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家有中堂,必出栋梁”,中堂是什么,真的有这么重要?
创始人
2025-08-21 06:35:04
0

“家有中堂,必出栋梁”,是一句农村俗语,这句话中的“中堂”,对有一些地方的人来说,因清代宫廷剧看多了,现在很多人所熟悉的,是清代高官的名称。

唐朝时,朝廷在中书省设政事堂,宰相是政事堂的最高长官,管理其事务,因此称宰相为中堂。明清时期,“中堂”确实是一种官员的称谓,称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一类的官为中堂。

但是,这句俗语中的“中堂”,并不是指家里有朝廷大官的称谓,而是另有所指,且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主要是家里的一个人和两样东西。

一是指家里正屋中间前面的房间,即明间

如果是正屋是楼房,中堂则没在一楼中间的明间。

这里要说明的是,清代以前古民居正屋,有大有小,有五开间的,也有三开间的。在古代,因受封建社会建筑等级制度的限制,只有达到一定级别的官员或身份的人,才能修建五开间以上的正屋,对于普通百姓的正屋来说,一般为三开间。

开间的进深有长有短,长的可以将一个开间分为两个房间,俗称为“一明一暗”。如此,三开间的正房,就出现“三明三暗”和“三明两暗”布局,中堂设在明间。

中堂,我国在称呼上,因地域和习惯而异,且因称呼的不同,其功能也有一定的差别。

1、堂屋

这种称呼,在北方和部分南方地区都存在,北方大致有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南方大致有长江中游地区及以南的部分地区。用于祭祀、会客、摆酒席、家中红白喜事举办、家庭活动等。

2、厅堂

这种称呼在南方沿海地区较为常见,如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厅堂为住宅中的主要公共空间,用于会客、家庭聚会等,装饰和摆设比较讲究。

3、中堂

这种称呼,在全国范围内都使用,主要还是使用在传统建筑中的四合院等深宅大院,这种大院子,在古代,一般只有一些身份地位比较高、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人才建造得起。中堂指主屋中央的房间,用于会客和家庭活动功能,装饰和摆设非常讲究。

这些不同的称呼,既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地位的差异。

二是指张贴或者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或字画

称呼中堂和厅堂与称呼堂屋的,在正中或贴或挂的大幅字或字画,内容有差别。

中堂和厅堂正中主要是挂大幅字画,内容丰富多样,主要是看主人的兴趣爱好,主要有吉祥寓意的字画,如福禄寿喜(包括蝙蝠、鹿类、兽类、喜鹊)、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神话人物等。并配有对联。

堂屋正中,过去主要贴大张红纸写的字,红纸正中大字为“天地国(君)亲师位”,两边用小字写姓氏及祖先等,大红纸两边配对联,称之为“家先”。有的地方则装神龛,两边同样配对联,下面土地爷之位,多用红书写,配对联。

三是指将母亲称为“中堂”

在古代,“堂”原来与“殿”是一种性质,合称为“殿堂”。《说文解字》对“堂”的解释是:“堂,殿也。”

到唐代以后,“殿”和“堂”的使作就区分开来,殿是皇家居住的房屋,堂是百姓屋居的房屋,也就是正屋。有的地方将正屋称为堂屋。

因为父母居住的房屋是正屋,古代称父母为“高堂”,旧时婚礼叫拜堂,现在农村也还同样这样称呼。在拜堂时候司仪就高声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到后来,“堂”引申为母亲的代称,“中堂”就是母亲的尊称之一,另外还将母亲称为“北堂”(母亲住北向南的正屋,称为北屋),雅称“萱堂”等,而他人对母亲尊称为“令堂”。

母亲的“中堂”称谓,是古人对母亲在家庭中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肯定,尤其是对子女教育作用的肯定,体现了母亲在家庭中的权威和影响力。

以上介绍了家里“中堂”的三种含义。那么“家有中堂,必出栋梁”这句话中的“中堂”,到底是指哪一种呢?

