文咖啡、甲骨文面条成为“网红”单品;学校中,孩子们跟随“甲骨文体操”的律动感受文字之美……在“中华字都”,古老厚重的甲骨文正以轻盈、时尚、鲜活的姿态,融入城市肌理、走进公众生活。

字里行间,文明激荡。

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楷书,汉字历经数千年演变而不改其形,一直“活”到今天,从未断绝。而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华文明的根脉,也经由汉字代代传承,仍生机勃勃。

“我们也期待着,更多在外的甲骨实物、殷墟文物,都能‘常回家看看’。”赵清荣说。

■往期新华走笔系列:

监制:姜锦铭 | 责编:刘小草、 吉玲、刘梦妮、陈改 | 校对:张慧

相关内容

从滨海湾到植物园:新加坡旅...
一座城市的魅力,往往体现在它能够为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025-08-28 00:45:27
阿森纳晒埃泽酋长球场亮相视...
阿森纳晒埃泽酋长球场亮相视频:完美的欢迎
2025-08-28 00:42:50
原创 ...
引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
2025-08-28 00:35:20
原创 ...
在我国南海北部湾,有三个由海水泥沙冲击形成的冲积岛。 最南边靠近海...
2025-08-28 00:34:46
原创 ...
有些电视剧里面会出现那种打更人,在夜晚的特定时间点敲打木梆子,告诉...
2025-08-28 00:34:36
《三国志·战棋版》PK5官...
哈喽大家好啊,夺宝奇谋玩法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马上就要迎来PK5官渡...
2025-08-28 00:34:29
原创 ...
这位将军是人民武装中大名鼎鼎的“三星少将”,他先后3次被授予少将军...
2025-08-28 00:34:28
原创 ...
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霍尔巴...
2025-08-28 00:34:17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俗话说得好:子不肖,父之过。也就是说,孩子的品行好坏直接跟父亲的教育挂钩。如果父亲把孩子的教育抓得很...
原创 “... 南方的侯景之乱轰轰烈烈,搞得江南一片鸡飞狗跳,北方的北齐顺利的完成了权利的国度,新帝登基后并没有引起...
原创 公...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独特的命运和未解之谜吸引着后人的目光。 公子扶苏,作为秦始皇嬴政的...
原创 《... 按《三国演义》分,有能力参与排名的人员如下: 无敌:吕布,打败过超一流; 超一流:关羽、赵云、典韦、...
原创 “... 提起古时候的欧洲,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高大的城堡、威武的骑士、帅气的王子和美丽的公主。估计现在还有不少人...
原创 隋... 上回说杨柳提到了隋炀帝杨广,那么今天就说说关于杨广的一个小故事。 话说隋炀帝杨广的前身乃是终南山一只...
原创 “... 北宋 在古代封建社会背景之下,战争是一种常态,而杀降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但是,杀降现象却给封建社...
原创 满...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大清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造成了中国社会性质的一个转...
原创 千... 1990年六月起,位于宁夏贺兰县潘昶乡的西夏宏佛塔开始修缮。这是一座始建于西夏晚期的古塔,具有宁夏众...
原创 清... 在清朝十二帝中,对于功绩排名前三的皇帝,学界和历史爱好者们一直有着诸多讨论。 通常,皇太极、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