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自从掌控了东晋朝廷,便愈发加快了篡立夺位的进程。可以说,桓玄获封楚王,把持朝廷,拥有荆州重兵和北府精兵,他的代晋自立变得理所应当,事实上,已经没人能阻挡他称帝的脚步了。
忠于晋室?先问问自己有人家桓玄的实力么。
桓玄对于控制朝廷倚重的北府兵方面也下了大功夫,原则上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拉一派打一派,所幸刘裕的主角光环让他能敏锐地洞察时事,对于桓玄的拉拢,刘裕也极尽巴结之能事,向新主子递出了橄榄枝,表示自己将全心全意地支持桓玄改朝换代。
桓玄非常开心,能收得刘裕这样的悍将压服北府精兵,从此天下大事无所忧虑。桓玄的妻子刘氏慧眼识人,她多次提醒桓玄,刘裕乃是人中龙凤,还是除掉吧,免得留下祸患。估计桓玄得嘲笑妻子头发长见识短,他还想让刘裕为他扫荡中原,完成统一天下的丰功伟业哩!什么人中龙凤?这近在咫尺,即将登上皇帝龙椅的人难道不正是自己吗?
公元403年十一月,楚王桓玄加冠冕为皇帝规格的十二旒,十二月三日正式接受晋帝禅让,登基称帝,国号楚,东晋灭亡。自攻入首都建康城掌控朝政,到接受禅让,桓玄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繁杂的篡位步骤,在这点上不得不佩服桓玄的效率,然而称帝后,桓玄就开始作妖,朝令夕改,骄奢荒淫,朝政被弄得一团糟,民间百姓也无法相信桓楚政府。朝野人心不稳,于是刘裕又靠主角光辉敏锐地感觉到时机成熟,于公元404年二月正式起兵反楚。
其实,从桓玄称帝到刘裕起兵,中间短短几个月,以古代那种信息传播的速度,估计老百姓都不知道桓楚是什么东西,就见朝廷今天张三打李四,明天李四打王五,只是谁赢了税都不少交,地都不少种。桓玄的天怒人怨,倒更像是东晋的世家大族对于这个来自荆州的军阀暴发户的强烈不满。什么朝令夕改,骄奢淫逸,好像那帮搜刮民脂民膏,吸附国家脑髓的门阀士族都像克己复礼的谦谦君子似的,桓玄只是被他们反对并抛弃而已,当然他们也想反对并抛弃后来的刘裕,但历史告诉我们,腐朽的世家注定要一步步逐渐走下神坛,因为他们不是东晋末年这段历史的主角。
刘裕凭借个人魅力与自己在北府兵中的战绩神话,很快就在北府兵中聚集一千七百余人。当世战神刘裕带领着天下精锐北府兵,虽然只有不到两千人的力量,但也足以在乱世中摧枯拉朽,成就一番伟业。他们率先占据东晋核心区域的北方大门--重镇京口,全歼此地的桓楚实力,杀死了桓玄任命的北府兵领袖桓修。众人推举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东晋的残余势力纷纷响应。谁不知道这些年的孙恩卢循之乱,是谁靠开挂给东晋吊着一口气儿呢,他刘裕这次明牌了,举兵讨伐桓玄,就问谁有多少个几千人够刘裕这种战神砍杀的,刘裕敢站出来复辟东晋,那么各地在东晋保护伞下美滋滋做着寄生虫的世家豪族必然云集支持。
桓玄听说刘裕起兵了,整日忧心忡忡,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只恨自己当初没听妻子刘氏的劝谏。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双方已经撕破脸皮,就只能在战场上见真章,然而桓玄的军事水平照他老爹桓温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对阵刘裕,桓玄最后必然输个底儿掉。
第一战,桓玄派自己手下的猛将吴甫之及皇甫敷带领精兵抵抗刘裕,但在刘裕和北府兵面前,任何自称精兵猛将的都将自讨苦吃。刘裕亲自带兵,只交手两阵,桓玄倚重的吴甫之和皇甫敷都被阵斩,这两位可不是普通小兵,他们是大楚皇帝陛下任命的司令员,只消两仗,司令员全死光了战役还真不多见,由此可见刘裕带兵的恐怖。
刘裕一路势如破竹,直从京口捅向健康,谁挡谁死。三月,刘裕进攻覆舟山,兵临石头城,自古南朝石头城是南京(建康)的最后一道屏障,此役对于桓玄来说至关重要。于是桓玄亲率大军前往阻击。刘裕没有选择开挂硬上,他先命令军中老弱登上山覆舟山,每人手里拿着旗帜分道而行,营造出山体四周皆有反楚士兵的假象,另一方面刘裕带队火攻桓玄,桓玄军队中很多人是北府兵出身,面对刘裕都没有斗志,在大火中桓玄的大军自相踩踏,瞬间崩溃,刘裕趁势掩杀,顺利攻入石头城。
桓玄一败再败,万念俱灰,干脆不想打了,于是抛弃建康朝廷,率领楚国百官“西狩”,打算返回老家荆州再做打算。一年前还意气风发的大楚皇帝现在成了被刘裕打怕的丧家之犬,在西逃的路上,桓玄百无聊赖,自己写了一本《起居注》,痛陈自己的英明伟大是如何被手下人糟践败坏的,从此一心扑在文学创作的事业上,直到不久的将来,他的荆州也被刘裕部将攻破,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踩着桓楚政权的累累白骨,刘裕终于登上了权力的宝座。公元405年,东晋复辟,刘裕升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把控朝政。出身平民的他对于这个国家的症结有着异于常人的清醒认知,他知道晋朝的衰败来自于权贵内部,要想赶走入主中原的胡人,晋朝必须自己从内部开始革新,于是刘裕开展了义熙土断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所谓土断,就是清查土地和户口。这倒不是说东晋官员懒政,导致账目不清那么简单。本质上,一个国家的衰弱来自于其上层贵族阶级利用特权对国家资源的不断侵蚀,说白了就是把原本属于国家的人丁和财富利用特权收揽到个人或家族手中,于是国家就会逐步僵化,失去活力,表现上就是国家动员能力被大大削弱。在五胡乱华的特定时代背景下,南方的汉人政权需要用北伐来宣示自己国家存在的合理性,这是当时的民族大义,也是为什么北方流民会源源不断跑到南方当侨民的原因。北伐需要兵和钱,那么兵呢?国家账本里有多少是多少,大半都要被掌控朝廷的世家门阀们拿去做自己奴仆的;钱呢?什么钱,那都是世家大族的钱,拜托,你刘裕搞不搞土断的,你们先保护一下私有财产好吧。
刘裕是天生的英雄,他通过消灭桓楚,恢复晋室赚到了第一桶金,也能在牌桌上当庄做主了,但谁能保证刘裕不想一直玩下去而且越玩越大呢?那么他一个平民百姓出身的大头兵,想要走得更远,除了北伐绝对没有第二条路可选。人家桓玄为什么可以通过政变成事儿,因为人家桓氏本身就是低等士族,人家老爹桓温距离篡位称帝仅有一步之遥,你刘裕一个人能力再强,能比得上两代经营的桓氏?能比得上十代百代经营的世家门阀?凭什么?凭铁和血!
刘裕必须北伐,必须通过铁和血先拿世家大族开刀放血,为国家输血然后北伐,打出一片大大的天下,刘裕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走上权力的顶点,所谓气吞万里如虎,没有强大的国家财政与人力后勤,刘裕就是能砍一千人一万人,北府兵就是再精锐,面对凶狠成性,狼骑遍地的胡人又能做出多少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