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5年,曹操亲率10万大军西征汉中,汉中霸主张鲁惊慌失措。谋士阎圃献计说:“刘备那边已经发出邀请了,如今只有投降曹操和投奔刘备两条路可走。”
投降和投奔,虽然只有一字之隔,却代表着“阶下囚”和“好盟友”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但张鲁却毫不犹豫地说:“我宁愿给曹操当牛做马,也绝不当刘备的贵宾!”张鲁为什么如此看不上刘备呢?事情还得从张鲁的出身开始说起。
1.
张鲁是张良的十世孙,算是名门之后,张鲁的爷爷,是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道陵。五斗米教,也就是老百姓要上交5斗米,相当于现在的75斤粮食,才能达到入教的基本门槛。
张道陵创建五斗米教的原意,是希望通过吸引和聚集大量信徒,建立武装政权,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张道陵的如意算盘没有打错,到五斗米教第三代继承人张鲁当家做主时,不仅手上有了兵马,还有了更加宏大的志向:建立一个“人人有信仰,纯净无私欲”的理想国度。
当然,理想的实现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在东汉末年那样的乱世,依靠张鲁自身的实力,想要建立理想国,做一方诸侯,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是由于张鲁的母亲爱好养生,年过40依旧美艳,加上懂得神鬼邪说,所以和益州牧刘焉往来密切,逐渐有了那种不可言说的关系。
刘焉是汉景帝后裔,东汉宗室官员、军阀,他建立的益州割据势力沃野千里,民众百万,拥有充足的粮草供应和兵力来源,再加上易守难攻,日子过得非常逍遥快活。
通过母亲与刘焉家的关系,张鲁得到刘焉的信任,被封为督义司马。
之后,张鲁与别部司马张修一起进攻汉中郡,杀死了汉中太守苏固,然后在刘焉的默许下,开始雄据汉中。
在汉中,张鲁真正的“将理想照进了现实”,他根据教法来制定法律,禁止喝酒禁止屠杀,为民众免费提供食物。
如果百姓有小过失,可以修建100步远的道路来赎罪。如果犯了法,可以被原谅三次再重判。
“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三国志》张鲁传
在战乱纷飞的三国乱世,张鲁的治政理念犹如一股清流,让汉中拥有了长达三十年的和平与繁荣局面。不少老百姓争相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安家落户。张鲁的贡献,简直可以称得上功德无量。
那么,为什么张鲁这样的好人,却看不上同样美名远扬的刘备呢?咱们接着往下说。
2.
公元194年,张鲁的后台支持刘焉去世,刘焉幼子刘璋接替父亲成为了新任益州牧。
因为素来不喜欢张鲁,刘璋刚上台没多久,便以张鲁不顺从他的调遣为由,杀死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派大将庞羲攻打张鲁。
但是,庞羲根本就不是张鲁的对手,这让刘璋十分恼怒。
后来,刘璋又遭遇了赵韪之乱和曹操的入侵,为了摆脱内外部的困境,刘璋选择听从谋士张松的建议,邀请刘备入益州相助,希望借助刘备的势力,平定内外部的敌人。
刘璋之所以如此信任刘备,一是因为刘备之前的口碑一直非常好,没有做过违背仁义道德之事,二是刘备是汉室宗亲,刘璋打心眼里觉得关系亲近。
而刘备这边也欣然接受邀请,带着一万多名步兵进入了益州。
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三国志》
为了表达诚意,刘璋在安排刘备攻打张鲁的同时,为刘备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比如粮食、布匹等等,前后赠送的物资数以亿计,还给了他一万多名士兵。
接受了刘璋如此大手笔的援助,刘备一边收买人心,一边做表面功夫,杀死了张鲁的不少教众。
但随着刘备的兵力日渐壮大,刘备又毫不犹豫地和刘璋撕破脸皮,命手下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进入蜀地攻打刘璋。最终刘璋选择打开城门,出城投降。
而张鲁虽然从刘璋和刘备的手下逃过了一劫,却对刘备一边招惹自己,一边毫无底线地背弃刘璋的行为感到厌恶和不齿。
3.
公元215年,曹操率兵亲征汉中,张鲁知道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陷入慌乱和焦虑之中。谋士阎圃劝说他:“现在摆在眼前的主要有两条活路,一是投降曹操,一是投奔刘备。刘备那边已经主动发出邀请了。”
张鲁一听就开骂:“刘备是什么东西?我宁可为曹操当牛做马,也绝不当刘备的座上宾!”
但是投降曹操也没有那么容易,如果平白无故开城投降,曹操肯定不会尊重和珍惜张鲁。一番思索后,张鲁决定听从阎圃的意见,率部撤退到巴中略做抵抗再归顺。
出发之前,张鲁命人将带不走的金银财宝清点封存,左右劝说:“不如一把火烧掉!”
张鲁回应道:“我早晚要归顺曹操,今日率部撤离,不过是为了避其锋芒,这些财物与其毁掉,不如留给曹操。”
张鲁的清醒和“懂礼”确实帮到了他。
曹操不费一兵一卒进入汉中后,发现张鲁将金银财宝封存完好,很快理解了张鲁的归降诚意,对张鲁大加赞赏,并派人前往张鲁的驻地慰问。
张鲁对此感激涕零,当即带着全家拜见曹操。之后张鲁被曹操任命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
张鲁的五个儿子以及阎圃等人也均被封为列侯。曹操还让自己的儿子曹宇娶了张鲁的女儿为妻,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张鲁投降曹操后,大量学徒和教众随之北迁,继续传播五斗米道。虽然张鲁在投降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但五斗米道的发展态势却一片向好。
经历曹魏和西晋,到东晋时,五斗米道的势力已经发展至北方和中原地区,风头十分强劲。很多贵族也纷纷加入五斗米教,比如王羲之家祖辈从汉魏之际就开始信仰五斗米道。
一直到清末民国年间,五斗米道(后改为天师道和正一道)才逐渐衰落。
能把“事业”做到这种程度,张鲁的宏伟理想也算是顺利达成了。
4.
张鲁看不上刘备转投曹操,除了与刘备杀死张鲁教众结下的私仇,以及刘备背弃刘璋、强取益州的“强盗”行为有关外,也和张鲁的“理想”密切相连。
作为一个有宏大理想的“道教天师”,张鲁需要依靠曹操这样的“朝廷正规军”来将五斗米教发扬光大,让五斗米教成为绵延千年的大教派。
而曹操想借助张鲁这一知名“道教领袖”的身份,继续巩固曹魏政权的意识形态。
两者理想相似,同频共振,合作起来当然也才会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而张鲁如果投奔了“偏安一隅”,实力无法和曹操同日而语的刘备,张鲁的理想抱负和他苦心经营的五斗米教,估计早就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了。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