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三国:魏明帝的无奈,司马懿权力登顶
前言
岁月流转,带走的是沧桑和时光,但是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永不磨灭的历史。在每一段历史下面,埋藏的是一段野心、一种忠心。
起因
石亭之战惨败,魏国大将离世:公元228年,当时魏国和吴国爆发了战争,但是最终曹休带领的魏军失败,导致曹休每日抑郁,最终离世。
▲石亭之战
结果
诸葛亮魂归五丈原:公元234年,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结果遇到司马懿带领的军队,但是诸葛亮终日操劳,最后积劳成疾,于五丈原病逝。
▲五丈原
始末
1、曹魏的三大元帅
在曹丕去世以后,魏明帝上台,他对于司马懿日夜忌惮,为了提防司马懿功高震主,于是决定重用曹氏家族的人。
当时的曹魏三大元帅分别是曹休、曹真和司马懿,
除了司马懿,其他人都是魏明帝提拔上来的。魏明帝认为,只要他提拔上来的联合起来,司马懿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但是魏明帝也没有想到,现在自己的想法还没有实施成功,在经历了石亭之战以后,曹休就病死,这让曹氏家族的人就剩下曹真一个人了。
虽然就剩下一个曹真的,
但是在魏明帝的默认下,曹真的地位成为三大元帅的一把手,司马懿自然就是第二。
如果曹真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处境问题,或许曹家不会衰败太过。
▲曹真
2、曹氏逐渐没落
但是曹真反而急于求功,想要出兵伐蜀。虽然曹魏的兵力强盛,但是现在出兵伐蜀的作战并不成熟。
曹真本人带着兵力前往,直面汉中的诸葛亮
。随后司马懿从汉水西边进攻,希望能够和自己打配合。
但是司马懿对于曹真的安排并不满意,他认为深入汉中的距离比较遥远,而且要是想要运输粮草也是非常困难的,况且曹真对于这些问题也没有解决。
而且曹真身为魏明帝提拔上来的人
,对于司马懿也是百般刁难,进攻蜀国的道路十分崎岖,但是曹真选择的道路都是平坦的,但是让司马懿选择的道路都是坎坷的。
司马懿对于这样的安排自然十分生气,但是司马懿认为,
曾经的曹休非要深入东吴,结果在石亭之战以后失败了,自己反而升官成为将军。
这一次曹真很有可能也和曹休的下场一样
,到时候自己很有可能又白捡官职,所以司马懿虽然生气,但是也并不阻拦。
▲曹休
想明白以后,司马懿故意带着军队前往蜀国艰难的道路,甚至都需要开凿山路,司马懿边走边观望。
果然曹真走的道路和司马懿想的一样
,刚刚进入汉中的子午谷,就遇到了大雨天气,道路也被洪水冲垮,
粮食也在大雨中泡坏了
。
为此导致曹真的军队进度比较缓慢,而且后勤也跟不上前方的部队,这也导致曹真的部队进展并不顺利。
而因为这样,也被诸葛亮知道了他们要攻打的消息,很快就调来了援军。
▲司马懿
3、司马懿掌握朝政
曹真没有办法,只好掉头回去,而司马懿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也掉头回去。司马懿身份庆幸,幸亏选择了这种艰难的道路,要是平坦的道路,到时候就是自己独自面对诸葛亮的大军了。
这件事发生以后,曹真和曹休一样,因为战败生病,看着曹真也经不起打击,司马懿就知道自己当初想到,现在全部实现了。
而蜀国也因为趁机北伐,面对这种情况下,魏明帝只能把司马懿升任为大司马,希望司马懿能够打击曹魏的军队。
▲张郃
虽然说现在的司马懿权力已经达到了权利的顶峰
,但是能不能坐稳也是一个问题。现在曹睿为了能够制衡司马懿,不断地升任其他官职,张颌也被升任到仅次于司马懿的官职。
军队的人都十分信任自己的顶头上司,甚至皇帝的命令也不会听,为此张颌空降以后,军队的人几乎都听张颌的,这也让司马懿的处境比较困难了。
面对这种问题,司马懿决定铲除张颌,但是面对前来北伐的诸葛亮,司马懿选择的就是不出兵,但是他让张颌领兵前往。
张颌自然不愿意,但是碍于司马懿的命令
,又是他的顶头上司,只能领兵出征,而诸葛亮提前设下埋伏,
这让张颌带着曹魏的军队进入了埋伏圈,最后在木棉道被蜀军乱箭射死。
▲魏明帝曹叡(206年
(存疑)
—239年1月22日)
小结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在司马懿的权利越来越大,登上高位以后,魏明帝对于司马懿的防备心也是越来越重,决定扶持曹氏家族的人。
【参考资料】《晋书》、《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