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易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我在查三皇五帝的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各种说法都有,该信哪一个啊?搞得我头都大了。”
胡州笑着问:“你查这个干什么?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就可以啦。”
“这不一样。”汪易说,“我们是炎黄子孙没错。但很笼统的。你能告诉我,炎黄子孙和中华文化有怎样的显在联系?”
胡州一时语塞:“那你倒是说说看,查了这半天的。”
汪易却不急于回答,把头转向了施皋:“你博学,关于三皇五帝,你倾向于哪一种认定?”
施皋放下了手里的茶杯,摇了摇头:“不好说。我也不是权威。但是印象中,三皇的说法,参照《尚书大传》的比较多,即燧人、伏羲和神农。而五帝,则以《大戴礼记》为主要参考,也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
“到底是施皋啊!你太厉害了!”胡州不由赞叹。
汪易边点头边抱拳:“不愧是施皋啊!谢谢你的指点!”
“三皇五帝,这里面我好像对黄帝、伏羲的名字有印象。”胡州挠头道。
汪易笑着说:“黄帝在阪泉逐鹿打败了炎帝、蚩尤,成就了华夏民族的共主,当然都知道。没想到,你知道伏羲?”
胡州给自己续了茶水:“小看人了啊。谁不知道伏羲八卦?”
施皋接着胡州的话:“说的没错。其实,三皇五帝各有特殊贡献,后人才以之为荣啊。”
汪易补充:“伏羲除了研制八卦图,他还是饲养动物的高手,这是‘家畜’的由来。”
“龙的图腾也是由伏羲始传而来。”施皋继续说。
胡州兴奋了:“我们是龙的传人原来是从伏羲这儿开始的啊!”
“除了伏羲,另外‘两皇’也各有贡献。比如,燧人发明了‘钻木取火’;神农开创了农业与中医。”汪易继续补充。
“请继续‘吊书包’吧。”胡州冲着汪易调侃,“除了黄帝,也把另外‘四帝’也一并介绍介绍吧,省得我再去查资料了。”
“便宜你,自己查去。”汪易拿起水壶往自己茶杯里再续热水。
施皋倒是来了兴致,看着胡州说:“难得好学,可得记住了啊。”
“黄帝之后的‘四帝’都是他的后代晚辈。”施皋竟真的上起课,“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倡导了祭天祭祖的传统,开创了婚姻制度,从此,‘家庭’观念就在华夏民族文化中持续繁衍。实在是了不起。”
不等胡州收拢惊讶的表情,施皋继续演讲:“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也是颛顼的侄子。他是订立节气的第一人。在他的治理下,开创了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
“难怪我们的文化底蕴深厚,许多传统竟然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胡州啧啧称奇起来,“尧舜我是知道他们的。尧舜禹嘛,大禹治水,对吧。”
汪易好不容易插上嘴:“真行!还知道大禹。可大禹不在五帝之列。尧舜才是。尧是帝喾的儿子。他是第一个建立了行政制度的帝王,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汪易笑着看了看施皋:“不好意思啊,抢了你的话头。”
“没事。”施皋摆了摆手,“舜却不是尧的儿子。是尧把帝位禅让给舜的。实在是舜这个人太优秀了。以至于后人都把他当作实践中庸思想的第一人!”
胡州笑说:“我知道。舜的德行最高尚了。为此,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舜的幸福来的就是猛烈!向他学习!”
汪易也笑了:“舜是所有中国人应该要学习的榜样!”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发现了,自黄帝以后,之所以中华民族都自称是黄帝的子孙,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虽说舜不是黄帝的直系,但他娶到了黄帝这一脉的妻子,他的子子孙孙也就有了黄帝的血脉了。”
“龙的传人!黄帝子孙!瞧这渊源……”
【士说心语】
老实讲,当代中国人能够说出三皇五帝一些具体事迹的,实在不多了。即便是传说和神话,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关联中华文化的渊源。总说要文化自信,如果连我们自己也讲不清楚个所以然,自信又往何处找?
最害怕那些成年男女忽闪着天真而坚定的大眼睛问:“这是真的吗?证据呢?”殊不知,历经千年传承的文化传统,其本身就是证据。难道只允许洋人不着证据地寻觅奥林匹斯山,就不能让同胞敬仰一下同族祖先?典型“窝里横”了!
追溯华夏文化渊源,探索三皇五帝的足迹,对于我们而言不是多而是太少了。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没有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其实这当中,可作用于项目化学习的素材取之不尽。比如,清明节到了,为何几乎家家户户都忙着计划“扫墓”?这样的习俗是否可以与颛顼提倡祭天祭祖联系起来?再比如,哪些姓是我们民族最古老的?从三皇五帝的姓氏当中是否可以一窥端倪?完全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于姓氏文化的探究热情。等等这些,不一而足!
总之,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