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日本成功走上工业化之后,国家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所以为了摆脱这种限制,日本制定了对外侵略的政策,而其也
靠着强大的海军很快便占领了朝鲜等地,而这些胜利也助长了其野心,日军开始将目光对准了中国
,在1931年时入侵了我国东北地区,而且因为国民党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选择了不抵抗,导致日军迅速占领了东三省,无数东北人民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而国民党也很快便尝到了不抵抗的结果,野心勃勃的日军在几个月后便对上海发起了进攻,最后在英法等国的介入下才停战。
但
日军在之后又将矛头对准了华北地区,想要一步步地吞食中国
,在各地学生工人举行抗日救国游行,一些知识分子也号召全民抗日时,我党也发表了八一宣言,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也得到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支持,
国民政府被迫接受了合作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而日军也通过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我国军民立刻奋起抵抗,但因为此时日军火力强大,士兵也都经过严格的训练,所以最后北平还是失陷,很快天津也被日军攻陷。
接连胜利让日军更加的狂妄,在当时叫嚣着要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
,很快便又派出大量军队朝上海发起了进攻,国民党军也调集了大批军队抵抗,淞沪会战就此爆发,日军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持久战,以此同时
在国共两党的协同抗日下,我国相继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等战役的胜利
,在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同时,也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而随着战争的不断爆发,日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也发现以自身的兵力严重不足,于是被迫调整了侵华战略,抗日战争也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而随着
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日本也将目光对准了东南亚地区,在法国灭亡后趁机攻占了其矿场,而在之后
为了摆脱美国对其资源的限制,还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很快便占领了东南亚地区,太平洋战争也由此爆发
,而当时的日本甚至还要攻打印度,毕竟印度的资源十分富足,可以为日本称霸世界带来极大的帮助,但最后却仅仅发动过一次战争便选择放弃,要知道日本在中国打了14年,同时还与美国进行了4年海战,哪怕知道即将失败都不愿轻易投降,还想要对美军执行一亿玉碎计划,最后硬扛了两颗原子弹才终于选择接受无条件投降。
所以其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地放弃继续进攻印度?而这就要先了解一下日军是如何进攻印度的,
日本在占领东南亚地区之后,成功地切断了中国对外的军事补给线
,想要逼迫国民党投降,因为
随着侵华战争久战不决,日本已经不愿意单纯的采用武力进攻
,生怕最后会得不偿失,而此时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要将印度攻下,这样就可以通过中亚通道与纳粹德国取得联系,甚至还可以进行协同作战,但轴心国之间的联盟十分脆弱,日本政府也担心德军会侵占属于自己的利益,所以还是将重点放在了中国战场上。
而且
因为日本入侵缅甸,英美与中国达成了军事同盟,大批的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极大地牵制住了日军,所以其一时间也不愿意加强进攻,但日本一直都没有放弃进攻印度,所以
在1944年的1月,制定了一个代号为乌的英帕尔作战计划,直接出动了十万人以上的军队
,而率领军队更是卢沟桥事变中的最高指挥官牟田口廉也,其作为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坚信只要日军发动进攻,就可以拿下其中的盟军基地,还可以切断中印公路,进一步阻止中国获取战场补给,以彻底改变日军侵华的颓势。
为此
牟田口廉也还制定了严格的作战计划,一路翻山过河直入印度阿萨姆邦,为之后进攻英帕尔奠定基础
,但这个计划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军队的补给无法跟上,因为各种小道卡车和坦克都开不过去,于是其很多下属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因为
牟田口廉也坚信计划可行,所以最后日军还是决定执行
,于是在一切部署完成后,日军浩浩荡荡的朝英帕尔发起了进攻,而为了解决粮食运输的问题,牟田口廉也下令收集牲畜用来运输,而且牲畜在紧要关头也可以充当军粮,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
日军因为觉得只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便可以攻下,所以各种物资并没有多带
,但在实际的行军过程中,
日军大规模行动根本无法掩藏踪迹,盟军的飞机很快便侦察到了日军的行动,所以很快便采取了针对行动
,所以日军很快便陷入了包围之中,同时盟军战机也开始大规模轰炸,根本没有任何突围的机会,所以在经过数月的激战之后,日军不仅携带的弹药都消耗殆尽,也没有了任何的粮食充饥,只能靠着吃草吃树叶生存,根本无法维持战斗力,而牟田口廉也却还是不愿意放弃,命令部队继续发起进攻,同时还指责那些擅自撤退的军官。
根本
没有意识到已经事不可为,但随着下属的反对声越来越大,以及数万日军都战死之后,其才终于意识到此战再无胜利可能,改变想法宣布全军撤退
,而这一战也被日本视为陆战中最惨重失败的一次战役。那日本为什么会因为这一次的失败便放弃?首先便是因为进攻印度的难度太大,日军要想进攻就需要翻山越岭,而其也对印度并不了解,所以在进攻时遇上了雨季,本就艰难的道路更是举步维艰,再加上
印度本身的高温气候,日军中很多人都患上了疟疾、霍乱等疾病,所以最后不是掉队就是病死
。
而
日军虽然想到用牲畜来运送粮食,毕竟在牟田口廉也的思考中,中国古代元朝便是这样解决军粮问题
,但他忘了如今的战争是热战,而牲畜也都是会害怕的,所以
在巨大的爆炸声之下,原本用来运送军粮和弹药的牲畜四散奔逃
,而日军此时也是急于逃命,根本没有精力对其约束,所以在一场战斗结束后,日军悲哀的发现牲畜和军粮等物资都已经丢失,只能靠着身上仅带的一点物资作战,很快就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为了不被饿死只能吃起了树皮树叶充饥,所以在指挥官下令撤退之后,残余的日军便争先恐后地开始逃离。
印度此时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地狱,他们再也不想在到这块是非之地
,而随着第一次进攻的失败,日军损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而日军的高层也意识到,如今印度不仅有着大量的英军驻扎,还有
这盟军战机的援助,再加上由英国训练出来的印度本地士兵,对当地的环境等都十分熟悉,对远道而来的日军有着极大的优势
,所以出动大量的部队的话,各种补给根本无法满足,但如果出动的部队少了更是没有取胜的可能,但当时中国远征军驻印部队在其进攻印度英帕尔时,和盟军部队一起趁机向缅北地区发起了进攻,所以日军还需要留下部队来防守,这使得其兵力和资源被大大分散,减轻了英军的抵抗压力。
而且当时
日本在战争中连连失利,导致其国内政坛也是风起云涌,海军和陆军都在相互推卸责任
,所以为了重振日军的士气,他们才好不容易凑出来这样的一只部队,还命令有着对英作战经验的将领指挥,但还是无力为其提供空中掩护,而盟军的轰炸下仅有的一点兵力优势也都是抵消,所以
在一次折损了数万人之后,根本无力抽调更多的部队
,毕竟如今日军的战线已经拉的足够长,中国战场上和太平洋战场都需要大量的兵力,就连关东军的精锐都被调走,所以还是决定将陆军重点放在中国战场之上。
所以
中国在这个时候就成为了保护印度的一堵墙
,只要一天不选择投降那日军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入侵印度,而且就算当时取得了胜利,但
印度作为英国最重视的殖民地,英军根本不可能放弃,必然会倾注更多的资源夺回
,到时候就算打下来也没有能力长期控制,至于扶持亲日政府更是白日做梦,英国在印度统治了那么多年,让很多印度人都觉得自己就是英国人,日本贸然入侵必然会被当作敌人反击,而随着日本的持续战败,保卫本土不受袭击逐渐成为了重点,所以根本不会再对印度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