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捞出的铁牛,已经31年了,为什么露台摆放?专家:不能动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铸于唐开元十三年( 725),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
前言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存着巨大的优势,是很多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会慢慢的消失,为了将文化不断的延续下去,人们费尽了心思,想出了很多种办法,所以才会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
文物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我国曾经就在黄河中发现了四个唐代铁牛,这件事当时十分轰动 成为了当时的热点话题。
很多考古学家都十分热衷于挖掘文物,因为文物与历史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历史,如今被挖掘出来的文物不计其数,我们应该多去博物馆参观,多欣赏欣赏文物,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31年前,考古学家们在黄河中打捞出来了四个体积巨大的铁牛,它们的重量也很重有七十多吨,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后来推断出这四个铁牛是唐代的工艺品。
要知道在唐代要铸造成如此巨大的铁牛是很不容易的,他们肯定下了很大的功夫,那么他们如此费力的去铸造铁牛是有什么特别的用途吗?这令考古学家们感到很疑惑。
后来考古学家们一直致力于解开这个谜题,查阅了很多资料和文献,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终于得出了结论,古人铸造这四头铁牛是为了防止黄河的水患问题,而且对于固定桥头桥尾也能起到很大的有利作用。
在唐代的时候,黄河经常泛滥成灾,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附近的百姓苦不堪言,治理黄河泛滥的问题也是当政者十分苦恼的一件事,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实施过很多的方法,但是效果甚微,所以最后决定让人打造四只铁牛分别放在黄河的两岸,铁牛放置以后这个难题总算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的不断探索,人们治理黄河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好,黄河治理问题已经称不上是一个难题了,人们基本上也不再遭受黄河泛滥带来的危害了。
所以这些铁牛就慢慢的被人们遗忘了,最后被淹没在了黄河的泥沙中,就这样被埋藏了很多年,直到三十多年前才被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存在。
文物被发现之后都会被放到博物馆供人们参观和欣赏,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传承历史文化。铁器如果经常暴露在空气中是很容易生锈的,按理说,考古学家发现铁牛之后应该把它们带到博物馆进行很好的保护,但是考古学家并没有把它们带走,什么措施也没有采取,就把它们放在了黄河边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考古学家回应说他们不敢随意挪动,因为铁牛经过多年河水的冲刷,变得有些脆弱,并且它们体积庞大,重量也很大,担心在运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程度的磨损,现在的条件有限,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完好无损的把铁牛运走,所以还是觉得露天摆放在那就是最好的保护。
结束语
铁牛经过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仍然没有受到磨损,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得不佩服,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多多学习和了解历史文化,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浓厚兴趣,这有利于我们增长见识、增长智慧。
【参考资料】: 《美术观察》 《农业考古》1994年01期
【图片来源网络】
【文案编辑】目海志历风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