作为在住宅处的中心位置的中堂也好,堂屋、厅堂也罢,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还有或挂或贴的字画,也同样如此。

过去农村,也有一些人家从表面上看,他们的住处确实没有堂屋(中堂、厅堂,下略),比如有一些刚分家的小家庭住处,或者住房困难人家住处,连正屋都还没建起来,也就谈不上设立堂屋了。

实际上,这些人家还是有堂屋的,旧时农村分家有一条老规矩为“分家不分堂”。家里儿子多,分家时,又暂时建不起新房屋。

比如,有一些地方这样分房子住,一般来说,父母和长子住正屋,最小儿子与父母住在一起,也是住正屋,父母百年后,父母住的正屋归小儿子。

其他的儿子,正屋没有他们一份,要么住厢房,要么住倒座房,有的还到外面搭棚子住。这些儿子自然就没有地方设立堂屋。但是,正屋的堂屋,却是所有兄弟共有的,只分住房,不分堂屋。

如果这些兄弟要进行祭祀,或者有红白喜事、招待重要客人,照样可以在堂屋内举行。除非他们建了新房屋,设立了新堂屋。

实际上,一个家庭发展为家族后,堂屋也分为“总堂屋”和“子堂屋”,“总堂屋”是根,最老的祖宅。“子堂屋”是枝叶,后来陆续建的住宅。

农村有一句话说“吃饭不离老屋场”,原始意思就是指“总堂屋”所在的屋场,俗称老屋场。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家有中堂,必出栋梁”应该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指家里设立中堂的教育功能

其中的民俗深意是,一是中堂是家庭地位和经济实力与文化传承的体现,也是家庭注重教育的体现。二是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有助于家族成员互相支持,共同成长。三是中堂往往具有教育功能,也是传递家风重要场所。

家庭具备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也就具备培养人才的条件。因此,在古人眼里,中堂不仅仅是家庭的一个重要场所,还象征着家庭的根基与未来,预示着家族有望培养出杰出人才,可以显祖荣宗。

二是指母亲对孩子教育的作用

母亲,不仅是给予了母爱,还在家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既是家庭的管理者,又是子女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我国古代就有母亲教育孩子的很多经典故事,如孟母三迁等关心子女教育和教子有方的故事,可见,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开头提到的这句俗语,又可理解成家里有教子有方的母亲,能把子女培养有杰出的人才,至少也是有用的人才。

总而言之,“家有中堂,必出栋梁”这句俗语,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个家庭能够把环境、教育、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起来,对培养人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这句俗语充分反映了我国民间历来家庭教育以及家风的重视。这句话对现在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关内容

中国建筑兴业:上半年股东应...
中国建筑兴业(0830.HK)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 财务数据...
2025-08-21 04:51:16
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
8月4日,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19岁小将刘凯45秒6...
2025-08-21 04:44:41
近三年北京延庆旅游收入年均...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原标题:延庆长城、世园、冬奥三张...
2025-08-21 04:43:00
原创 ...
中国对于丧葬有诸多的文化,最原始的丧葬依旧是土葬,但是土葬不仅要讲...
2025-08-21 04:35:06
原创 ...
三国风云人物众多,单以蜀汉为例,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蒋琬、费祎...
2025-08-21 04:35:06
原创 ...
孙权派吕蒙渡江杀关羽,看似很英勇,其实犯了很大的错误。在民间有一句...
2025-08-21 04:34:36
原创 ...
有人说三国最大的赢家就是司马懿,而事实也的确是如此,虽然当初曹家夺...
2025-08-21 04:34:32
原创 ...
一部《鬼吹灯》让无数人认识了一个神秘而又遥远的西域古国-精绝古国。...
2025-08-21 04:34:27
原创 ...
提到巾帼英雄,首当其冲的便是花木兰。而今天要说的是清末的这位巾帼英...
2025-08-21 04:34:07

热门资讯

原创 皇... 据《清史稿》中载:“太宗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虽大勋未集,而世祖即位期年...
原创 宋... 作为皇帝,宋神宗这个“神”字的谥号,在当时是褒义。《逸周书·谥法解》云:“民无能名曰神。”意思是其赫...
原创 他... 前言 有人说,清朝之所以走向覆灭,除政治腐败、经济衰落和外部冲击外,还有一点,就是缺少雄才。 殊不...
原创 历... 李卫这个名字其实大家并不是很熟悉,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他,还是因为我们国家2000年的时候由我们现在所熟...
原创 陈... 1960年的10月,董必武不远千里奔赴江西瑞金,他此次江西之行,只为了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陈碧英。 ...
原创 韩...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死后也能灭了刘姓江山,让刘邦得了应有的后果 历史上的汉朝并不算亡,在朝代的更替上,...
原创 原... 引言 自古以来,沙尘天气甚至是沙尘暴,就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人们必须面对的自然灾害之一。公元354年(...
原创 老... 1985年,四川成都的民工正扛着预制板上楼。 1985年的成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原创 这... 文/格子道历史 根据《辞海》给“汉奸”所下的定义是:原指汉族的败类,而如今则指中华民族的叛徒。 从字...
原创 考... 引言 近日,一支考古工作组在陕西省对秦始皇的陵墓进行大规模普查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杂乱的土堆,引起了...